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北边牛形村的程家花园,大厅里展出有陈独秀致程演生的12封亲笔信。其中7封信是有关《新青年》的内容,今天看来,意义非凡。
同乡挚友情深深
陈独秀与程演生,原籍均为安徽怀宁县,今又同属安庆市人。只是陈独秀生于1879年,程演生生于1888年,陈独秀比程演生大9岁。而陈独秀的书信每每落款为“弟独秀”之类的,足见陈独秀对于程演生的尊重。程演生少年时就读于陈独秀参入创办的安徽高等学堂,说起来又是校友关系。
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时任北大教授的程演生,致信陈独秀说:“独秀先生左右:读报得知足下近长北京大学文科,不胜欣祝。将于文科教授,必有大改革。西方实写之潮流,可输贯以入矣。其沉溺于陈旧腐浅古典文学及桐城派者,其亦闻而兴起乎?万望鼓勇而前,勿为俗见所阻。”陈独秀答复程演生说:“演生先生:手教谨悉。仆对于吾国国学及国文之主张,曰百家平等,不尚一尊;曰提倡通俗国民文学。誓将此二义遍播国中,不独主张于大学文科也。”1918年中秋节前一日,陈独秀差人送笺程演生说:“请兄明日来舍过节,并望午前即来,午饭后同游公园。”由此可见,此时的陈独秀与程演生私谊关系过从甚密,非同一般。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夜间上街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程演生以及怀宁老乡邓仲纯(邓石如重孙)等人,都是这次秘密行动的积极参入者。此后,陈独秀与李大钊积极倡导宣传共产主义理论。1920年2月9日,由李大钊等人秘密护送陈独秀出京,转道天津乘船南下上海,在此主编《新青年》杂志以及筹建中国共产党。
封封书信为哪般
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主撰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上,满怀激情地讴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呼吁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
《新青年》是综合性期刊,编辑部本来设在上海。随着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随带至北京编辑出版。1920年春随着陈独秀返沪,重新迁回上海渔阳里2号。最大发行量达15000份,撰稿人达300多,其中影响最著者有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1923年改为季刊,由瞿秋白任主编,为中共中央理论刊物。
在上海办刊,经费是第一件事。为了筹集经费,陈独秀接连给程演生写信,商酌筹措事宜。
1920年6月15日信说:“演生兄:日前寄上招股章程4张,谅已收到了。石寅生兄处的股款,不但大宗的无望,并救济眼前的一二千元,也来信说无法可想了。此事果然不出吾兄所料。老夫言过其实,几乎误事。兄前函说颇有人能出一股二股者,倘能实行,请速速汇来,以便将《新青年》早日印出。”此信中的“招股章程”,是指筹建“新青年社”的股份章程,由原来的群益书社改为新青年社自己出版发行。据陈独秀研究专家沈寂先生考证,石寅生(1878-1943),安徽寿县人,是黄花岗烈士石德宽(安庆市德宽路因其命名)族兄。在日本留学时认识陈独秀,民国之初又同在安徽都督府共事。本来石寅生靠着甘肃省督军张光鉴(安徽肥西三河人)在陇西协办商运,赚了钱。此时在天津赌博一个晚上输了十几万元,而导致原本答应陈独秀的招股无法兑现。
陈独秀急于出版《新青年》,仅隔两天,于6月17日只得又写信给程演生,催促筹款:“演生兄:石寅生款已分文无望了。《新青年》又急出版,由兄所接洽的款股,倘能现实,甚望速速汇来,以济眉急。”
在这种情况下,程演生又要到法国去留学,也要筹款。程演生家庭准备将位于安庆城内的祖宅程家大院出典,届时将一部分典款救济一下《新青年》的出版。程演生便将这一情况函告陈独秀。陈独秀当然是高兴不已,而且急不可耐地要程演生多多出资。8月2日,给程演生寄信说:“演生兄:新青年发行所已布置停妥,日内可开始营业了。八卷一号《新青年》九月一日出版。吾闻兄分家得四千金,万请吾兄以半数付新青年社股。既官费不成,以两千金赴法,八年足用。如得官费,则请以三千金入股。分家倘成,既无官费,亦望西游,淹留都中,似觉乏味,尊见如何?《白话文选》已编成否?新青年社初成立,甚空虚,无货卖。望吾兄赶速将此书上编寄来,以便付印。望代催抚五兄速速为《新青年》做一篇文章。”这里,陈独秀为了《新青年》向程演生索要典资,近乎“严苛”。某种程度上说明他们二人的关系的的确确不一般。抚五,即王星拱(1887-1949),安徽怀宁县人,毕业于安徽高等学堂,留学英国,时任北京大学教授。
仅仅时隔一周,8月9日,陈独秀又急不可耐地给王星拱、程演生写信,索要经费。信说:“抚五、演生二兄:八卷一号报准于九月一日出版。此时需款甚急,倘大学款发出,弟希望兄等各筹一百元送守常或申府手收,以便拨用。如何?乞复。此祝暑安!”显然,此时陈独秀催款之急,显得既愁肠百结,又无可奈何。守常,即李大钊。申府,即张申府,时在北大任教。
程演生《白话文选》书稿,原计划交给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不知怎搞的,程演生交付了胡适。陈独秀听闻胡适准备将书稿卖给出版社。8月21日,陈独秀便急急地给程演生寄信,劝促拿回书稿。信说:“兄所选的《白话文稿》,望速速向适之取回。因为他打算将此稿卖给中华书局出版,真是出人意料之外。这件事一半是吾兄懒惰之过也。适之在京很受人攻击,想必也有自取之道也。”这里的“适之”,是胡适。
虽然,此信没有谈及《新青年》的事情,但仅仅过了7天,陈独秀于8月27日便来一信,仍然谈到《新青年》筹股事宜。信中说:“吾兄何日回皖分家,我很盼望吾兄早日实行此事,好帮助‘新青年社’的社股。吾兄若不肯帮助,别人便不必谈了。”陈独秀此信中嘱咐程演生“得暇望吾兄为做几篇小说描写工人的苦况”。足见陈独秀在艰苦支撑《新青年》的同时,还不忘记对劳苦人民的予以极大的同情于怜悯。
废纸篓里留真迹
程演生,又名衍生,别号天柱山人、天柱外史。留学英、法、日,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出使土耳其、波斯、阿富汗、暹罗四国,省立安徽大学校长,兼安徽通志馆副馆长,1945年任安徽学院院长。新中国之后,曾在上海任人文中学校长、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据《安庆历史名人》介绍,程演生“酷爱戏曲艺术,尤好京剧,与当时京剧名流杨小楼、夏月润、程继仙、梅兰芳等交往频繁。所著《国剧概论》《皖优谱》等论著,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皖优谱》成书于1939年,以“天柱外史氏”署名。辑录了乾隆以来安徽籍的昆曲、徽调、皮黄艺人的情况,叙述徽调和黄梅戏发展的历程,是研究安徽戏曲史的珍贵资料。程演生著述非常丰富。如今,仅在怀宁石牌“程家花园”展厅,就有《圆明园考》《太平天国史料》《黄山志定本校记》《模范文选》《明武宗外纪》《扬州十日记》《信及录》《崇祯长篇》《烈皇小识》《倭寇事略》《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皖优谱》等。已经传唱90年的《安徽大学校歌》歌词就出自程演生校长之手:“潜岳苍苍,江淮汤汤。夏商肇启,雍容汉唐。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跻兹上庠。潜岳苍苍,江淮汤汤。缅怀先哲,管仲蒙庄。高文显学,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跻兹上庠。”
1955年,程演生在上海病故。据吴文质《陈独秀遗简》文章载:程演生夫人周金娣患神经病,程演生的遗稿、书简等散弃字纸篓中,其中陈独秀的书信手迹则在另一个简易的册页中。
程演生孙女程瑶女士介绍说,她是爷爷原配夫人董婉的后人,居住安庆。解放时爷爷与周夫人生活在上海。爷爷去世后,上海市博物馆将他的遗物包括图书、手稿、资料及流散文物拉了一汽车走了,唯独房间拐落里的字纸篓子没有人注意。因而,陈独秀致程演生的12封信手迹,被遗留下来。不久,程演生的昔日老友李则纲来到上海,特地到程演生故宅来访,在程演生书房门拐发现了字纸篓,使得陈独秀的手迹重见天日。这些手札,对于研究《新青年》与陈独秀及其领导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无疑是极为宝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