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散文

王运美:芝山碧云轩

作者:黄丹丹   发表于:
浏览:144次    字数:183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芝山脚下有一座很普通的房子,名曰“碧云轩”,始建于宋景佑年间,又先后于清同治年间,民国十八年两次重建,2013年由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

  从外表来看,它太普通了,青砖灰瓦,里面是几根木头支撑。放在今天,它远远不如一户普通百姓的房子牢固与美观。

  就是这么一座不起眼的房子,却是县文物保护管理局的重点保护对象,门前两个小狮子可能是汉白玉的材质,因年代久远,风化剥落,小狮子面目模糊。大门上的牌匾由国内著名的书法家书写,金光灿灿。里面也挂了些书画,及碧云轩主人的生平事迹简介。

  碧云轩从初建到如今,已近一千年了。

  近千年来,人类社会及大自然该发生多少沧桑巨变:山中的花草树木不停地荣枯兴衰,世上的人鱼鸟兽不停地新陈代谢,各姓朝廷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时间面前,一切众生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可是,到底谁能穿越千年,历久弥新,让人念念不忘,甚至爱屋及乌,连他住过的房子也要反复重建?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些名气很大的房子,如阿房宫,却被那些造反的“泥腿子”一把火变成了焦土,万劫不复。也有些人生前威势赫赫,死后却被人从坟墓中拖出来挫骨扬灰。或者被老百姓塑成跪着的造像,如秦桧,余茂春之流,见者人人切齿,怒目而视。

  可是这位长者到鄱阳任知府也才一年多时间,却被老百姓用花岗石雕成石像,四季香火旺盛,见者无不顶礼膜拜。

  在他面前放着一本石刻的“书”,那上面刻着他的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的一些句子,无论妇孺老幼,皆朗朗上口

  铭记在心: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他是谁。

  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先生。

  据史料记载,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四十八岁,这年五月,范仲淹上《百官图》,抨击宰相用人不当,被吕氏指责为“荐引朋党,离间君臣”,贬知饶州。这对正处有为之年的范仲淹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如果换了别人也许会因为个人前途无望而心灰意懒,难免会纵情声色,借酒浇愁。或者流连山水,吟诗作对消磨光阴。

  但范仲淹不是这样的人。

  他少年孤苦却是胸怀苍生,为官后更是为了改变大宋积贫积弱的现状不顾个人安危而掀起“改革”浪潮。结果因触犯了大官僚大贵族的利益屡遭打击。如今到了饶州这个地方,他把个人荣辱得失放在一边,深入百姓倾听他们的心声,扎扎实实地为百姓办了一堆实事。

  在这些实事中最为人称道的有两件。

  一是兴办饶州郡学。他亲选校址,调拨资金,尊师重教。甚至预言此地“二十年后当出状元”,果然,二十年后鄱阳人彭汝励一举夺得当年的文科状元。从此饶州六县兴学成风。当时一位名人这样写道:“饶州冠带诗书甲于江南,民风好学重教,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

  二是请求朝廷免征饶州百姓的茶税。在此之前,由于茶税太重,许多百姓因此倾家荡产。有人逃离家乡,外出谋生。在古代,饶州茶业红红火火,全国知名,“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但由于官吏的层层盘剥,致使民不聊生,茶农辛苦一年到头却只能喝西北风。范仲淹深入百姓生活,得知这一情况,不顾自己的罪臣身份,毅然上书皇上,幸运的是,皇上批准了他的奏章,从此,“一章奏免贡新茶,惠及饶民千万家。”

  在封建时代,朝廷官员们“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因此一旦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以权谋私成为多数人的为官初心。“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短短几年任期,走时却是赚得盆满钵满。在百姓心目中,几乎是无官不贪。那些官吏们疯狂地搜刮民脂民膏,不顾国家安危,不管人民死活。一位诗人曾经沉重地哀叹:“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但范仲淹却是个另类。据说他个人的俸禄大多数用于救济了穷苦的人,自己死后却身无余财。

  从时间上看,范仲淹知饶州才一年半的时间,但是饶州人民却永远记住了他,他走了近一千年,鄱阳的江湖上却一直流行他的传说。

  他居住过的房子,人们一次次重建,他的雕像,人们虔诚地缠上了红布,把他当成神一样供养。他面前的香火,一年四季,绵绵不绝。

  也许若干年后,碧云轩还会倒塌,但可以肯定的是,必定会有人重建。

  因为,范仲淹已经活在了人民的心中。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碧云轩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更是普通老百姓对某种美好理想的向往。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黄丹丹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田园散文

    查看更多田园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