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散文

潘洪峰:家乡的水井

作者:老谷子   发表于:
浏览:45次    字数:309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00篇,  月稿:0

  在没有压井○1和自来水之前,我的家乡吃水用水,都是靠人工挖的水井。记忆中,全村一共有四口水井,分布在村子的前街、中街和后街。有的在街巷边,有的在院子里。除了后街的水井我印象不深以外,其他水井我印象都比较深刻。后来,村子里又在村前的东南角,新挖了一口水井,并安装了手摇链子水车○2,这口水井也就成了村子里最后挖的一口水井,也是唯一安装了手摇链子水车的水井。

  前街的那口水井,是在中街以南偏西的位置上,在一个比较宽的巷子里,在一户人家后园墙的后面,是南半个村子各家各户吃水用水的水井。这口水井的井口为方型,井筒比较宽,井比较深。由于水井在一个比地面略高一点的地方,所以并没有高出地面的井台。井台、井口和井壁都用青石砌成,其中井口上的青石比较宽大,也比较光滑,由于时间久了的缘故,透着一种沧桑感。不知怎地,我小时候对这口水井有些害怕,一是因为往井里看的时候,井底幽幽,井水发着黑光。二是因为在冬天的时候,打水的人难免不小心会将水洒在井口和井台上,井口和井台就会经常结冰,我总担心不小心会滑进去,所以每回从那里经过的时候,我都会尽量躲远一点。

  中街上的那口水井,是在一个比较大的院子里。这个院子原本是一个大户人家的,解放后被没收做了大队院○3,这口水井也就成了大队院里染坊、磨坊、理发室、修理铺等用水的水井,同时也是村子中部的住户吃水用水的水井。这口水井的井口也是方型,井台、井壁和井口,也跟前街的那口水井一样,都用青石砌成。井台高出地面,以防下雨天地上的雨水流入水井里。

  然后就是我家祖屋院子里的那口水井,它在我家祖屋一进院子的右手,东棚○4的前面。这口水井是一口漤水○5井,一般不饮用,主要做其他用水。

  这口水井的井台略高于地面,井口同样为方型,井台、井口和井壁也都是用青石砌成。其中井口上的青石比较大,也比较厚,有一种厚重感。这口水井虽然是一口漤水井,但却有一个其他水井所没有的特殊功用,那就是兑酒○6。我记得每回供销社新进了散酒以后,就会到我家祖屋的院子里去打水,担回去兑酒。

  记忆中去打水次数最多的,是一个叫老韩的供销社负责人。他五十岁开外,白白的,胖胖的,眼睛不大,看上去很和气。由于早就熟透了,所以他每次去打水的时候,从不敲门,而是像进自家院子一样,打开门上的搭关○7,推门就进到院子里。进来以后,如果我祖父或者祖母正巧在院子里,双方都会简短的打个招呼,“来啦?”“来了!”“吃了?”“吃了!”一般不会超过两个字。如果我祖父或祖母不在院子里,他就径直走向井台,放下水桶打水,打好以后,挑起来径直朝大门走去。

  我小时候好奇心比较重,有一回曾一路远远地跟着他,跟到供销社里亲眼看他怎么兑酒。刚进回来的酒,盛在一个大缸里,上面盖着一个木盖子,尽管盖的很严实,但还是盖不住一股浓烈的酒香从里面飘出。老韩放下水桶,打开大缸的盖子,按照他心里计算好的比例,把水倒了进去。然后,他又拿出一根很干净的木棒,插到酒里,顺着一个方向转圈搅动,搅动一会儿以后,就可以散打散卖了!说来也怪,这酒非得用漤水来兑,甜水反而不行,不知是什么缘故。

  关于这口水井,还曾发生过一件很神奇的事,那就是在拆祖屋东棚的时候,我的一个侄子,在水井旁玩耍,一不小心掉了进去。那年他才四岁,刚刚开始顽皮的年龄,没有人注意到他是怎么来到井边的,当发现他掉进了井里,拆房子的人都大吃一惊!在场的人全都吓坏了,有的手足无措,有的惊呆在那里。这时,有一个人最先反应了过来,只见他快速地下到了井里,一把抓起我侄子,把他提了起来。然后又在众人的帮助下,把他提到了地面上。

  这个人叫潘洪升,我叫他四哥,他当过兵,所以反应比别人快,胆子也比别人大,遇事既冷静又善于应急处置,他居然脚踩井壁徒手就下到了井里。当然,最神奇的一幕还是我那个侄子,在掉进井里以后,居然一直浮在水面上,不仅没有沉下去,而且没有呛到一口水,这样我这个四哥下去以后,才有机会一把把他提了起来,众人无不称奇!

  再就是后来新挖的那口水井,位置在村子的东南角,在第三生产队牲口棚的屋后,牲口棚在土坡的上面,水井在土坡的下面。这口水井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由村里的第三生产队开挖的。当时开挖的情景我还依稀记得,那日是潘钦智三爷爷指挥着一帮青壮年劳力开挖的,他当时是第三生产队的队长。当水井挖到七八米深的时候,就开始出水了。我记得在快出水的时候,是王洪二哥下去的。由于井下寒气逼人,生产队还专门买来了一瓶白酒,让他喝了些白酒以后,用绳子把他放了下去,由他在井底做最后的挖掘和清理。挖掘清理完毕之后,又放下去了一小部分鹅卵石子,薄薄地摊铺在井底,防止井水搅动后起浑,把这件事做完以后,才把他拔了上来。不一会儿的功夫,水就开始涌了出来。这时,大家又把一截一截直径约八十厘米的水泥预制管,竖着沉到了井内,叠放在一起作为井壁。这几节水泥预制管是事先就买来准备好的,其中沉到最下面的那一节,还在下半部打上了好几个小通孔,好让底部井壁上出来的水进到井筒里。

  井壁下好了以后,又进行了填土和收口,并把手摇水车装了上去。我记得当第一次把水摇出来的时候,井水有些浑浊,但只过了一小会儿,井水就变得清澈无比!这时,大家都非常兴奋,都争相走向前去用手捧着喝,都说这水甘洌无比,是一口很甜很甜的甜水井!由于这口水井安装了手摇链子水车,取水既方便又省力,尤其是格外的安全,所以大家都十分喜欢用,甚至连村子里稍远一点的住户,也都跑到这里来打水。正是有了这口水井,在解决了生产队和牲口棚用水的同时,也解决了很多住户的吃水和用水。

  我记忆中的这几口水井,除了后来新挖的那口水井我知道是什么人挖的之外,其他的几口水井我都不知道是谁挖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挖的,但我知道,它们滋养了全村一代又一代人!虽然,这些水井在全村每家每户都有了压井之后,尤其是有了自来水之后,都失去了作用,都在后来的新村规划和新村建设中被填掉了,但是我相信,每一个喝过这些水井里的水的人,用过这些水井里的水的人,都不会忘了这些水井,更不会忘了那些挖这些水井的人!

  注释:

  ○1压井:乡村里在没有自来水以前,用打井工具打出来的一种水井。井径约10厘米,然后根据井深下一根有一定韧性的硬塑料管进去,在离地面大约五十公分处装上一个井头,井头一般用废旧柴油机的缸套做成,再装上带有皮钱的升降杆和一根压杆,利用杠杆原理,用手压的方式将水从井里抽上来。

  ○2手摇链子水车:一种装在水井上的人工取水器械,约有一米多高,有一个铁架子做支撑。架子上装有一个直径约35厘米类似大齿轮的摇盘,摇盘上均布着一圈挂链子的卡齿,两边各有一个摇把。链子则穿进一个直径约14厘米插进井水里的厚白铁皮做的水管里,然后把链子环接起来,卡挂在手摇水车的摇盘上。链子上均布着很多皮钱,用手摇动摇把,就可以将水从水井里源源不断地抽提上来。

  ○3大队院:生产大队院的简称。在人民公社时期,人民公社下面的村庄叫生产大队,生产大队的下面还有生产小队。而生产大队的队部一般都有一个院子,都在一个院子里,所以人们就习惯性的将这个院子称为大队院。

  ○4棚:乡村农户院子里存放农具和杂物的建筑,比正屋低矮很多,小很多,一般朝向院中间的那一面都只有窗没有门。棚的位置通常在院内的左边或者右边,在院内左边的叫西棚,在院内右边的叫东棚。

  ○5漤水:一种有点苦涩的水,一般不做饮用水,但也可饮用。

  ○6兑酒:根据一定的比例,将原浆酒加入其他液体进行勾兑。

  ○7搭关:一种可以用手左右旋转拨动的开关,一般安装在院子大门的上部,大门的背后,从外面和里面都可以开和关。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老谷子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田园散文

    查看更多田园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