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豆
汤碧峰
天气一热,蚕豆就开始上市了,刚上市的蚕豆好吃,不但鲜嫩,口感也好,甜津津的,带着田野的芳香。不用剥皮,连皮吃比光是豆肉更有清香味。
蚕豆,又叫胡豆,佛豆,相传为西汉张骞自西域引入。江南一带,喜欢在立夏时节食豆,因此又称作立夏豆。宁波人习惯叫倭豆,而在我的家乡,绍兴一带则称之为罗汉豆,这在鲁迅的小说《社戏》里就有吃罗汉豆的描述: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
小时候家乡种的蚕豆虽多,但像现在这样当菜炒来吃却很少,因为觉得浪费。一般都是到豆壳发黑,里面的豆成了老豆,才采摘下来晒干,来客人或节日时炒熟用作招待,就像现在的糖果。而小孩子能敞开吃,那要等到过年,每家家里都有炒熟的罗汉豆,你只要进去,大人总会在你的口袋里塞上两把罗汉豆。
炒熟后的蚕豆非常硬,没有好的牙口是不行的,现在我都觉得奇怪,那么硬的炒豆,小孩子是怎么咬碎的。现在的孩子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咬这炒豆,最多也就咬咬茴香豆。我现在的牙齿那么完整,大概与小时候经常嚼蚕豆,锻炼了牙齿有关。
清明过后,菜场上就能见到蚕豆,妻喜欢买时鲜货,刚上市的蚕豆很嫩,还没长大,两斤带壳豆剥不到一碗。刚上市的蚕豆要5元一斤。
“什么?要5元?抢钱啊,以前5分钱一斤的蚕豆现在居然卖5元,那么贵,我们就不吃了。”我愤愤不平。
妻说:“现在是时鲜货,价格当然要贵一点,到1元一斤的时候就不好吃了。”这话没错,蔬菜不就是吃个新鲜吗?
蚕豆上市的季节很短,因为蚕豆生长快速,只要两三个星期,就会完全成熟。而成熟的蚕豆皮要老化,连皮炒的话,嚼起来就有点费劲了,而且会有点苦涩。于是干脆把豆皮吐出来完事,可我总觉得可惜,总要劝说家人尽量不要吐掉。豆皮营养价值不比豆瓣差,维生素含量高,含有大量叶绿素,而且再大的优点是有利于通便,属于粗纤维,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排便畅通,排便顺畅就要靠多吃粗纤维食品。
在吉水菜场后门的运河边,每天早上有菜农拿自己种的菜出来卖,我们总认为农民自产的新鲜、便宜,所以总喜欢到路边摊买菜,其实新鲜还有可能,但价格却不一定,有时甚至比菜场里面还贵,而且也有贩子,能不能买到新鲜、便宜的菜全看你的眼力了。
经观察,我发现卖菜的有失地农民,也有工地上的家属,有位妇女还穿着厂里的工作服,她自己说,是在业余时间种菜卖菜,属于家庭副业。这就对了,你想这市中心哪来的菜农?土地早就被征光了,那么她们又是在哪儿种菜呢?在城市周围,已经征用的土地,有许多还荒着,没开发建设,只要土地空着,就一定会有她们的用武之地。
在职时,一直从事就业工作,开始我们对失地农民的认识是缺乏劳动技能,后来觉得不对,应该称缺乏再就业技能,其实他们有劳动技能,只是他们的技能在土地上,离开了土地就发挥不出作用,没了用武之地。当看到有土地闲着,他们绝不会放弃自己的特长,过不了几天,空地上就会长满庄稼。
种豆是最容易的事,它不需要平整土地,也不需要除草施肥,什么样的地都没关系,哪怕是一块垃圾地。深秋的时候,在地上插上个洞,放进一颗种子,用土掩上就行,冬天的雨雪一下,它就生根发芽,长到10多公分就不长了,等待开春,而它的根却在积蓄力量,根上共生出根瘤菌,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氨,因此凡是种豆类植物的地只会越种越肥,不会因为植物生长而使土地贫瘠。
开春了,天气转缓了,蚕豆一下子往上长,很快开花结果,清明后就可以采摘,一到采摘期,它长得特别快,两个星期豆皮就嫌老。不过老有老的吃法,多买一些剥豆瓣,将豆瓣放冰箱里,夏天时做汤是上乘的食材。接下去还会有蚕豆上市,但那是晚豆,嘉兴人称之为“牛踏扁”,个大,肉白,只能剥豆瓣,且淡性,口感就差多了。
蚕豆好吃,维生素含量高,叶绿素充足,但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那些尿酸高,得痛风病的人就不宜吃,因为豆里面有一种叫“嘌呤”的成分含量也高,嘌呤在人体内氧化而变成尿酸,尿酸高就成了痛风病,后果很严重。所以尿酸高的人不但蚕豆不能吃,豆类食品和豆制品都不能吃,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遗憾。
二〇一九年四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