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张崇光 : 自制香肠过大年

作者:李保国   发表于:
浏览:67次    字数:166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6篇,  月稿:0

  俗话说,过了腊八日就是年。这时春节已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春节既是家人团聚的欢庆日子,也是感情升华、祈求平安喜乐的时光。由此人们会立刻想到包饺子、放鞭炮、穿新衣、贴春联、看春晚,通俗点讲就是吃好、穿好、玩好。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自制香肠过大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腊月门后,人们除了自己采购食物外,单位还会给职工发点酒、茶、油、鱼之类福利,食物比平时丰富了不少。但食物多了,人们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就要想尽办法整出一二样味道鲜美、拿得出手的硬菜,算得上是一种厨艺大比拼,不如此显不出对家人团聚的重视,不如此显不出节日的隆重气氛。

  记得孩提时代,在家里吃过青岛万香斋制作的香肠,嚼在嘴里满口香,也是上桌后的抢手菜。后来得知,香肠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制作历史,其中就有我国“四大香肠”之一的“莱芜香肠”,而万香斋的香肠就是在“莱芜香肠”的基础上改进的,表面上看有点黑,吃起来格外香。所以春节将至,就有了自己动手制作香肠的想法,还让家里人想办法讨来了制作香肠的配方,虽然配方不一定全,但比自己闷着头想强多了。

  我先照着配方备齐了猪肉、肠衣、漏斗、香菜、大葱、姜、水、酒、盐、味精、酱油等。这其中最费劲的是切肉,现在有绞肉机,那时全凭手工一刀一刀的切,不一会手上就磨起了泡,感觉火辣辣的,几天后便成了硬茧。肉切好后,把各种配料加进去,搅拌均匀后停放24小时,第二天再开始灌香肠。

  灌肠需要两个人配合,我就和妻子二人分工,一个人用小勺往漏斗里加肉(漏斗出口处套着肠衣),并不时用小勺挤压下漏斗入口处,让肉顺利地进入肠衣。另一人一手握住漏斗出口处的肠衣,一手一点点挤压肠衣内的肉往下走,同样是为了让肉尽快进入肠衣并挤实肠衣里的肉。灌肠时已进入冬季,而那时室内又没有统一供暖设施,所以灌一会香肠手就凉的有点麻木,得停下来搓一会手,活动活动。一根肠衣灌满后,用线把开口处扎紧,然后用手把香肠每隔一段旋转一圈,形成一个结,便于香肠以后一节一节的存放和食用。这样,一根香肠就制作完成了,然后放到通风阴凉处晾干,大约二十天左右就可收起备用了。

  食用时将香肠放锅内蒸20分钟,拿出凉透后切成片放入盘内,这时主人可根据个人喜好和技巧把香肠在盘内摆成不同的造型,有的还放上一朵胡萝卜雕刻的花,既有观赏性又增加食欲,还未动筷子,就吊起了胃口,让人忍不住干咽几下口水。

  自制香肠的好处就是自己看中哪块肉就用哪块肉,肥的瘦的、前肘后肘、里脊五花肉全凭自己的喜好。而且可以根据个人口感调剂配料,比如口重的可以多加点盐,吃甜味的可以加糖,喜好香料味的可以加八角茴香粉或者辣椒粉等。

  第一年自制的香肠口味如何,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就没敢往青岛捎。正好那时春节期间兴在家里做东请同事朋友一起坐坐,自己就把自制的香肠端上了桌。还别说,大家吃了几片香肠后都说味道不错,还问是从哪个店买的。我一听信心足了,一边说自己学着做的,一边又上了一盘,让大家多提提改进意见,对提出的意见我都记在心里,待大家走了后,我还专门记在了本子上,为第二年自制香肠提前做好准备。

  第二年回青岛过年时,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我也把自己灌的香肠摆上了桌,让家里人尝尝,几筷子下去,香肠很快成为家里人评论的焦点,尤其是不同味道的几种香肠能满足不同口味的人,这让大家赞不绝口,都问是从哪儿买的?得知是自己灌得后,家里人就让来年春节时也给他们灌点香肠。吃上了瘾,大家年年春节要,我就年年灌,一直延续了十几年,最多的一年灌了一百多斤。

  后来各地都一样,个人灌香肠的越来越多,特别是社会上有不少专业加工户,他们灌肠的工具先进,灌肠时又快又省力。自此,我也就不再自己灌香肠了。想吃时,就自己割肉让人加工,虽说咸了淡了都是根据自己要求加工的,但吃在嘴里却感觉不到自己灌得香肠那种味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春节没有以前那样的渴望,年味淡了,但还是会想到多少年来过年的老传统。不可否认,过年的食物越来越丰富,但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还是想念那时自己制作的香肠。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李保国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