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1975年。
七岁以前,我生活在平阳水头镇的南湖乡。
那时候每家每户都养兔子,我家当然也不例外。当时我大概只有五岁吧!跟村子里的小姑娘一样,我经常背着一个大箩筐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拔兔草。而且还不忘顺便带上小弟弟。小弟弟提着一个小篮子,屁颠屁颠地跟在我后面。除了拔兔草,我们还会组织一个小小的戏班子,称为“做戏"。戏班子通常有一个小头目,由村子里比较有威望的小女孩担任。为了得到比较重要的角色,比如说小姐啊,除了自身的资质以外,我们通常还需要拿小小的礼物贿赂小头目。然后我们戴上自制的道具,戏就开锣了。
七岁以后我就跟随家人来到了平阳县鳌江镇下厂乡塘外村。
那时候爸爸的工作单位刚好在塘外村的鳌江边上。我们全家住在工厂的宿舍里。于是我的童年就在鳌江的江边得到了延续。我经常和弟弟到海涂上抓招潮蟹,到江边的岩石上挖牡蛎…最有意思的是抓跳跳鱼啦。你别看白天这个跳跳鱼很精明,一到晚上你用手电筒一照它它就全傻啦。这样我和弟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抓到它做成美味啦。抓麻雀也挺有意思的。那时候我妈妈在食堂。我和弟弟把食堂的窗户都关上,开着门,放一些谷子来引诱麻雀进去,然后迅速把门关上。麻雀吃完谷子就出不去啦,这样他们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乱飞乱撞,最后它们就转晕了头,成了我和弟弟的美味佳肴了。我和弟弟还会在一大片的荒地中种菜、种玉米、种瓜……吃的可都是绿色食品哦。
70后的我野呀!可是我开心啊,因为我拥有五彩的童年。
当然上面只是一个引子,好戏还在后头呢一一
麦芽糖
对于70后的我来说,麦芽糖可是童年的一大美好记忆。那时候农村零食不多,从我记事起,麦芽糖便是我们最高级别的零食。
记得当时,到村里来卖麦芽糖的是一个高高瘦瘦的老头。那是怎样的一张脸啊!瘦削的面庞似用刀刻出的一般,每一道皱纹就如那树木错综复杂的根,爬满了他的脸庞。浑浊的眼睛里写满岁月的沧桑。下巴处,几茎稀疏、灰白又显得干瘪的胡须,倔强地立着。
每天他总是担着一副担子,左边是用塑料纸包着的麦芽糖,右边是收的破烂。每当听到铁片榔头“叮叮当当”的声音,小孩们就知道他来了。于是便把平时积攒的破烂拿出来,欢欣雀跃地去换麦芽糖。老头很精明,他总是看看破烂的种类,接着用手惦量下破烂的重量,然后掀开塑料纸,用铁片榔头公平地给每个小孩敲下一小块糖。于是,小孩们便心满意足地走了。
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员。记得第一次尝到麦芽糖的美味时,那种感觉真的无与伦比,人间美味呀:舔一口,甜甜的;咬一口,酥酥的;含在嘴里,都化了。于是我和伙伴们平时便会注意村里的破烂,如果能够找到一根铁,那就可以换到一大片的麦芽糖,就可以炫耀好一阵子哦。可惜这种机会不多。
到了鳌江,麦芽糖便继续延续着我的童年生活。也许是机缘巧合吧,这次卖麦芽糖的也是老头,跟以前的老头还有几分相似呢。也许走江湖的都这样。因为那时候爸爸的厂里正在搞基建,所以我和弟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找到破烂,经常能吃到麦芽糖。我们家的生活跟过去比也富裕了,有时候直接能从父母那里弄到几分钱,用钱来兑换麦芽糖。
后来我上中学了,家也搬到了鳌江镇上,麦芽糖便从我的记忆中抹去了。
偶尔回一趟农村。幸运的话也还能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还能看到麦芽糖。但是手头没有破烂呀,也嫌麦芽糖有点脏脏的,便不理了。
蝉
今天一大早起来,听到几声清脆的蝉鸣声。在高教博园,听到蝉鸣声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所以我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洗了几件衣服,到阳台上晒衣时,惊奇地发现阳台的地上居然歇着一只蝉,难怪刚才的蝉鸣声这么近。
蝉是农村孩子童年不可缺少的玩伴。记得当年一到夏天,我们便会三三两两扛着捕蝉的工具到林子里捕蝉去。捕蝉的工具由一根长长的竹竿和一个塑料袋绑在一起。我们蹑手蹑脚地在林间抬头寻找着蝉,当看到一只蝉停在树干上时我们就屏住呼吸用塑料袋把蝉套住,于是蝉便成了我们的玩物。我们用线扎住蝉的头,然后和蝉尽情玩耍。但那时候太小,对小动物没有敬畏之心,被我们抓住的蝉往往没有好下场。
蝉还是我们农村孩子的钱袋子呢。蝉会蜕皮,蜕皮后的蝉蜕几乎保持蝉的原形。蝉蜕是一味中药。于是药店便向我们收购蝉蜕,一分钱一个。当时一分钱挺诱人的,可以买一根绿豆冰棍呢。于是孩子们到林子里时要是发现了蝉蜕总会欣喜若狂,小心翼翼地将它包好,送到药店里去,换到一个沉甸甸的一分硬币。说来惭愧,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蝉蜕有疏散风热和宣肺利咽的功效。
出于对童年的眷恋,我收留了这只蝉,像当年一样,用线绑住它的头,线的另一端绑在晾衣架上,便拍了几张照片发在微信上。
哪知好友看见了说蝉入室是好兆头,本以为好友是开玩笑,一查资料,果然有此说法:因为蝉有很高的地位,代表着纯洁、清高和通灵。蝉在古人的生活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物品,被人们推崇着。所以意味着好事会发生。
不由对蝉有了兴趣。
古代还有好多诗人写了许多关于蝉的诗歌。其中清朝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意为:牧童骑在黄牛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蝉,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这首诗中的牧童像极了童年时的我们。
写到这儿,我想,该去阳台放生了。剪掉绑在蝉身上的线,蝉恋恋不舍地飞走了。祝你好运!飞进我家的蝉!
橡皮筋
橡皮筋是农村孩子必不可少的玩具。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女孩子们就会聚集在一起玩橡皮筋。橡皮筋有很多的玩法,花样百出。跳橡皮筋就像演一出戏一样,有自己固定的名称。可惜年过半百,我已经想不出这些名字是什么了。
记得那时候每个女孩儿都会千方百计地拥有一条自己的橡皮筋,如果你拥有自己的一条橡皮筋,那么你就是女孩当中的公主。闲暇的时候你就可以呼朋引伴跳橡皮筋了。那得意劲儿谁看了都眼红……
我家的家境还算不错的,看着伙伴们都有橡皮筋,我就跟妈妈哭闹着要橡皮筋。妈妈看着我哭,就心疼了,到供销社剪了好几米长的橡皮筋给我。于是我也成了小女孩中的公主啦!一段非常美好的岁月,跳着跳着就过去了……
上小学了,橡皮筋变成了我们课间十分钟的必备的玩具。“叮铃铃”下课铃声一响,满操场都是女孩子跳橡皮筋的影子。记得在小学的时候玩橡皮筋,玩得很高级,每跳一次橡皮筋都会配上一首歌。女孩子们身轻如燕跳得可好看了,男孩子有时候也会过来凑热闹。时间过得很快,跳着跳着就小学毕业了。初中的时候学业很繁忙,再也没跳橡皮筋了。所以看到橡皮筋就是满满的对童年的回忆……
童年的牵牛花
七岁时我们一家就挤在爸爸工厂六七十平方米的宿舍里。宿舍没有阳台,所以种花比较困难,可是我看着村子中家有阳台的小朋友家里都种着花花草草,便非常得羡慕,整天跟妈妈吵着要种花。
妈妈说,种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得天天给它浇水,隔三差五给它施肥,还要给它捉虫子呢。我说,放心吧,妈妈,绝对没问题。
为了实现我的愿望,妈妈没少想办法。首先是花要种在哪里?研究来研究去,妈妈就拿来几块木板和钉子,还有砖块在窗户外面搭了个小平台。接着就弄来一个旧脸盆当花盆,花盆里装满了海涂的泥巴。然后妈妈看别人的牵牛花种得挺好的,就讨来了好多颗牵牛花的种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在某一个春天的早晨,我在妈妈的帮助下把牵牛花的种子撒在了脸盆里。于是我天天给牵牛花的种子浇水,隔三差五给它施肥……
终于在某一天早晨,当我醒来时,发现脸盆里有绿绿的东西,妈妈说是牵牛花长苗了。我突然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好像已经看见了牵牛花开花了……
在我的细心照料下,牵牛花花苗密密麻麻的一片,越长越密。妈妈又想办法用木头搭起了架子,让牵牛花的藤蔓缠在架子上。于是我天天浇水,隔三差五施肥,壮着胆子抓虫子……牵牛花的藤蔓也越长越长,俨然成了我们家的绿色窗帘。
可是奇怪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村子里小伙伴的牵牛花都开花了,为什么我的牵牛花它不开花呢,我伤心极了。后来我请教了村子里种花非常有经验的阿婆。她说我的牵牛花的苗太密了,营养都被苗吸收了,牵牛花就开不了花了。知道原因后我整天都没吃饭,望着牵牛花的苗发呆。妈妈说,孩子,明年你再种一次牵牛花不就行了。可是受到这样的打击后,种花便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兴趣。
没骗你,后来我寒窗苦读十余载,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三十余年就没种过花。
童年不开花的牵牛花永远是我的一个心结。
这就是70后的五彩童年,有快乐也有烦恼,但更多的是快乐。
让我们用当时流行的歌曲《童年》来结束这篇文章吧:“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