叙事散文

孙力春平:我在乡下过大年

作者:孙力春平   发表于:
浏览:38次    字数:1348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96篇,  月稿:0

  又是一年春节到,平常寂静的村庄在春节的鞭炮声中顿时变得热闹非凡。农历腊月二十七日,在处处洋溢着年味的喜庆氛围中,我便跟随爸爸、妈妈、哥哥,从热闹的县城回到乡下,陪爷爷奶奶一起过年。

  到乡下过年,是我家雷都打不动的规矩。十几年来,不管工作再忙,爸爸妈妈都要带着我和哥哥去乡下陪爷爷奶奶过年。每次去,哪怕只能住上几天,我都觉得一年的春节没有白过。

  爸爸经常跟我说,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陪父母过春节,是每一个做儿女的应尽的孝道,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啊!春节,把无数的亲情连在了一起,不仅让中华大地处处充满了年味,也充满了人情味。家人之间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相互串门,把酒言欢。这样的春节怎不热闹呢?

  在我看来,春节的热闹来自于传统习俗。在我的老家,农历腊月二十八日早晨是完年的时间,这是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也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重头戏”,家家户户都非常重视。当完年的炮声响起,就意味着正式开始“过年”了。

  在完年的那天早晨,爷爷将楼上楼下每个房间的灯都打开,把供奉先祖的“福祀”端到了堂屋的桌子上。“福祀”就是用6个饭碗分别装着的一条鲤鱼、一只生公鸡、一碗肉、两个生鸡蛋、三晚熟米饭和三杯酒等物品,这些被整齐地摆放在一个红色的木制托盘内。在摆放好“福祀”后,爷爷就燃放鞭炮。之后,一家人在鞭炮的烟雾还未散去的热闹氛围中,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年饭”是春节期间最丰盛的一次家宴。

  关于腊月二十八“完年”,在我们宿松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家乡人的祖辈是个地主,雇佣的长工因为大年三十之前也要回家过年,地主家为犒劳辛苦一年的长工,就提前到二十八过年,让长工们美美地吃顿饭,天亮后再领工钱和物品回家。因为古代交通不便,长工们早上出发,一般在傍晚才能到家。后来,慢慢地形成了腊月二十八过年的习俗,比“一般人家”多吃一顿年饭,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大年三十,是春节最忙碌的一天,也是仪式感最足的一天。上午,协助爸爸在堂屋墙壁上贴上两幅好看的年画;在屋檐下,挂上一对喜庆的红灯笼;在大门两边,贴上一副红彤彤的对联。夜幕还未降临,爷爷又将楼上楼下每个房间的灯都打开,接着燃放鞭炮,一家人又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大年初一,在妈妈的催促声中,我提前将招待客人的香烟和食品摆放在客厅的桌子上,为客人的到来做好准备。待一家人围在桌子前吃完饭后,我就到屋场中挨家挨户串门拜年。疫情三年,家家户户串门都是戴着口罩,而今年不同,个个都是面露微笑,嗑瓜子,吃糖,喝着热茶。同时,会有很多小孩子成群结队的拿着袋子“讨”要着东西。而每家的大人总会把提前准备好的饮料、糖果之类的好吃的东西拿来放在小孩子们的袋子里。

  在爸爸的带领下,我们一家一家地徒步串门。从伯父家门口经过时,我远远看见屋后一对年迈的夫妇,笑脸相迎,热情地给小孩子们递糖。两人一前一后的忙碌着,招呼着那些踏进他们家的人们。我放慢了脚步,视线久久停留在两位老人身上。这样的画面令人温馨,散发出浓浓的乡情、友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我喜欢老家,喜欢在老家过年,喜欢老家的乡亲们,愿乡情、友情、亲情永驻心间,愿我的家乡越来越美丽富饶,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