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蒋新民:我的父老乡亲

作者:杨琴   发表于:
浏览:195次    字数:247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0篇,  月稿:0

  在我的心里,总住着那么一群人,虽然他们与我相隔千里,一年甚至几年难得见面一次,但他们那熟悉的身影、亲切的面容、朴实的形象总在我心头闪现,总在我记忆的长河里荡漾,他们就是远在家乡小山村里的那一群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

  我从大学毕业后就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了那些父老乡亲。虽然距离上远隔千里,但我心里从未走远,那熟悉的乡音、乡味、乡俗、乡情早已深深植入了我的骨髓和灵魂。

  家乡地处西北黄土高坡的一个小山村,过去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差,人们生活相对较穷,乡亲们以农为本,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种庄稼,黄土堆里刨口粮,靠勤劳的双手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后来改革开放,国家政策放宽,乡亲们也紧跟形势,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拓宽路子,走出山村打零工、做生意、开小店、跑运输等,慢慢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改变了生活现状,也改变了山村的整体面貌。现在的村容村貌真的是焕然一新,今非昔比,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况也与过去截然不同。乡亲们靠自己的坚忍不拔、不懈奋斗过上了好日子,都很知足,幸福感满满的,我每次回家都感受深刻。

  现在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思想越来越开明,胸怀越来越大度,关系越来越融洽,不像过去穷得因为东家的牛吃了西家的庄稼而吵吵闹闹,因为蒋家的熊孩子摘了王家的两个西红柿而嚷嚷半天,亲兄弟分家因为一根锄头、两个板凳而争来争去等等,真正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思想境界和文明程度”。近多年村里是一片和谐,乡亲们都善良厚道,重情重义,互帮互助,和睦相处,而不像有的地方人富了关系却变味了、人情变淡了、乡邻疏远了。

  村里现在平时留守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青壮年都在外面打工、做生意、上班,都在为生活而奔波忙碌,但大家建有一个微信群,不管是姓蒋的、姓王的、姓党的、姓赵的、姓郭的,不管是平时在村里的还是在城里的,不管是在省内的还是在省外的,基本上都加入了群。谁家有事只要在群里吱一声,大家都会主动出面,热心帮忙。特别是村里有婚丧嫁娶等大事的时候,平时在外打工的、做生意的都会放下手里的活,克服各种困难,回到村里当“相奉”帮忙。

  “相奉”是我们家乡当地的一种传统说法,就是对村里红白喜事中请来帮忙的乡亲们的一种统称。关于这个词我查了很多资料,传说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那一段时间,关中一带是宋金混战的主战场,有的州府由金国统治,一些偏远的地方又听命于南宋,由宋朝委派官吏。战乱后宋金和谈,划定了边界,基本进入了和平对峙时期,逃难的百姓纷纷返回了家园。有一天正赶上村里一户人家有事,逃难回来的人们纷纷过来帮忙,大家见面分外高兴,第一句话都是说“又相逢了、又相逢了”,感慨乱后重逢。久而久之,就把红白喜事中请来帮忙的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都称为“相奉”了,也是民间对一段离乱历史的一种记忆方式。

  过事的过程中人杂、事多、头绪乱,主人根本就忙不过来、想不周全、做不到位,必须要请一两个在村里威信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担任“相奉头”,全权负责组织指挥、领导管理几十个“相奉”,所以说“相奉头”的地位作用很重要。用老家人的话说“过事主要过‘相奉’,关键靠‘相奉头’!” 事前主人要拿着好烟好酒登门拜请“相奉头”,然后把各种事情全权委托给他们,以确保过事忙而不乱,圆满顺利。

  请完“相奉头”之后就要请“相奉”,过去都是逐家逐户上门挨个请,现在有了微信群,基本上就是在群里发个请“相奉”的通告,大家都会按照时间节点自觉到事主家来帮忙。“相奉”们来了之后,“相奉头”根据平时了解掌握的每个人的特点、特长进行分工,争取把合适的人安排在恰当的岗位,发挥出最佳效率。人员分工确定后,会写一张纸质的《执事表》贴在墙上,将每个人姓名、职责分工张榜公布,大家就会按照分工,各司其职,进入岗位,开始干活,一直到事结收尾。

  “相奉”们主要负责搭设帐篷、借家具、布置桌凳、打扫卫生、打水、烧水、帮厨、蒸馍、煮饭、端盘上菜、擦桌子、洗餐具、接待客人、登记礼册、写对联、放烟火礼炮、管理乐队、管理车辆、维护秩序等等,男女都有,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而且全是免费义务帮忙。“相奉”们展开工作后,主人基本上就不用操心了,有事直接吩咐“相奉头”就可以,他会布置下去,抓好落实。在干活的过程中,“相奉”之间会海阔天空畅谈一番,有拉家常谈家务事的,有分享交流打工经验的,有谈论生意情况的,有闲扯国内外大事的等等,反正就是一个集体交流思想、增进感情的过程,更显得村里和谐融洽。所以每次过事都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聚会、交流的过程,每个人都会收到不同的信息,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收获。

  村里无论谁家遇事都会有“相奉”帮忙,都靠“相奉”解决问题。“相奉”这一纯粹的民间自发的互助模式,传承几百年而不间断,帮助无数家庭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让家家受益、户户受惠、人人感恩。它充分展现了乡亲们热心、纯朴、善良、厚道、团结、友爱、无私、勤劳等优秀品质,真实反映了高度自觉、良好有序、融洽和谐的村风乡俗。它也反映出虽然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现在富有了很多,但父老乡亲们骨子里的内在本质没有变,他们还是那群可亲可敬的人,每个人都是值得信任、值得依赖的“中国好邻居”。

  除了“相奉”这一良好的乡俗之外,村里还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像平时邻里之间家中有事会互相行礼,谁家媳妇生了小孩都会上门看望并贺喜,谁家死了人邻居们都会主动吊唁并且帮忙料理后事,大年三十晚上同姓氏的男丁都要集体聚会祭拜祖先,初一早上逐家逐户上门互相拜年等等,这些风俗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让后辈的年轻人始终不忘祖、不忘根、不忘本、不忘乡情,保持着原始的朴素情怀、乡土意识、邻里观念。正是这些看似细微不起眼却根基深厚而优秀的传统农村文化浸润、教化了一茬又一茬可爱可敬的父老乡亲,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稳步向前发展,促进了新时代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些文化更需要深度挖掘,大力宣扬,赓续传承。

  愿父老乡亲们未来的日子越过越好,家家幸福,人人安康!愿新农村的前景更加美好灿烂!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乡亲 老乡 父老乡亲 新民 蒋新民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