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黎子云 (历史随笔)
载酒堂
乌台诗案叹当初,一贬再贬又如何。
贫而好学乃隐逸,清幽潇洒乡贤和。
谈诗论对寻常事,载酒问学车马多。
东坡书院名千古,苏轼去后科场火!
(古风)
正是:苏轼流放寻常事,黎氏问道载酒堂。作为化州黎氏后人,笔者曾在《化州论坛》涂鸦,即兴写有《载酒堂(有感苏轼与黎子云)》小诗一首,后有黎氏读者要求了解其中渊源,故辑录以补。不足之处,恭请方家指正。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黎氏居然和大诗人苏轼(苏东坡)有历史渊源,然而不到你不信。不过,这个黎氏不是化州的黎氏,而是海南省儋州市的黎氏。
史料记载,苏东坡先被贬到惠州,后再被贬到海南昌化军安置(现在的儋州市)。就在儋州,他结识了儋州黎族士人黎子云,成为好友。在黎子云住宅边建一座房屋,取名“载酒堂”。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本文谨此就史料作一归纳。
一 从惠阳到儋州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原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二 苏轼好友黎子云
在海南儋州东坡书院中有黎子云的雕像。
黎子云的祖上是五季之末(梁唐晋汉周期间)从福建莆田渡海迁儋,居住州城附近。《儋州志》在“名贤”中称他“贫而好学”,“世居城东二里许”,“所居林木水竹,清幽潇洒”。《府志》把他列为隐逸,《旧志》列为乡贤,可见是志书记载的儋州第一名文人。
苏东坡在贬居昌化军(海南岛儋州)期间,甚得黎族人民的爱戴,他对黎族人民的感情也很深厚,这集中表现在他和黎族士人黎子云的关系上。北宋绍圣四年丁丑公元1097,被贬在惠州的苏东坡又被贬为琼州别驾,移昌化军安置,这时,苏轼已是六十二岁的风烛残年的老人。四月十九日,他带着幼子苏过,从惠州起程,至七月二日抵达昌化军治所在今儋县中和镇。苏轼初到昌化,过着“食无肉,医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困苦生活。
黎子云一生不为官,劝乡人子弟以孝悌忠信。一次,他陪东坡公郊游到德义岭一带,苏公见到一块坡地前风景秀丽,嘱子云移此地居住。苏公北归后,子云举家移此地居住,取名乾山村。
三 献地办学
宋绍圣年间,苏东坡贬儋时,经常和黎子云来往谈诗论对,对他十分敬重,有诗传世:“寂寞两黎生,食菜真目瞿儒。”东坡父子被逐出官舍陋屋后,黎子云慷慨让出环境僻静清幽的城东旧宅涧给东坡建屋办学,东坡取《汉书·杨雄传》“载酒问字”之典故,命名为“载酒堂”,后来扩建为东坡书院,芳名千古。
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水《中国名胜词典》里,载酒堂被列为海南岛的十大名胜之一。古往今来,不少诗人学者都曾登堂拜谒,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明代提学张习到儋州,写过一首七言绝句诗,其中有句云:“我来踏遍珠崖路,要览东坡载酒堂”。可见他对这座古建筑物的重视。
明代罗杰守儋游载酒堂,写诗悼念东坡先生:
载酒堂 罗 杰(明)
古儋城外说东坡,
载酒堂前野鸟过。
往事一场春梦散,
独留名迹未消磨。
四 东坡书院
儋州市中和镇东郊的东坡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47亩,始建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是大文豪苏东坡居儋期间讲学场所,历代均有维修或扩建,古建筑保护完好,规模宏大,馆藏文物甚丰。东坡书院享有“天南名胜”之美誉,是集文献、楹联、碑刻、雕塑、、井泉、书画为一体的海南著名人文景观。海南东坡书院景区内有三百年的芒果树、四百年古树、九百年古井,有鲜为人知的狗仔花。
清代,载酒堂改称“东坡书院”。书院旧址虽已经历了900 年的风雨侵蚀,但当地人民出于对苏东坡的怀念仰慕之情,几番修建、扩建,现在东坡书院已完全恢复了当年风貌,成为颇具规模的旅游点。
东坡书院坐北朝南,院门轩昂宏阔古雅别致。门上横书“东坡书院”4 字,为清代举人张绩所题。院内一座池塘清波涟漪,有小桥从池塘上跨过,直通载酒亭。载酒亭绿瓦重檐,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呈欲飞之势。亭中悬一块“鱼鸟亲人”横匾,意为苏东坡远谪海南岛,只有鱼鸟是他的亲人。亭上绘有反映苏东坡当年生活、写作、授徒情景的8幅图画,生动形象。载酒亭东西两侧,有金鱼戏水、红莲盛开的莲池。
东坡书院的第二进,是长方形的“载酒堂”。这里曾是苏东坡讲学、会友的地方,是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堂中两侧,有历代名人的诗文碑刻13座。后墙上的两幅大理石刻,右边一幅为明代大文学家宋濂所题,左边一幅是明代大画家唐寅所画的《坡仙笠屐图》:苏东坡头戴竹帽,脚穿木屐,高卷裤管,身体向前倾斜,在村路上顶雨急归。
东坡书院的最后一进是大殿,大殿正中有一组玻璃钢制作的塑像,是苏东坡和儿子苏过以及好友黎子云,殿上题匾为“鸣雪因缘”。大殿里还陈列着苏东坡的许多书稿墨迹以及他在海南的文物史料。 在东坡书院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分别叫作东园、西园。西园是座花圃,在花海中蠢立着苏东坡铜像,他手握书卷,脚踏芒鞋,儒雅风流。东园里有一口井,叫钦帅泉,为明万历年间所挖,井水清凉甘冽。
海南儋州东坡书院的牌匾题名为张绩的书法题名,张绩:原名张纲,号治堂,今儋州市中和镇水井村人,1818年(清嘉庆二十三年)举人,任甘肃古浪县知县,并安家任地。
五 狗仔花
东坡书院里有一种很特别的“狗仔花”引起了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文学故事。
狗仔花花蕊的形状就如同五条小狗团团围坐,非常形象。关于此花,民间流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相传王安石曾就狗仔花写过两句诗,“明月当空叫,五犬卧花心。”苏东坡看见了,认为写得不符合现实,便给改成“明月当空照,五犬卧花阴。”王安石知道了此事,就嘲笑苏东坡见闻不广。后来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儋州,亲眼看到了狗仔花和明月鸟,才恍然大悟,自己当年原来是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六 海南儋州黎氏志
海南儋州黎氏志编篡委员会于1999年5月编辑出版了《儋州黎氏志》,16开精装,全书199页,编篡委员会主任黎焕都,副主任黎圣三、黎景辅、黎庶安。
海南黎氏多来自中原。魏晋以后,中原历次动乱,一批批汉人或举家南迁,或充军南征,或被贬谪南来,或南来经商,主要在西晋末、唐末、北宋末、南宋末、明末。海南汉族多属于福佬系,迁徙路线为中原、江浙、闽南、粤东南,然后沿近海平原,直至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其中有部分家族在福建莆田一带居留过,因而方言属于闽南语系统,其中保留着大量古吴语成分。
海南另一部分汉族属于广州府系统,从南雄珠玑巷迁徙到珠江三角洲一带,又南迁海南岛。秦代大军曾经驻扎广州一带,秦、晋、唐间的南迁移民,多经桂北灵渠顺西江入粤,经高州、化州、雷州、徐闻,跨琼州海峡,有黎氏祖先从此路线到海南。
《儋州黎氏志》记载了儋州黎氏各支系的繁衍,还有全国黎氏源流、儋州黎氏人物志、儋州地舆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