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冬至茶思

作者:东湖岸边人   发表于:
浏览:50次    字数:2845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今天是冬至。清早,阳光照在窗台上,我感到了一丝寒冬的温暖。走进厨房,我烧水泡茶,然后洗漱、早餐。夫人说:“你呀,把泡茶看得比吃饭还重要!真是个‘茶痴’啊!”

  我这个假“茶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喝茶的呢?细想起来,我对茶的第一次深切记忆与感受,是在1976年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中小学校,把现在的“班”叫“排”,把现在的班长叫“排长”。我那时就是处处要以身作则的“排长”。记得那年春夏之交的某一天,我们“连”(即现在的“年级”)6个排的同学从东湖中学出发,“拉练”近五个小时,经过中北路、八一路、街道口、关山口、油篓口、葛店化工厂、王家店等地,进入到位于九峰大山深处的“学农基地”。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春游秋游都有充分的物资准备。我们背着背包,其他的什么东西也没带。在烈日下的途中,我们必须像解放军战士一样,以排为单位列队行进,还要歌声嘹亮、口号震天。“问我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问我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是当年最流行的语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当年最嘹亮的歌曲;各排之间在行军途中相互“拉歌”,是当年最热闹的场面。行进途中,口号声,歌声,“拉歌”声,此起彼伏,好不快哉!然而,两个小时候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大家都口干舌燥、焦渴难忍!记得行进到油篓口(现九峰森林公园门口附近)的时候,队伍休息,大家都四处找水喝。那时候的农民真好,在路边免费为过路的人们提供用粗糙的叶子和果壳泡制的褐红色的茶水,叫什么“花红茶”(口音)。那茶水真解渴啊,现在想起来,口腔里都是清爽甜润的!也许我对茶的感情起源于此吧!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喝农家免费“花红茶”的情景,还常常萦绕脑际。现在要想再喝到那样的茶,只能是在梦里了。

  参加工作后,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闹市,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机关,我都茶不离包,只要一坐下来,就从提包里取出茶叶,或找别人讨一点茶叶,泡上,大口大口地喝茶。最初的时候,由于受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我经常喝的是品质很粗糙的红茶。那年月,一年四季都是一边伏案工作,一边喝着粗糙的红茶。喝完茶之后,总觉得精力充沛,思维敏捷。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我渐渐地品尝到了不同种类的茶。不知不觉间,我对茶叶越来越感兴趣了,也有心看过一些关于茶叶的知识介绍。这时候我才知道茶叶源于我们中国,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从春秋后期开始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茶叶普及到民间作为普通饮料,已经是西晋以后的事情了。据考证,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那时候,还是伏羲氏时代。在我国,茶叶种植的历史,真是太悠久了。

  诱发我对茶叶文化进行一些深入思考的,可能是在2014年的冬至节(12月22日)。这天上午,我应邀参加武昌柴林小学举办的“冬至茶书会”,聆听了我的朋友和师长、原洪山区教育局局长陈伯安先生对其作品《茶赋》的讲解以及对于茶道的阐释。我对陈先生关于茶之“色如秀玉,香如幽兰,味如仙泉,美如佳人。品之咏之,诗文雅士清趣;啜之饮之,寻常百姓人家”的观点非常佩服。我想,不少名人雅士爱茶、种茶、品茶、咏茶,通过对茶的理解、领悟,体会到淡泊足以宁静,宁静足以致远,从而修身养性,延年益寿;而我呢,即便有几十年的饮茶经历,但对茶的品质不十分讲究,把茶仅仅当做“解渴”的对象,什么茶都喝,“啜之饮之”而已,缺乏“品之咏之”的清趣,确实算不上“雅士”,是地地道道的“寻常百姓人家”。

  临近退休和退休之后,随着生活节奏的放慢,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对物欲逐渐淡化,于是便有兴致学学雅士们“品茶”,在闲中悟趣,让心身随着茶香弥漫再弥漫,在氤氲中延绵,让驿动、忧郁、彷徨渐渐地沉淀,让安然与从容留驻。

  慢慢的,我感悟到,细细品茶,正如细细品味人生。茶水虽有些苦和淡淡的涩,却会使人心里萦绕起怡然自得的情愫。人生如茶,茶苦人生亦苦。然而,茶性虽苦,饮之却有安神除烦、生津止渴、精神振作,眼目清亮之功效。我的喝茶经历,不也是颇有人生经历之影射吗?种种磨难,虽使人痛苦不已,可苦难却磨砺了人的品行,丰富了人的生命。味苦而后余甘,这苦中有乐的韵味无比悠远,一丝淡淡的苦涩过后,那股遗留在舌尖上、口齿中的香醇甘甜的韵致直沁心田,味散六腑,这奇妙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种“茶香入口亦醉人”的境界。

  现在,我很欣赏道家对茶道的阐释。道家把人的一生艰辛经历过程浓缩于一壶茶水中。头道水、二道茶、三道茶水最精华、四道清甜韵味暇。因此把少年期的涉世茫然用刚沏泡的头道茶水的浑浊来形容,应该屏弃泡沫,冲洗茶具,才能让后叙的茶汤清澈见底,韵味有神;把人生青壮年时期比作二道茶,是因为二道茶才开始饮用,而二道茶水含茶碱和茶多酚最多,同时还并夹有或多或少的其它杂味,喝起来有带有较浓的青涩苦味,所以用这种二道茶水的青涩苦味,来形容人生青壮时的打拼艰辛期;品茶时的第三道茶水,才是真正的茶叶好坏的韵味体现,这道茶汤最醇,最甘甜,是最有韵味的,所以用这道茶来形容人生中年后的成果收获期是最恰当不过的;茶叶冲泡到第四道茶汤时,茶水清淡韵暇,会让人回味留恋前一道的神韵清爽,因此,用第四道的茶水来形容人生步入老年时期的生活清淡、泛味,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老年人常会跟人分享青壮年时期的拼打经历,和收获成果的喜悦!

  今天,我突然想到:如果用茶来形容四季,那么第四道茶能否代表着冬季?如果用茶来形容人生,那么第四道茶能否象征着老年?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而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那么,红茶是否也如历经磨难、回归本真的老年?《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即: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进入老年,面对新的开始,人们应该有更多的回味与前瞻?而喝茶具有养生保健、增强神经兴奋等作用,能使人心舒话长。如是乎,“冬至与茶话”则饱含深意。难怪每年的冬至,会有很多的茶话活动啊!

  茶中的苦和香只是一个过程。给自己保持一颗简单、纯洁与明朗的心,静观潮起潮落,相信任何事物都会释然,“素手执茶且作酒,丝缕甘苦悠然尝”,一个人或许一生中也不被人所闻、所用、所欣赏和认可,但要有“任凭脚下风云起,毅然伴日傲天立”的胸怀,俯仰自如漫看云卷云舒,这份舒展和本真的释放才是生命最后的真谛。正是:“物我两忘,消受茶中日月;禅茶一味,神游壶里乾坤。”

  茶和天下,道不尽冬至暖情。我乃退休之人,闲坐于陋室,茶思无尽!我也遐想着,在庚子年的冬至日,在全国的许多地方,人们是不是在书香茶韵中,通过“茶书会”“茶话会”等多种形式,畅谈着瑞气交融、国泰民安的新的美好轮回呢?

  “茶好香啊,茶痴!快喝茶!”夫人快言快语地喊道。

  我看着窗外渐渐升起的红日,将杯中还冒着热气的茶水一饮而尽,随口道:

  今生有幸结茶缘,每日端杯展笑嘕。

  莫叹老来交旧少,清香入肺享韶年。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茶叶 冬至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1-12-21 14:49
    游客
    真是佩服作者,竟然把寻常百姓眼里非常普通的茶,用心、用情地品出了高雅的情趣,品出了独特的品味,品出了美好的境界。作者以时间的先后顺序,用心用情、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自己在不同年代因品茶而衍生出来的不同感悟和情思。从用茶解渴、茶给自己带来的清爽甜润的感觉,到喝茶后觉得自己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从对茶的深入思考,再到真正意义上的品茶等,无不渗透着作者从容淡定、坦然豁达的心境与禅意。全文寓意深远、构思缜密,充满着无限的哲思,让即使是原本心情浮躁、低沉失落的读者,读了后也能渐渐地变得镇定自若、宁静致远起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品茶比喻成人的一生经历,从而使文章立意高远、发人深思。作者还穿插了人工种植茶叶的历史,以及古人对茶文化的生动描述,于是,便增强了文章的深度,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作者还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写法巧妙而又完美地结合,便更加地韵味盎然了。真是一篇上好的佳作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