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

赵旭东:好人吴家荣

作者:赵旭东   发表于:
浏览:8次    字数:319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10篇,  月稿:0

  近日,在理发店里等候理发时,偶遇一位长者,攀谈中得知,长者姓王,是一位退休老干部。上世纪七十年代,王老曾以高邮县“农业学大寨”工作队队长的身份,在我的老家周山公社工作过一段时间。我俩的交谈,自然说到一些共同熟悉的人。在我提到时任周山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吴家荣时,王老很激动,站了起来,说话的音量也提高了分贝,竖起大拇指:“吴家荣,吴主任,好人啊!”

  非常巧合的是,没隔几天,在一同学处,我遇到一位高中校友,他曾在周山乡工作过十多年。两人聊天时,他说到:在周山工作期间,我最敬重吴家荣主任,他是党的好干部,是个好人!

  上述二位对吴家荣主任的“好人”评价,与吴主任在我心目中的“好人”印象,与吴主任留在周山的“好人”口碑,是完全一致的。

  吴家荣,一米八五左右的个头,身板健硕,脸堂白里透红,黑白相间的头发整齐的向后梳理着,给人以一身正气、敢于担当的第一印象。吴家荣是1971年来联合大队工作的,彼时,吴家荣任周山公社党委委员、公社革委会的副主任,兼任东南片片长。东南片包括联合、练沟、东胜、高阳四个大队(1976年,又将东片的向阳大队划归东南片)。

  吴主任代表公社党委、革委会驻东南片工作,就住在我们生产队里的一农户家。1975年,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及至1976年秋后,我在吴主任的身边工作了一段时间,近距离感受吴主任的领导艺术、人格魅力、“好人”情怀,令我终身难忘。

  1975年的秋天,稻子收割完毕,即将进入耕田犁地、播种小麦的农时。一天下午,我在田间做“带水篓子”的农活,负责拎水向水篓里加水,让水缓慢地往犁铧、铲头上面渗淌,以减少犁铧以及铲头和耕翻出来泥块的摩擦力,减轻耕牛体能的消耗。用牛手一是为了赶时间,二是舍不得朝夕相依的牛,犁地时往往耕翻得浅一些。歇晌的时候,吴家荣主任正巧来到犁地的现场,看到耕作的深度不够,没有立即严词批评,而是面带微笑,一屁股坐在用牛手的小头儿老周的边上。吴主任从衣袋里掏出香烟,递给老周等,并擦着火柴,给老周点上。吴主任没有与老周直接切入耕作深浅的话题,而是先说:大家辛苦了!接着和老周交流起来:今年要耕的地块有多少亩?到寒露、霜降节令还有多少天?一头牛一天可以耕翻多少亩?然后讲到“要想小麦高产,第一环节必须抓深耕细作”的道理。还讲到:用牛手的疼牛如子,我完全理解。时间赶不上,我可以协调大队或者公社,调度拖拉机来支援。但必须深耕,这是夺取小麦高产的第一关口,是硬道理。之后,吴主任又和老周算起账来:一亩田如能增产三十斤,全队四百多亩麦子,就可增产一万多斤,队里的分配单价就可以多出几分钱……最后,吴主任站起来,连说三声“老周,拜托了!”老周也迅速站了起来,扔掉吴主任敬给他的第三支香烟的烟蒂,大声地保证:“请吴主任放心,坚决按照主任关照的去做,确保耕作深度”。第二天的清晨,太阳刚刚露脸,吴主任已步行查看完七、八、九三个生产队的秋耕现场,来到正在耕田的老周身边,看到耕翻的深度符合要求,吴主任握着老周的手,连声说“谢谢了!谢谢了!”说罢,吴主任转身向一同跑田头的大队支部书记和生产队长提出了开挖墒沟、破垡碎土、撒种、洇水等一系列具体要求。

  三天后,东南片的秋播现场会在联合七队召开。第二年麦收,东南片的小麦平均亩产及增产幅度又是全公社第一。今天想来,评价吴主任抓农业生产,不是“工作细致、作风扎实”能够全面概括的,还应该加上“尊重农民、敬畏土地”等关键词。

  1976年,秋种时节,某大队,发生一起事件:一女社员与一男社员关系暧昧,此事被其女方的丈夫知晓了,闹得沸沸扬扬。丈夫打到那个男人的家里,妻子寻死觅活。小队和大队的干部协调无果,束手无策,用当今的新词说法是:事件在持续发酵。此事汇报到吴主任那里,吴主任当机立断,一边指示大队支书安排妇女主任做好那个妇女的工作,要该支书亲自去做那个丈夫的工作,稳住局势,刻不容缓;另一边,吴主任向大队支书下达命令:“安排民兵营长带两个民兵立即把那个XXX绑起来,押解到联合七队来,劳动改造,听候公社公安特派员处理。越快越好!”那名男子来到我们七队后,吴主任让生产队长解下麻绳。吴主任指示小队长,安排那名男子去挖麦田的墒沟,并叮嘱小队长安排好吃、住。之后的几天里,吴主任并没有将这一事件向公安上报,而是在五天后亲自与当事男子谈话,严厉地进行了训诫,警告他一定要好好做人,遵纪守法,如果再犯,将给予法办,严惩不贷。一场极有可能酿成刑事案件的事件终于风停雨歇。事后,吴主任说:那个XXX已经做过一次牢,这次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二进宫,那样的话,他这一辈子就完了。

  1976年的11月份,东南片工作组选择在练沟大队孙家生产小队做年度决分的试点,安排我和另一马姓干部驻队,负责队里库存粮食的过磅,清产核资,计算分配单价。这是一项不算复杂的事情,但吴家荣主任对此事非常重视,专门把我们两个驻队干部叫到他身边,特别强调:“老马、小赵,清产核资一定要实事求是,是多少就多少,不能为了小队、大队的生产业绩就虚报粮食产量,然后再往饲料粮上加,更不能侵犯社员的利益,少分多报。如有差错,我拿你们两个人试问、追责。”在吴主任亲自过问下,我们在孙家生产队顺利完成决分试点,社员们欢天喜地的领到余粮钱,分得比往年多些的粮草。

  1977年春节后的一天下午,我和吴主任从联合四队步行走向吴堡大队。在路边一座过水闸涵的八字挡土墙的平台上,看到一条白色粉笔写的五个字反动标语。我第一反应是:“吴主任,要报案吗?”,吴主任未答复我,他拧起眉头,认认真真地察看白色粉笔写的歪歪扭扭的五个字,沉思片刻,吴主任轻轻地说到:“可能是哪个匣子乱写乱画,你去把它擦掉。”后来,吴主任没说什么,我也不再问什么,此事就不声不响的烂在我们两个人的肚子里了。多年以后,忆及此事,我仍感慨良多。那天如果我们报案了,案子查出来,其性质肯定是“现行反革命罪”,对当事人的处置可想而知。要是县公安局一时查不出来的话,一定会惊动扬州、省里的公安部门,会把我们联合大队乃至东南片、周山公社搞得天翻地覆。在那个特殊年代,说不定还会因此出现一个惊天冤案。

  联合大队有一高中毕业回乡青年,因患先天性肝肿大,影响了正常发育,二十多岁,个头只有一米三、四。该青年不能做成年人的农活,其父母已经相继去世,靠自己劳动收入,连低标准的生活都不能维持。吴家荣主任得知其情形后,将该青年安排到公社的油厂上班,做会计。帮人帮到底,吴主任还和西南片的一位领导共同出力,为其做媒,在红光大队谈了个对象。婚后,该青年生了个男孩。后来该受助的青年男子曾在多个场合感激涕零:吴主任是我的恩人,是个好人,没有他的相助,我不但不能找到工作,更难讨到老婆的。

  在我去县城工作后,常常听到家乡干部群众说起吴主任的“好人”故事。其中,说到在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国策方面,吴主任尊重农村传统习俗,远虑社会劳动力的接续,人性化施政,留下了众人称颂的好“口碑”。面对具体工作,吴主任对计生部门和乡村组干部的要求是:符合农村“二孩”规定的,要做好服务抓紧办;处于政策边缘地带的,要吃透精神变通办;对确实违反国策的,要能宽则宽依规办。那个时期,在吴主任治下的行政区域,没有发生过一起“抽梁头”、“扒粮草”、“乱罚款”、“乱抓人”的恶劣事件。今天,面对人口出生率下降的现状,再回顾此事,人们不禁感慨,当年吴主任的智慧、胆识、担当,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好人不长久”,这一俗语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吴主任,为红色周山的农业农村工作辛苦了大半辈子,离休后,老天爷理应保佑他晚年幸福安康。想不到,在他刚满60周岁的那年,病魔却夺去了他这位好人的生命。

  有的人去了,无声无息,渐渐消逝在岁月的长河。而吴家荣主任离世已经三十多年,还经常有人提起他,有人忆及他,有人赞誉他——一个为人高尚、为官清正、做事勤勉的人民好干部。随着时间的推移,“好人”吴家荣的形象,愈发清晰地定格在人们的心底。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黄皮人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物散文

    查看更多人物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