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陈冲‖留住城市印迹,留住乡村乡愁(随笔)

作者:梅子雨   发表于:
浏览:76次    字数:85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看了近日茂名日报热评版《“人居环境整治”大家谈》栏目的评论,笔者觉得切实际,有见地,在此也想说几句。

  确实,诚如第一篇评论作者所说,“大多数老旧小区都承载了很多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我们在改造的过程中,要善待历史印迹,传承好历史文化,持续将老旧小区改造改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此语很具警醒性。在旧城区的改造中,不能为了赶时髦、求美观,而不管“三七二十一”,将老城区建筑“一拆了之”,然后再来个“天翻地覆”的“焕然一新”。此举要不得!特别是一些古建筑,还有古树名树、古牌坊、古碑记等,要珍惜保存。在拆旧建新之前,要调查了解,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征求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不然的话,“大轰大嗡”,只求痛快,不计后果,致使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被拆、被毁就后悔莫及了。这个教训不谓不深刻,希望这样好心办坏事的遗憾能少些再少些。

  在乡村振兴与环境整治上,目前在美化、净化,特别在“厕所革命”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令人鼓舞,令人欣慰。但毋庸讳言,问题还是存在。比如,乡村建设不能丢了“乡”与“村”的特色。你看“村”字的结构,左是一个“木”,右是一个“寸”,意思是说,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都应该有树木。如果乡村少了竹木,像城市一样到处是高楼大厦,到处是钢筋水泥建筑,那就失去了乡村的特色,失去了乡村的古典美、传统美、诗意美。这就等于丢了乡愁,丢了乡村的根本,丢了乡村的灵魂。古人是如何赞颂乡村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又是如何爱护钟情竹子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但时下一些地方乡村环境整治却是“一刀切”,把竹木杂树来个大清理、大砍伐,这就有失偏颇了。当然,如果影响村道交通,影响村容村貌,适度砍伐可以理解,但不能无度的大砍大伐。试问,一个乡村,没有了绿树,没有了翠竹,没有了鸟语花香,还像个乡村的样子?

  所以说,无论是改造旧城区还是乡村环境整治,不光要有热情,要有干劲,还要有科学的头脑,明智行动。传承好历史文化,将老旧城区改造改到人民群众心坎上,让乡村环境整治留住乡愁,记住乡愁。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