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大佛之下

作者:烟火之人   发表于:
浏览:64次    字数:232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12篇,  月稿:0

  曾几何时对生日的庆祝与纪念成为了人们尊重与善待生命、传递爱意不可或缺的方式与途径。小女儿的十岁生日几乎是在家人心心念念间临近的。几经商议决定利用周末带孩子做一次小小的旅行。旅行地选在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林寺,去观瞻被誉为全球第一高阿弥陀佛像——东林大佛。

  周日,迎来一个朗晴的天气,户外暖阳高照,和煦如春。一家人驱车开启导航前往东林大佛景区。时间已是深冬,季节的更替把原本丰腴的锦绣江南蜕变得水瘦山寒。车内一家人笑言晏晏其乐融融。小女儿如一只欢快的小雀,叽叽喳喳说笑不停,车内欢快的空气仿佛都因她而流动,其他人只是她快乐的分享者。车外山川萧瑟阑珊宛如美人迟暮,不由让人感叹自然法则的公允,一切生命皆于无情的时光中流转兴衰。在养育儿女的二十多年里,妻与我都已青丝染霜。是儿女们的成长填补着我俩生命逝去的缺失;也是他们的一颦一笑挤兑着属于布衣阶层无可回避的生活失意;这两者同为平凡的家庭贮存着如许的幸福。

  ✦✦

  01

  快乐的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它步履轻盈地将人们带到各个不同的人生驿站。一路欢声笑语,一家人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抵达了东林大佛景区。时值周末,景区内车如龙,人如织。出车门,不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群山斑斓簇拥交叠,一座佛光祥云宝盖笼罩的金身大佛静穆耸立于群山之巅。庄严的法相让人内心沛然涌起敬仰与近距顶礼的冲动。据载,当佛教经历正法与像法之后进入漫长的末法时代。这一时期,由于众生福德浅薄,烦恼厚重,智慧顽劣。净土法门应运而生,成为救赎众生的最后一艘渡轮。凭借着弥陀愿力救度众生,解脱生死,往生极乐净土。六祖慧远在香炉之下建起了东林法寺成为净土宗的祖庭。东林寺后世历代僧众矢志不渝,成就了塑造阿弥陀佛金身的无上功德。

  一家人怀着欣喜与激动随人流自山门进入东林道场。道场内静水清流,拱桥卧波;奇花异木,梵宇林立。所有建筑以唐代风格为主体,碧瓦丹墙、飞檐斗拱。有净土文化区、新东林寺、比丘尼院、隐逸文化区、安养区、海会堂、大德精舍区等。这些区域以登临大佛台阶为中轴,布局井然,错落有致。然而摇曳心旌不是眼前金碧辉煌殿宇,而是高耸于群山之巅的弥陀佛像。

  我心无旁骛地穿过层层殿阁回廊,径直来到通往大佛的台阶前。每级台阶宽约四五米,一边铺着防腐木板,专供信众朝佛跪拜。台阶随着山势起伏而跌宕,宛若度化飞升的在天蛟龙。众多善男信女穿行其上。惹人注目的是山腰台阶上一群身穿淡紫色衣袍的信众,他们口诵佛号,在台阶上匍匐前行。仿佛一片紫色的云翳,在弥陀佛祖的接引下从尘世缓缓升向空中。

  大佛之下

  我身边木阶亦有落单的朝圣者。他们的目光与神色写满了落寞与顺恭。忧郁的外表与虔诚的礼拜无言诉说着内心对佛祖的希翼和命运不公的不甘。我不知道在众多鲜光亮丽的背后拥有多少数着生活烦恼念珠的皮囊。可身为挣扎在生活洪流中布衣一族。我能感知其中的无奈与心酸。日本作家太宰冶在《人间失格》中悲叹: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无论怎么努力,无论是乖巧还是放纵,都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痛苦、失落与无奈迫使他以极端方式将自己39岁的生命定格在历史的天幕。这哀叹也成为他在人世间最后绝响。也许尘世的烟火里原本就弥散着苦难的气息。所有的幸运与不幸都并行不悖相辅相生。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生命中曾经有过的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这是对人生通透而精辟的诠释。因为世存不幸与苦难,圣者才凭借自己的慧根为世人构建起美好的精神家园。让人们修善心、存善念、行善举以至终成善果。这种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方式让众人修德成佛,让纷繁的尘世成为净土大同。儒释道三家莫不如此。也许是教化目标的同一性,极力反对佛教的儒学大家韩愈晚年亦与不少僧侣交往。他体验佛教的心理与行为,并尝试接受佛教。流传于世的“虎溪三笑”美谈便是儒释道三家和谐相融的佐证。据载,慧远大师为潜心佛法而立誓:影不入户,迹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桥。当宿儒陶渊明和天师陆静修造访,三人相谈甚欢,临别依依,不知不觉送过虎溪。当三人惊觉,均不由哑然失笑。尽管三人聚首与否难以考证,但足以表明三教对于教化人类具有极高的认同感。然而,在现实世界里最难净化的是人心,最难同一的是人性。唯有拥有佛心、仁心与道心圣者,才成为众生的仰望。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里众多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者。其中不乏遭受“名不上琼林宴,梦不到金谷园”境遇之人。他们以各自不同心理与形态对应生活。有如李白踏上“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求仙问道之路者;有如屈子抱石沉江、殉道成仁者;有如太宰冶自绝生命于烦恼红尘者;亦有如颜回不改其乐、独善其身的安贫乐道者。四者相较我更敬重后者。我想,芸芸众生无论遭受幸与不幸、无论经历得意还是失意,都应守护好自己心灵的净土,让善念之花常开不败。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也许是心有所属,便身无所累。尽管登临大佛汗湿衣襟,却无丝毫倦怠违和之感。四十八米高的阿弥陀佛金身像耸立在四十八瓣莲花之上。大佛双眸空明,如长天秋水。佛像神色怡然,无嗔无怒、无喜无悲。身处穹隆之下,拱卫群山之巅,身为万佛之祖。没有王者的气度,只有卓立于世的超然;没有于众生的藐视,只有于万物的相惺相惜。不能不说,佛教在创立弥陀原型时就熔铸了众生平等的理念。大佛的设计与建造者们也在建造中融入自己对公平的渴望。也许,正是这座大佛拥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风姿神韵,才焕发出让众生敬仰膜拜的无穷魅力。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大佛之下,我合十双手默然沉思:自己无法以禅意写红尘,也不能用佛法道人生。只盼身处人间烟火能拥有一份云水禅心;行走在红尘陌上可品味静好人生,活在当下能收获现世的安稳。如此而已。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随笔 大佛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烟火之人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1-12-31 11:54
    林翠华
    有厚度的文字,问候作者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