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女,先来盒拖罗饼让大家填下肚解下馋吧!顺便向远方客人推介一下我们化州的名小吃。”日前,在化州星河假日酒店,见就餐的客人还未到齐,负责招待的余主任便对服务员说。
不多久,拖罗饼就切割开、放在碟子端上来了。皮色金黄,有一小撮白芝麻嵌镶在粉面上,馅料丰富,有椰丝、伍仁,未食已闻其香。取一小块放入嘴中,口感松软、清香,细嚼,更觉美味无穷。品尝之,客人纷纷叫绝。
乘着客人的兴致,余主任便介绍起化州拖罗饼的“威水史”。
拖罗饼是化州最有代表性的传统风味小吃。它以考究的制作技艺和独特的口感风味饮誉粤西。2009年,化州椰丝拖罗饼被广东烹饪协会评定为“广东名小吃”。同年,又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2012年,化州拖罗饼制作技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化州获得“中国拖罗饼之乡 ”称号。2016年,橘州拖罗饼被评为广东省“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
客人听之,食之,皆说,化州拖罗饼能被评为“中华名小吃”,果真名不虚传,更是名副其实。
余主任见大家兴起,接着将化州拖罗饼的故事娓娓道来了。
化州拖罗饼源于唐代贞观年间,相传石龙城(化州城)有一男子名叫罗兴,20多岁就以做饼为业,每天担着自制的酥饼敲着铜锣沿街叫卖,叫卖声和铜锣声拖得特别长。久而久之,大家就将这种饼叫“拖罗(锣)饼”。唐朝时期乃太平盛世,水陆交通比较发达,海南椰子传入内地,罗兴便别出心裁,指导乡邻选择优质的面粉、白糖为主料,用上乘的椰丝、叉烧、伍仁等作馅料,制成了一种独具化州特色的“拖罗饼”。该饼皮薄、馅足、质脆、味香、形美,特别好吃好卖。
有关化州拖罗饼的来由还有另一个版本:北宋年间,苏东坡被放逐惠州,在改谪海南儋州期间,与被贬雷州安置、移化州别驾的弟弟苏辙书信往来甚密,思念情深。元符二年(1099年)中秋节前夕,东坡念弟心切,携带海南特产椰子,乘船过海,到化州与苏辙团聚。中秋这天,苏辙的妻子买回土猪五花肉,用化州秘制方法将五花肉做好,然后将东坡从海南带来的椰子取肉做成丝,拿出乡亲送的果仁炒脆,接着把腌好的五花肉用木炭烤香切粒和椰丝、果仁以及少量香料混一起做馅,再从门前两棵老橘红树旁边的石龙井取水和好面。晚饭时,苏辙妻子把做好的烧饼拿出给东坡、苏辙兄弟品尝。当东坡吃到第二口时,便把嚼烧饼的动作放慢,苏辙问何故?东坡答道:“这烧饼既有独特的烧肉香,还有椰子的酥香和清淡的橘香,让人回味无穷。”话毕,一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脱口而出。苏辙取来一尝,果然诚如所言。
苏东坡说,这是他一生中吃到最好味的一种饼,于是便叫苏辙给这饼起个名。苏辙想到大哥一生坎坷,却因“乌台诗案”被朝廷一再贬谪,希望大哥能够早日平反北回与家人团圆。想到此,苏辙说“希望大哥能拖开网罗得昭雪,今天我们兄弟相聚在罗江边上庆中秋,就叫‘拖罗饼’吧!”“这名字起得好,叫得吉祥,今晚就拿‘拖罗饼’来赏月庆中秋!”东坡拍掌称好。自此以后,每年中秋拜月、赏月,化州人都摆上拖罗饼以纪念东坡、苏辙兄弟。1662年,明末岭南才子陈鉴也赞美拖罗饼“情深饼相望,锣响人团圆”。清代以后,化州流行“中秋不吃拖罗饼,尝尽百味也枉然”一说。
目前化州生产拖罗饼的厂家已发展到30多家,其中数丽登、海龙阁、橘洲、梅园居、一品香、金冠月等饼家生产出来的最为出名且最受消费者青睐。
……
想不到经常照面的余主任不单是美食品尝家,还是美食解说家,将拖罗饼的掌故介绍得头头是道,引人细听,真让我刮目相看。这或许就是源于对家乡的热爱吧!希望家乡的美食能广而告之,让大家一同来分享。我佩服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