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座古城,古城自然有古城的文化。北京的古文化,当以明清建都的封建帝王文化为主体。何为封建帝王文化,简而言之,居高临下、牛、霸气。天安、地安、广安几道大城门,故宫、天坛、地坛几处豪建筑,再加上古长城、颐和园、圆明园、十三陵等无数庞大工程,无不体现出皇家至高无上的强权与霸气。说实在的,漫步在这些古建筑之间,除了对古代工匠高超技艺由衷的钦佩外,还有对封建帝王强权、霸气的不齿,因为,在这些金碧辉煌的后面,凝聚着多少庶民百姓的血汗与生命。
在古京城的文化中间,当然也有一些平民文化,但在当时,肯定不是主流文化,也不可能成为京城的主流文化,最多算得上“地摊文化”、“下三滥文化”罢了。然而,在这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所不齿的“三教九流”平民文化中,却闪烁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比如,平民百姓喜爱的京韵大鼓、杂耍、相声、弦子、泥人、老布鞋、大碗茶、杂酱面、冰糖葫芦等等,虽然没有京剧大戏那样匠气十足,没有满汉全席那样奢侈讲究,没有宫廷糕点那样形美味异,但它们却是中华文化千古传承的灵气所在。
(老北京寒冬象棋酣战)
听说,坐落在京城前门的老舍茶馆,就是传承这种文化地方。这次进京,有幸亲临老舍茶馆,感受了一次老北京文化的韵味。
曾读过老舍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正红旗后裔,其父是一名护军,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阵亡。因家境贫寒,老舍考取了无需交学费的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方家胡同小学校长、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天津南开中学教员,同时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1930年回国,先后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38年,抗战军兴,中国文化界人士空前团结。老舍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并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1946年,老舍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949年10月回国,任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1951年,老舍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文革”中,老舍因不忍屈辱,于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1978年,老舍得以平反。
(老舍塑像)
老舍一生勤于创作,有大量小说、曲艺、话剧、歌剧、诗词等作品问世,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有的佳作还入选中小学、大学国文教材。
(北京市民街头下象棋)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并用自然风光的渲染与人情习俗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老舍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幽默才华,即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
抗战期间,曾有过老舍的一段催稿趣事。重庆的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向老舍催稿。老舍在寄稿时,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老舍茶馆墙上的漫画)
有一次,作家楼适夷去看望老舍,问他最近写些什么。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为末代皇帝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还有一次,老舍家里来了一群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老舍随口吟了一首五言绝句:“大雨洗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寥寥20字,把8位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了一起。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乐家。长虹,即高长虹,现代名人。万籁天是戏剧、电影工作者。冰莹即谢冰莹,现代女作家。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老舍茶馆文创产品展览厅)
老舍是中国有名的文化人,生前喜好品茶,但从未开过茶馆。眼下的京城老舍茶馆,是京人尹盛喜开办的。当年,知青返城工作难找,老尹组织他们在前门摆了一个茶水地摊,专卖低价老茶叶煮成的大碗茶,两分钱一碗。谁知逛北京城的人多,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居然特受游人钟爱,几年下来,积攒了一些资本。此时老舍已故,老尹为了利用名人效应,传承老北京平民文化,也为大碗茶社经营寻找新出路,于是经与老舍夫人商量同意,借老舍大名开起了一家名符其实的茶馆。就这样,不是老舍开的老舍茶馆,却代表老北京风味在天下扬了名。
(老舍茶馆通往三楼的步道)
老舍茶馆开在一幢三层砖楼里,正对前门古楼,遥望天安门广场,一层是新京调茶餐坊,二层有四合茶院、老舍茶庄,三层有演出大厅和品珍楼。老舍茶馆的开创人自誉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融书茶馆、餐茶馆、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清音桌茶馆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为一体的京味十足文化茶馆。”茶馆正门翘檐画栋,既藏皇家建筑豪气,又显京城民俗古风。茶馆内堂按功能设置,走廊、店堂多为木制仿古装饰。
(老舍茶馆餐坊)
餐坊里,可一边用餐,一边伶听民乐演奏,观赏皮影戏。二层过道,设有茶具、茶品展销橱柜,展架上摆设了各式各样的紫砂陶瓷茶具。三层演出大厅,面对舞台设置了几十张八仙桌,可容三、四百人品茶观戏。演出大厅,每晚7点50至9点20是综合演出。演出内容有京剧、曲艺、杂技、口技、舞蹈、双簧、川剧变脸、中国功夫和茶艺表演。每张茶桌上,除了古色古香的盖碗茶,还摆了几碟京味糕点和五香瓜子。
(老舍茶馆名牌紫砂茶壶展台)
坐在八仙桌前,环顾四周,大厅里坐满了茶客,仔细分辨,半数茶桌是高鼻子洋人。最靠前的几桌,好象是一个外国官方团队的包席。这些外宾,大热天也西装革履,还有几位类似保安围坐四周,看样子是有显赫身份的人等。
(老舍茶馆演出大厅)
我不知这些外国人来老舍茶馆是被忽悠,还是知晓老舍文韵慕名而来。大凡读过书的中国老少爷们,对老舍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当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成为影视作品之后。曾有人说,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以及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浓缩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也许,大家就是冲着这“京味”,相聚在了这间茶馆里。
(老舍茶馆演出大厅)
演出开始了。节目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章节,每一章节开始前,都有茶艺表演,也有四时饮茶好处多多的解说,而且还为国内几种名茶作宣传。中国人经常看央视播出的顶尖曲艺节目,与之相比,茶馆演员的演出水平略低了一筹。我与同桌茶友们,对此多有一些失望。但对那些初到中国,又少有观看中国曲艺节目的外宾而言,尽管语言不通,甚至完全听不懂,这场合与氛围,也足以让他们大开眼界了,让他们有了被中国“文化”了的难得经历。
(老舍茶馆传统工艺作品展台)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老舍茶馆能用这种形式,把它传承下来,介绍出去,的确功不可没。如今在老舍茶馆消费,不会是先前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那样便宜了,而且也不再是普通老北京人可以经常光顾的地方了,但慕名而来的大有人在。也许,老舍先生生前也没想到,自己的一个笔名、一部作品,居然会被后人开发出来,获得如此巨大的轰动效应和经济效益。
老舍在世67年,在外流寓了26年,其中8年在重庆度过。1938年8月14日,老舍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从武汉迁往重庆,先住在公园路青年会。1940年8月,日本鬼子大轰炸重庆,此处房屋被炸毁,随后搬到北碚蔡锷路24号。老舍北碚故居,原是林语堂私宅赠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作办公用,因多老鼠,老舍戏称“多鼠斋”。他在此寓居6年,创作了巨著《四世同堂》,以及抗战小说、戏剧、散文、杂文、曲艺、诗词和回忆录各种作品数百篇,近两百万字。如今此处已取名为《四世同堂纪念馆》,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老舍夫人胡絜青故地重游,称赞这是老舍在全国的故居中保护最好的一处,并吟《一九八二年旅北碚诗》:
一别北碚走天涯,三十二年始回家。
旧屋旧雨惊犹在,新城新风笑堪夸。
嘉陵烟云流渔火,缙云松竹沐朝霞。
劫后逢君话伤别,挑灯殷殷细品茶。
(重庆嘉陵江洪崖洞夜景)
老舍曾在嘉陵江边的茶馆品过盖碗茶,但重庆人没谁想到用老舍的名人效应开一间文化茶馆,所以,重庆有世间好茶而无世界名茶。其实,重庆这座古城,也有璀璨的巴渝古文化,也有很多中外名人曾在此生活工作,但借助名人而兴起的创意产业却是凤毛麟角。这不能不说,是重庆人寻找商机的一大遗憾。
(重庆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两江夜景)
(重庆人民大礼堂夜景。即原西南军政大礼堂)
催生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需有文化资源,还得要有良好氛围,要有创意掌门人,要有接地气、适应市场的创意思维、创意产品和营销手段。这是我在北京老舍茶馆品茶,感受老北京文化,所得到的最大收获。
(此稿2009年6月26日原作于重庆江津,曾发华龙网微博,2023年9月9日修改于江津柏林东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