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赵国峰:我和小品的故事

作者:李菲   发表于:
浏览:23次    字数:1404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0

  小品、相声、京剧,已经成为每年春晚的三大压轴大戏。当然,还有歌曲、舞蹈、朗诵等节目,也是或不可缺,因为中华五千年文化,讲究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我对小品的情有独钟,缘于小品喜闻乐见,故事小,主题大,在捧腹大笑中,蕴含着生活百态。

  上世纪八十年代,春晚有“三赵”,即赵忠祥老师的主持人,赵本山老师的小品,还有赵丽蓉老师的小品。初中三年级上学期的我,模仿赵本山老师的小品,自编自演了一个小品《算命》,四个角色分别由我们四个同学担任,我是主角演假盲人。大概意思是一个假装盲人的老头以算命为幌子招摇撞骗、最后见钱眼开的故事。群策群力,四个同学各抒己见,分别修改剧本,不断完善自己的演技。为了让假盲人演的真实可信,我们四人和班主任请假半天,骑车十多公里,找到了一个真盲人,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可谓是下足了功夫,那可是快中考了,耽误了半天学习,可想而知,损失真的不小。在班级元旦联欢会上,我们四人演出比较成功,节目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后来,县里组织部分教学骨干到我校学习交流教学经验,我们四人又演了一次《算命》,在学校礼堂的舞台上,为了演出更形象,英语老师给我贴上了假胡须,又跟数学老师借了顶蓝色呢子帽,拄着拐棍,边走边说,还真像那么回事。快接近尾声,我听见台下一位老师说,“那个盲人演得好”,由于太投入了,假胡须掉了,我也没发觉,但丝毫不影响演出。随着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我们的小品也圆满结束。

  数可以算,唯独命不能算。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取得成功。时至今日,四个同学各奔东西,一个搞审计,一个当镇长,一个搞工程,一个当医生,都过得有滋有味。每次和同学电话联络,想起当年演小品,总是哈哈大笑,回味中学时代的青涩和喜乐。

  中考落榜,报名参军。部队的春节联欢会,讲究“兵写兵、兵演兵、兵看兵”,兵味十足。在团部大礼堂,我和连队战友一起,又一次把小品《算命》演得活灵活现,深得官兵们喜爱。后来,又根据战士探亲误假的故事,写了小品《误假》,恰逢全团建制连队文艺汇演,我自编自导自演,登上了团部礼堂,为了表现剧情中班长对误假战士的关心关爱,班长现场泡方便面,战士当场吃,也得到了首长和战友们的好评,为连队争得了荣誉。

  考上军校后,肩扛学员牌子的我,随着兵龄的增长,对《误假》脚本还是不太满意,虽然是一个真实的连队故事改编而成,但总觉得缺点什么。时值全军俱乐部主任在我们军校培训,由原总政治部组织学习,带队领导是一位大校阿姨。一个学员,一个大校,职务级别,差之千里,为了小品,也是拼了。我敬了一个军礼,说明来意,阿姨热情的接待了我,又找来一名擅长文艺的某师俱乐部主任,对我的脚本进行了修改完善,最后,他肯定的说“你很会写,在基层连队,演这个小品没问题”。

  成为一名军官后,根据连队司机训练学习的实际,写了小品《二黑子学车》,与前几个小品不同之处,我把相声的“说学斗唱”融入其中,什么“先踩离合后挂档、起步三点头”等等,在哈哈大笑的同时,让战士们懂得军车驾驶的重要性,寓教于乐,效果不错。在写好小品的同时,当歌诵比赛的指挥,参加演讲比赛,不断提高自我的文化素养。

  岁月如歌,往事如烟。如今,即将进入“五十而知天命”的我,没有了不惑,懂得了取舍,这一切都要感谢生活的磨砺与熏陶。品味生活,人生中没有小品那样的彩拍,只有爱拼才会赢。自己付出再多,即使没有回报,也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李菲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历史故事

    查看更多历史故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