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

袁兴富——我的老师

作者:袁兴富   发表于:
浏览:9次    字数:158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10篇,  月稿:0

  去年初冬,老家侄女出嫁,偶遇中学时教我语文的方老师,弹指一算,足有三十多年了。

  方老师长我十几岁,前几年退休,两鬓略有几丝白发,但他依旧亲和,慈眉善目。

  记忆中,方老师善谈,尤其精通历朝历代发生的重大事件,说起来娓娓动听,津津有味。在我们上语文课时,常常下课铃响了,他仍不错过课休十五分钟。

  方老师说我没变,依然是学生时的样子。这天,他说了好多我中学时的事,无疑也让我勾起一段对老师的记忆。

  老师是从别的学校调来的。他与我家一河之隔,河东是古碑镇,河西为双石乡。按亲戚排序,老师长我一辈。学校离我们家有五六里路,沿途要翻过小土帽岭和大土帽岭,穿越一条白水河和一座没有护栏的石头桥。石头桥也叫宋家大桥,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石桥的西头有石碑,碑文繁体字,我从没读完过,不过大多字也不认识。石桥的东头是棵枫树,应该与石头桥同龄。枫树很粗,两人合围。虬干青枝,戟指苍穹。

  老师和我们一样早起晚归,常在石头桥偶遇。我很少与老师同阵,见到他不是跑前就是撒后。老师在我的心里,始终有个“怕”字,现在如果问我怕什么,我依然说不出个道道。总之,方老师像父亲一样关心我们。比如爬枫树掏小八哥的事,他不知道从哪里获得消息,找我们一个个谈心,但都没有挨批评。从那以后,像爬树掏鸟窝的事我是不会再干了。

  师爱如父。偶有一次下大雨,走在前面的方老师突然停下脚步,放下雨伞,挥着手喊着:“快点……”我们同阵的几个同学,捂着书包追上去。方老师说:“你们几个,现在雨下得不小,到了大坝边,先看看河里的水涨了没有,千万不要逞能……”

  方老师说他一直在打听我的消息。十年前,他在《新安晚报》上看到了我的一篇稿子,于是便剪下来,放在茶几玻璃下保留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后来搬家给弄丢了。

  “你还记得吗?我常挑你的作文当范文给同学们讲解,还经常贴在马路边校园的墙报栏上。”方老师说。

  我点点头,虔心的笑了笑:“记得。”

  方老师接着说:“你很有思想,同一个命题作文,你的立意总是与别人不一样,有新意,也很会用一些动词为情节升华。”我还是很诚恳的笑笑,“没有那么好吧?”

  “有,你自己是不晓得,我在开校务会时,常跟其他语文老师说你很有写作的天赋。”我和老师都笑了。

  在我的眼里,方老师一点没老,身板硬朗着,思维敏捷,聊天不减上课时的感觉,给我无尽的动力。

  方老师说他没事的时候,常和老伴来省会住上一阵子,家里种的山芋、萝卜、白菜和土鸡蛋、土猪肉也没少带。他儿子在合肥一家公司上班,小孙子上幼儿园,老两口一有空就坐车到合肥看孙子。不过,方老师嫌城里房子小,住着总感觉别扭。

  这倒也是。在农村住习惯了,开门见树林、河流、田野,视野宽阔,一年四季花草沁香,小鸟作伴。而今的家乡变化大着呢——泥巴路铺成了水泥路,茅草房建成了别墅和洋楼,昔日的白水河也加上了大桥,小轿车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休闲广场、农家书屋,城里有的农村有,城里没有的农村有,难怪方老师在农村舍不得进城。

  这两年我也有同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老家特别眷念,隔三差五的也想往老家跑。前几年我趁手头上有点结余,在老宅基上翻建了二层小楼,房前屋后,绿树葱浓。春天的映山红格外鲜艳,有粉红的、有深红,也有偏黄的,这些都是我从不同山坡和老林里挖回来,移栽门前的这片山坡上,没事的时候,漫步在映山红花簇中陶醉一番,还是很惬意的。同样,我还在映山红的花丛中套栽兰草花。兰草花释放出的香气,清新宜人,如同春日的暖风,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希望。

  这是我的感受,想必方老师与我一样,在他家的那片山林里,同样有着对生活美好的愿望。方老师对我说,他还有一个奢想,趁自己健忘,在家种种地,养养花草,闲下来的时候,还想写一部历史小说。

  期待方老师的大作能早日与读者见面。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黄皮人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物散文

    查看更多人物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