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

杨智:端午之时话屈原

作者:杨智   发表于:
浏览:45次    字数:245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88篇,  月稿:0

  端午,仲夏,飞龙在天。喜庆,祈福,情思幽远。我穿越时空,来到两千三百年前,汩罗江畔,一介孤寂的身影迎面而来,着彩衣,披长发,悬长剑,形容枯槁,颜色憔悴,踽踽独行,喃喃吟唱。问苍天,俯碧水,映奇峰,一身孑然。从此天地间充盈了一份可滋养灵魂的清洁之气,中华文化的脉络上,烙印下一道永远绕不开的坐标。

  政治瘸子

  屈原,名平,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后期楚国人,为楚国王姓后裔。《史记》中说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屈原是楚国吴起之后第二次推行变法的政治家,初期推行顺利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楚怀王也很信任他。但新法必然会与保守派发生利益冲突,再加上小人陷害,终遭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新法无疾而终。

  现在看来,屈原是一位有才能,有眼界,有抱负的政治家,但却是一位有缺陷的政治家。他缺了权衡,缺了变通,缺了自我保护,缺了天下一盘棋的大局观念。所以屈原的悲局,不能只看到奸佞当道,怀王昏庸,和社会黑暗的因素。试想一下,假如他能如商鞅,在变法之前就预想到各种困难,与秦孝公事先推演,说明各种可能,事后又君臣相得,相互帮扶,变法怎会半途而废?假如他能如孟尝君那般狡兔三窟,未雨绸缪,为自己经营后退之路,又岂会在被流放后四处碰壁,难寻归朝之方?假如他能在不得志时心怀整个天下,离开楚国,去其他诸侯国发展,又何愁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不能成为现实?假如他能放下自己充满浓浓书生气的清高孤傲,去与周围的同事们,进退周旋,伺机而动,又怎会落得如此结局?空有美好的政治理想却不能适应当时的政治环境,工作中表现出很强的情绪化和盲目自信,对政治活动的复杂性和艰难程度预判不够充分。行为上刚劲有余而柔曲不足,再加上性情孤傲,不愿屈身事俗,缺少坚定的强有力的盟友助力,以致谋事不成,也实属正常。

  屈原在政治上是一个失败者,有忧国忧民之情,也有强国富民的能力和愿望,却不能为自己经营一片实现抱负的平台,使自己落入窘迫的处境,带着满腔的愁怨与遗憾,投江而去。由此说来,屈原的政治生涯的确是一场悲剧。不过换个角度去想,假如一切顺利,屈原的政治抱负得以实现,楚国变法得以成功推行,由此强大,那么,大秦帝国的统一步伐极可能就此推迟,甚而停滞不前。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人,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屈原的失败,其实是有利于历史的发展的。再者,正是因为他政治上的落迫,促使他成为一个身体和心灵的流浪者,在流浪的过程中,问天问地问人问自己,从而引发了他对天地,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而造就了他,造就了一个伟大诗人的诞生。

  文化巨人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诗人。中华文明何其幸运,第一个出现的诗人竟是如此的光鲜照人,以致后世一直到现代,很少有人能与之比肩。屈原出生在长江之畔,三峡之滨,此地激流奔涌,路险人稀,造就了他特立独行,勇往直前的性情;峰峦奇诡,云雾缥缈,又使他有了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情怀;出生贵族,自幼聪慧多才,使他自信孤傲,身洁志远。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与《诗经》共同成为中国文脉起始端的两颗最璀璨的明珠,合称“风骚”,相互辉映,映照后世。为后来各种文学创作提供着取之不尽的营养成分。

  《诗经》是用群体合唱的形式,表达的是集体的社会情怀,显得朴素自然,纯净直白,代表着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则是个体的独唱,创造出了抒情主体的鲜明个性,处处饱含了诗人个性的思想感情。结束了古代诗歌集体口头创作的局面,开启了诗人创作的新时期,以丰富的想象与华美的文辞表现主观激情,告诉人们,诗人,应该是这样的。

  屈原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他的诗句式节奏分明却又不拘一格,似钟鼓激越又似泉水叮咚,思绪高远,如梦如幻,文采奇丽,想象丰富,又不脱离现实。看似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却又不失法度,有规矩可循。相对于他一生所求的楚国的强盛,楚国民众的安乐,他对后世文学的深远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小小的楚国,甚至超过了中国的范围。

  人格图腾

  著名哲学家荣格曾说,一切的文化最终的沉淀都是人格。屈原,中国文化脉络源头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他的诗歌和人生经历,树造起了一个中华文人人格的理想范型。这个范型不可复制,却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共性,也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所追求的理想典范,具有长久地激励意义。

  忠君爱国,胸怀中兴楚国的远大理想,虽被谗害,知道自己的前途凶险,却仍然坚持理想,宁死不退,“宁溢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追求真理,置生死于度外,“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终又以身殉国,以死明志。何其壮哉!

  特立独行,不屈服,不妥协,坚持自己的追求与信念至死不渝,以个人的力量来对抗整个世界。“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面对打击,坚韧不拔,一路向上,世愈浊而己愈清、人愈醉而己愈醒。宁愿独自流浪天涯,与风云为伴,同花草相亲,终不愿“变心以从俗”。

  纯纯粹粹的君子形象,神圣洁净的精神偶像。屈原清高孤傲,一生都不愿与世俗同流,最终以脆弱的生命个体与污浊不堪的社会作出激烈的抗争,以毁灭生命的方式向生命存在的意义做了一次沉重的叩问。身本洁来还洁去,屈原抱石一跃时,他便脱离了一切世间污浊,洁身皈依,融进了纯净的大自然当中,他不染世间红尘,却为世间留下了一股清洁之气,他不沾人世因果,却在民族图腾上烙印下永恒印迹。

  他峻洁崇高的君子风范,成为了后世无数读书人精神的梁柱。于是便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

  是屈原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诗人,什么是文人,什么是诗和远方。

  是屈原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争扎,什么是磨练,什么是放逐和流浪。

  是屈原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洁净,什么是高贵,什么是香草流云。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屈原 端午 杨智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阿源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名家散文

    查看更多名家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