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宋景新‖评余金荣的随笔《聊聊兔年春晚》

作者:宋景新   发表于:
浏览:18次    字数:219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0

  央视春晚是集中展现国家形象、精神风貌、欣欣向荣日新月异建设的一个窗口,它面向的不仅仅是14亿多的华夏儿女,还放眼全球,辐射世界。故,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是我们中国人多年来一桌传统的“年夜饭”。

  诚然,央视春晚不仅是一场晚会,更是一个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舞台。央视春晚以欢乐、亲情和传统的元素为核心,传递着中国人的情感和价值观。无论是歌舞、相声、小品还是杂技,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感动。央视春晚是家庭团聚、共享快乐的时刻,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 曾几何时,春晚曾成为国人的骄傲、精神支柱和生活的调味品,给国人带来了过年的期盼和欢乐。

  但现在大家感觉春晚质量大大下降了,没有以前好看了,没有意思了,批评、议论和吐槽的言论满天飞。正如文艺评论家余金荣先生所说,“过去是憋着尿看春晚,现在是憋着气看春晚”。多么的风趣!多么的幽默!还有不少人认为,看春晚现场直播还不如事后听网友的评论和吐槽来得快乐。故吐槽春晚逐渐成为新的文化传统。

  文艺评论家余金荣先生在《茂名日报》及化州市作家协会公众号《橘州文学》上发表的随笔《聊聊兔年春晚》就很好。印证了观众“看春晚现场艺术家直播不如听吐槽”的正确观点。这也可算为新的文化传统吧。

  说心里话,评论一篇文章容易,要评论央视春晚不容易,对春晚的吐槽、评论它的硬伤更加不容易,然文艺评论家余金荣先生却做到了,且很专业地评价了兔年央视春晚。请看,作者在文中是这样肯定春晚的,“此次春晚贴近生活地气,突出中国元素;大胆启用新人,打造平民舞台;融入高新科技,舞台舞美亮眼;增加脱口秀微电影,门类齐全创意频现;用创新创意的设计呈现新时代蓬勃向上的新风貌、新气象”。接着他笔锋一转,从晚会的主题、节目形式和以老带新等几方面吐槽了2023年兔年央视春晚的五大硬伤。指出了春晚存在“五多五少”的现象,并从多角度、深层次、广视野进行剖析。他旁征博引,极多的证据似乎信手拈来,以深邃的智慧和独特的见解,侃侃而谈,像熠熠生辉的宝石,让人眼前一亮。精妙的评论犹如一首优美的诗篇,它触动我心,引人入胜。我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想看。

  可以想见,文艺评论家余金荣先生具有高度的洞察力和很强的分析能力,对艺术方方面面的知识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无论深度和广度,作者的此文不失为一篇很好的随笔与评论文,我很喜欢。

  在主题方面,作者吐槽了晚会存在“五多一少”之“小题材多,大题材少”的现象。他在文中指出:“今年整台春晚,少了一些反映家国情怀的正能量节目。过去的一年,发生了许多暖心的事情,如万众一心齐抗疫,无数医务人员、社区干部、志愿者参与其中,演绎一幕幕感人的故事,但春晚没有这方面的题材。另外军旅题材的节目也缺席,这是个遗憾”。此可谓分析中肯,切中要害,相当精准。这对来年举办春晚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很值得一赞。

  又如文艺评论家余先生在吐槽春晚节目的表演形式上用了“歌舞类多,语言类少”和“群唱多,独唱少”,即“五多五少”之一、二来评述,这是此文的重点,也是评论最精彩的部分。

  作者吐槽春晚语言类节目太少了,小品少,相声更少,仅有一个,且表演效果不佳。这里,作者具体地列出了以往马季、姜昆等艺术家表演的《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和《虎口遐想》等多个相声节目,精彩不断。作者又如数家珍具体罗列了从1983年到2014年这31年间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出现过的李谷一、费翔、张明敏、韦唯、老狼、黄静等多位歌唱家演唱的《难忘今宵》、《我的中国心》等十多首歌曲的曲目,如今这些歌曲已成为经典。透过作者字里行间,我仿佛又回到抢看电视(那时电视机极少)那难忘的青壮年的时代,沉浸在如痴如呆的看央视春晚艺术表演的欢乐之中……,如今此辉煌已不再。显而易见,我以为,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这样的一个强烈的意愿:兔年央视春晚导演组严重“偏科”:歌舞方面搞得花团锦簇,创新创意层出不穷,可在语言类节目方面,内容少,且显得力不从心,疲于应付,很不合格。语言类节目是央视春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兔年春晚导演组应加以重视。这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心和主人翁的精神。

  最后一个问题是以老带新,这是传承与创新并存的重要问题。这是因为春晚作为一档传统的综艺节目,需要保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也需要给新人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以促进新人的成长。在这方面,兔年央视春晚导演组还做得不够,作者吐槽了春晚以老带新是“五多一少”之“小腕多,大腕少”。作者说“兔年春晚没有见到冯巩、姜昆、蔡明、张也、阎维文等春晚“专业户”了,就连铁打的闭幕曲《难忘今宵》,也没出现“钉子户”李谷一的身影,整台晚会几乎是一群小字辈、小鲜肉,虽然颜值高,活力强,能跳会唱,但较多演员的表演艺术水平与春晚这样高规格的舞台有点不相配,导致节目质量不高,看完后没给观众留下回味和深刻印象。春晚不断推出新人的做法值得提倡,但最好能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确保节目的整体质量”。

  是的,以老带新,一定要请各位老前辈、大师们做顾问,严把节目质量关,这样才可能有优秀的节目问世。

  未了,作者寄语央视春晚导演组“真心希望春晚这桌承载着国人太多回忆、太多欢乐的中国特色年夜饭又会慢慢热起来,成为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

  我想,这是文艺评论家余先生的善意企盼,这也许是作者写这篇评论的最终目的吧。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蓝天有月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