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趣事

童年牧歌

作者:唐高翔   发表于:
浏览:1632次    字数:1783  手机原创
级别: 驻站作家   总稿:186篇,  月稿:8

  童年牧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鸣蝉,忽然闭口立。”每当我读到清 袁枚《所见》这首诗,就不由自主的回想起生我养我的故乡,回想起童年与小伙件牧牛的往事,它如一杯茗茶飘着别样的清香,又象似一盅美酒,让我深深念想……

  林峦类拱抱,涧壑如交趋 。我的家乡位于距离零陵城区100多里的石岩头镇新塘边村(现改名为新坪村)长冲坪自然村一个偏僻的山窝里。东西都是山岭,东边有狮子岭、青山岭、火烧岭、菩萨岭,西边有人头岭、星子岭,东边的岭相对平缓、低矮、小个些,而西边的山岭则陡峭、高大。东西山岭之间是一个狭长、窄小的山冲,乡亲们的房屋就建在这山冲之中。

  村里除了山冲凹之间有一小些田地,其余的多散落分布在山坡上、石头缝隙里,形状各异,面积狭小。由于村里没有江河,没有湖泊,只有西边人头岭、星子岭之间山凹有二、三口小水井,还有一些乡亲们挖的塘坝,就再也没有其他水源。村里的田主要靠的是吃“天河水”(靠雨水)灌溉。

  种田种地为大本,生意买卖眼前发。在那个经济不发达,人员不流动、靠田吃饭的年代,种田是最大的事情,而水又是粮食丰收的命脉,没有水粮食丰收就无从谈起。“无江无湖长冲坪,小口水井悬山林。下雨处处洪水涨,天晴三天无水寻,”是当时村里真实的写照。因村里头水源小,为了让田里多蓄水,也为了使蓄的水减少遗漏,乡亲们对耕田需七犁七耙。犁田耙田靠的是牛。因此,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了牛,牛有黄牛、水牛。牛作为一家之宝、主要的劳动助手,大家非常重视,常是精心呵护,好生放养。白天将之放出牛栏,赶到山上放牧,晚上为其准备饲料。平日还得将稻草、红薯藤、瘪谷收集积攒好,待冬日天寒地冻、山上无草时专门招待牛吃。

  昼出耘田夜织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在农村,乡亲们一年四季、白天黑夜都在忙碌。拾肥除草,砍柴割青,喂猪喂狗,养鸡养鸭,一直在田地里、在家内家外忙这忙那没有充足的时间照料。 牛肠马肚,牛的食欲是很大的,消化也很快。为此, 白天需要将它们赶之山岭上放牧,这任务自然就落到较闲的小孩子们身上。

  在家乡农村,白天放牧一般分早晨、下午两个时段。“放牛出啰,放牛出啰”,随着村里孩子们的几声吆喝,孩子们在父母亲的催促下,从梦中醒来,揉揉迷朦的双眼,迅速爬起来,随后去牛栏把牛放去,一时间,那一条条黄牛、水牛发出号子,从各家各户的牛圈咕噜咕噜的走出,组成一个雄壮的队伍。各家放牛的娃儿持着竹刷(竹枝)跟在牛的身后,向山岭出发。

  我们放牧的地段不是固定的,有时离村子近,有时离村子远,有时去大山深处,有时去池塘边,有时去山凹凹中,有时去石山岭中。青山岭、丝瓜岭、瑶谷凹等都留下我们放牧的足迹,毛洗塘、回龙岩、铁那冲都有我们放牧的身影。

  牛儿时放牧是一件父母按排的任务,对我们来说也是快乐的天堂。“野芳花儿幽香,佳木秀而繁荣。”由于村里的山岭比较多,地域比较宽广,山上树木葱茏,青草繁多,竹叶茂盛,把牛赶上山后,牛儿在山岭上吃着草儿、叶儿。一阵微风吹过,黄牛、水牛山中忽隐忽现,忽高忽低,好一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画卷。

  云雾绕山冈,百鸟争鸣共引吭。牛背牧人笛伴奏,歌也悠扬,曲也悠扬。牛上山后,我们就可万事大吉,百事不管。可以尽情的玩耍。童年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打牌、走棋、抛仔仔、跳田、玩泥巴、追蝴蝶、唱童歌、猜谜语、捕鸣蝉,还可摘野果、烤红薯,偷着在别村水库洗澡,悠哉乐哉。日子过得无忧无虑,消融自在。

  记得儿时,在青山岭放牧时,我们就坐在高高的石头上,几个人围在一起走田棋,任微风吹起衣襟,听鸟儿在山中鸣叫;在回龙岩放牧时,我们赤条条一整个下午在凤凰山村的水库洗澡,有时潜到水底摸蚌,有时伸进石隙里捉鱼;在朝大祖山放牧时,我们爬上油茶树上,用蕨作成吸管吻吸花蜜;在瑶谷氹放牧时,我们偷些红薯架在火上烧烤……一桩桩、一幕幕,如放电影一样呈现在眼前,回忆起来,有一种甜甜的味道。

  已而夕阳下山, 人影散乱。待到夕阳下山,鸡犬快归巢时,我们就把吃饱的牛从山上赶下,骑在牛背上,一路哼着小曲回到村里,把牛拴进牛圈,结束快乐一天。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已过了40多年,四十多年,沧海桑田,山河巨变。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儿时的我早已长大,并步入中年,童年牧牛亦成为昔日回不去的往事,但它却总萦绕在我的梦里,让我回忆,让我思念……零陵唐高翔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趣事

查看更多生活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