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趣事

张传源:怀念那些看《读者》的日子

作者:弱三千   发表于:
浏览:82次    字数:217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8篇,  月稿:0

  夫人出差了,在沙发上我看到了一本今年刚出的《读者》杂志,这是她上次出差途中购买的,她在繁忙的差旅途中保持了阅读的好习惯。我随手翻开了这本杂志,一股熟悉的气息立刻扑面而来,犹如一个久未见面的老朋友偶然相逢那种久违了的感觉。

  我刚上班那会儿,做着最基层的工作,收入不高,平时连水果都不舍得买着吃,但每个月这些杂志是必买的:《读者》《青年文摘》《散文》《散文选刊》《杂文》《杂文选刊》《演讲与口才》等七、八本,这其中我最喜爱的便是《读者》。《读者》最早时叫《读者文摘》,因为与美国的《读者文摘》同名,后来改为《读者》。《读者》因其精选的内容、简洁时尚的设计排版、精美的插图和彩页、高雅、清新、隽永的风格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曾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文化综合类期刊。

  《读者》的封面如她的明眸清澈见底,水灵灵的,让人看了就觉得她十分可靠,值得信任。上世纪九十年代时,《读者》杂志每一期曾加上几幅彩页广告,若想要这些为数不多的广告版面,得提前半年到一年去排队预定,当然价格也不菲。笔者当时所在的单位在全国开展计算机职业教育培训业务,每年春、秋招生季会在《读者》上发布整版的招生广告,这在那个时候真的不多见。也许是因为《读者》杂志的受众与我们的生源比较契合,广告效果特别好,最多时一期招生有一万多人,很多生源是看了《读者》的招生广告来报名的。在外面与不熟识的人聊天,说到我的工作单位,往往会有人突然提高了嗓门:“哦,我知道你们单位,就是每年在《读者》上打几期广告的那个学校,不错不错!”好似说那是一个很高大上的单位,要不怎么能在《读者》上做广告呢?由此可见《读者》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我当时住单位的职工宿舍,条件比较简陋,下班后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吃过晚饭后一个人回到办公室,泡上一杯热茶,打开一本新出刊的《读者》,闻着淡淡的油墨香味,欣赏一篇篇美文,从卷首语开始,文苑、社会之窗、人物、杂谈随感、青年一代、人生之旅、人世间、在国外、风情录、知识窗、生活之友、心理人生、经营之道、趣闻轶事每一个栏目都会仔细阅读,从封面、彩图插页到中间的幽默与漫画,甚至广告都不会轻易放过。常常是一本新杂志到手,一个晚上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全部内容,津津有味,好不惬意!

  因为每个月都固定去买杂志,买得多了与单位旁边书报摊的老板便熟识了,每次路过他的书报摊,若有新刊上架,他便热情地招呼我:“小伙子,《读者》到了!”(其他我经常看的杂志到了也会招呼我),于是我们相视一笑,我掏钱买单。后来老板很大方地给我每次打八折优惠。

  夫人和我刚认识时,第一次来我住的地方,我拉开书橱指着里面满满的书刊对她说:“想看什么你随便挑”,那一份自豪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记得当时她的眼神霎时亮了,在书橱里翻了半天,挑了几本喜爱的书和杂志,这里面自然有《读者》,说带回去看;过几天她看完了便送回来,然后再挑几本拿回去看,这样一来二去,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多,慢慢地便确定了恋爱关系。

  前几天在一个户外徒步的小群里聊天,一位未婚的女性驴友说有人给她安排了这个周末去约会相亲,但是这个周末她本来有户外登山的计划,时间冲突了,不知该怎么办。群里一个过来人姐姐给她出主意:让介绍人帮忙与那个男孩沟通,请他周末一起去参加户外登山活动,这样既解决了时间冲突问题,还可以在一起登山徒步的过程中进行观察,这个男孩子的体力、耐力怎么样,反应是否敏捷,团队合作精神如何等等,如果不合适就直接pass。那位姐姐最后说:“那种没有运动细胞的男生,应该也不是你的菜啊!”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由此我想到当年夫人与我谈恋爱时,是不是因为觉得一个爱看《读者》的男人是比较靠谱的,值得信任和托付终身的呢?

  因为工作的便利,我算比较早地接触到互联网,成了第一代网民,虽然那时的互联网与现在不能比,我们用的是高校的教育骨干网,一个单位几百号人用的带宽大概也只有几兆,白天上班时网速慢得像蜗牛,发个邮件半天都发不出去。好在我住在单位宿舍,晚上下班后可以到办公室上网,但是最多也就是在内网听听MP3音乐,外网逛逛各大高校和社会上一些知名的BBS站,发发纯文字的帖子吹吹牛,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校园的BBS站上每天看连载,看完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的第一部畅销小说: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再后来,中国互联网与中国的经济同步高速发展,大家有目共睹。从世纪之交传统的PC互联网逐渐普及,到2010年后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我国已经有十亿多网民,从2G、3G到4G,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大大改变,纸媒的影响力大为衰落。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再没有每月按时去购买这些非常喜爱的杂志?感觉已经很久很久了,以至于我搜索记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近年来手机短视频更是大大侵占了人们阅读的时间,在公交地铁上、在办事等候的间隙、在公共场所……一眼望去到处是手机低头族,他们戴着无线耳机,不断地刷着一集又一集短视频,很少再见有人捧着一本书或杂志静静阅读的身影。以前大街上到处是书报摊,现在城市里却难觅书报摊的踪影。

  现如今,我的电脑里保存了许许多多电子书刊,我也买了某品牌的电子阅读器,但是我却很少打开,偶尔打开了看上片刻,再也没有当年一个人、一杯茶、一本杂志、一个晚上沉浸阅读的享受和愉悦。

  我非常怀念那些看《读者》的日子!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趣事

查看更多生活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