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

我的农民父亲

作者:马状   发表于:
浏览:79次    字数:224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1篇,  月稿:0

  父亲余礼堂于2014年9月30日下午6时许去世,我赶到病房时他已经合上了眼睛。我泪流满面地把自己的额头贴在父亲饱经沧桑的脸颊时仍能感到温热,只是再也听不到父亲熟悉的声音了。

  父亲是家中长子,1943年春天出生在苏皖交界一个世代务农的贫困家庭,小时候时常跟随奶奶跑反,以躲避土匪和兵痞的袭扰,童年时代饱受战乱之苦和贫困生活的煎熬。新中国成立后家庭生活才安定下来,爱子心切的祖父便节衣缩食让父亲到离家十几里远的桥韩小学读完高小。1959年暑假,父亲和我的大姑砍了一夏天的青草,晒干后挑去卖一共凑了18块钱,秋季开学后到离家三十多里的重岗中学交够了学费。读初中的三年,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食不果腹是经常的事。星期六下午徒步回家,能在路边田间收获后的泥土里捡到几个拇指大的小芋头胡萝卜就是很开心的惊喜。1962年春父亲读初三,可家里实在没有钱粮供父亲读书了,中途辍学在家半个月。父亲的班主任老师不辞辛苦上门做工作,苦口婆心劝父亲把初三读完,后靠助学金和在学校基建工地上搬砖头抬砂子打零工挣到的钱读完了初三。1962年7月重岗中学毕业后回乡劳动,同时兼任生产队记分员和仓库保管员。1966年春天,疼爱他的祖父病逝了,家庭的重担落在成家不久的父亲肩上,那一年叔叔12岁,小姑才10岁。

  1966年秋,归仁供销社招收营业员,当时父亲算得上是个文化人,加上为人正直、工作认真肯干被供销社录用为临时工,成为令人羡慕的拿工资的人,家庭生活也逐渐有了好转。1969年秋,家乡七里小学缺老师,大队书记亲自登门做父亲的思想工作,让他回家教书。这样父亲又改行做民办老师,教小学语文, 1971年5月在学校加入党组织,成了一名党员教师,一直到干到1976年底。那时候粉碎“四人帮”不久,各个家族之间派系严重,工作举步维艰。那位大队书记又一次找到父亲,想借助父亲在家族里面的影响力,动员他辞掉民办教师到大队里做个副职干部,协助开展工作。父亲又一次服从组织安排到大队任职,先后担任生产指导员,村助理会计、会计,村长20多年。

  1992年秋,县里组织10万名青壮年民工到洪泽湖西岸滩涂开挖精养鱼塘,时任村长的父亲已近50岁了,仍然带领全村的劳动力吃住在几十里外的工棚里,每天都要在膝盖深的淤泥里靠肩抬掀挖用布兜把淤泥清运到岸上,劳动的繁重可想而知了。快到中秋节了,带队的父亲请假回村筹集钱款,准备买些猪肉、月饼过节,可村会计也急得没办法,适逢我从外地回家过节,那时候我已经工作三年了略有积蓄,拿了1000块钱给父亲才解了燃眉之急。九十年代中期,当年的民办教师都先后转为公办教师,每月有了几百元的工资,而曾经的民办教师父亲也从村长位置上彻底退下来,和母亲起早贪黑辛勤操劳自家的责任田糊口。母亲经常抱怨父亲不该事事都听书记的,无论是在供销社工作还是当民办老师,都是公家人了,每月都有几百块工资,自己和孩子们脸上有光也能少受许多累。父亲多是埋头干活,装作没有听见,实在听烦了就争辩道:“我是一个党员,不听书记的听你的?!”

  父亲一生省吃俭用,几乎没有给自己买过值钱的东西,但家里来了客人总是买酒买菜热情招待;庄邻亲戚有了难处总是尽力帮助,有时利用自己的信誉向亲朋好友借钱帮人度过难关;前庄后邻家里有红白喜事或者矛盾纠纷都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无论是酷暑寒冬,还是风雨泥泞。父亲在寒冷的冬夜从被窝里爬起来,撑着咳嗽不已的病体,操办村庄里剃头匠的丧事。父亲在2014年清明节前因久咳不愈到县城医院治疗时确诊为肺癌晚期,4月8日转院到省人民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星期,因肿瘤长在气管附近无法手术,医生动员我们回家时,我向父亲谎称出院了。

  五一劳动节中午全家17口人一起吃了团圆饭,之后请照相馆照了几张全家福,过了个难忘的劳动节。休息几天后就预订5月8日的机票,请了几天假和大妹陪着父母一起坐飞机到北京故宫、毛主席纪念堂、天坛公园、颐和园、鸟巢和长城等处看了看。爬长城时父亲已经力不从心了,到箭楼处就停下来歇息,只能站在那儿望着逶迤的长城向远处延伸。从北京坐高铁回家后又陪父亲去了几个挂念的亲戚家。这是父亲唯一的一次坐飞机和高铁,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去北京。6月4日,父亲的病情日益严重,再次到县城医院住院放疗,家中的亲朋好友、家乡的父老乡亲也陆续来医院探望,这时父亲也知道自己是肺癌,来日无多了。8月下旬一天,族人有个孩子考上了大学,父亲坚持回家祝贺一下,也顺便看看地里的庄稼和家乡的父老乡亲,那天父亲和很多人说了话,晚上在家中老房子里住了一晚。

  9月8日是中秋节,父亲从病房挂完水后我们用轮椅接回家过节,好强的父亲坚持扶着楼梯自己走进家中,吃饭时一生好酒的父亲只能用小酒杯抿一抿,一小杯酒也没有喝完。中秋节后的一个晚上,我到病房陪父亲,父亲向我交代了自己的后事:一是前庄后邻来探望慰问送的钱如数退给他们;二是丧事从简,除了直系亲戚和族人,其他人不要通知;三是病危就送回老家屋里息气,火化后骨灰埋在墩后的老茔地里。父亲说这些话时数度哽噎,我也是潸然泪下。葬礼那天,村支书举办了简朴的追悼会,年近八旬的老书记也来送父亲最后一程。我为父亲撰写了挽联:命运多舛,为农为工为师视吃亏是福;忠诚达观,对人对事对酒看人生如歌。

  父亲走了,留下了他对生活、对子孙、对乡邻、对亲朋好友深深的眷恋;父亲走了,带着对家乡、对土地、对村庄、对这里一草一木的深情记忆。父母一生养育了我们兄妹四人,父亲经常用自己苦难的童年和人生经历教育和告诫我们,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感党恩跟党走,不占他人便宜,努力做事回报社会。父亲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是一个值得后辈永远追念和热爱的人,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物散文

查看更多人物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