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晨光里的醪糟香:青城山镇的味觉乡愁

作者:老罗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1247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31篇,  月稿:31

  晨光里的醪糟香:青城山镇的味觉乡愁

  初冬的晨曦,轻轻拂过青城山镇,给这座古朴的小镇披上了一层薄雾轻纱。树木轻摇,小青瓦木质建筑与青石街巷在烟雨中若隐若现,寒气悄悄渗透衣衫,却也挡不住饥肠辘辘的我们,在湿润的街道上急切地寻觅那一抹温暖与慰藉。

  最终,我们的车停在了街边一栋三层木结构建筑前,那五个大字“太平张醪糟”,如同悬挂的墨宝,在烟雨中更显古朴雅致。自此,都江堰的悠长日子里,这样的老店便成了我们常去的避风港,每一次的偶遇,都如同老友重逢般温馨。

  清晨,踏着都江堰畔轻柔的晨风,走过潺潺水声的临河栈道,穿过宽阔马路,再步入那条青砖铺就、略带雾霭的街道,空气中便悄然弥漫起红糖醪糟独有的甜香。我深信,味蕾亦有乡愁,它能在纷扰的尘世中,捕捉到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与熟悉。

  南北向的马路,如同天然的界限,将两家历史悠久的醪糟店静静地分隔在两端,它们对峙多年,却各自守望着一方天地。每当走到这个路口,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泛起选择的涟漪:今日,又该是哪家的甜蜜,温暖我的胃与心?

  “太平张醪糟”,门前花坛簇拥,坝子宽敞,室内室外,楼上楼下,皆是老式八仙桌与长条凳,每一张桌子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斑驳的漆面下,是原木质朴的色泽,它们不是流水线上的产物,而是从乡间精心搜集来的时光印记。我偏爱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桌凳间流转,听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岁月与匠人的情怀。土碗盛装的红糖醪糟,黑底红福的碗身,简单中透着质朴与岁月的温润,让人恍若回到故乡的怀抱。

  而街西的“清城黄醪糟”,则以一把遮阳伞、一盘石磨,静静地迎接着每一位食客。异形实木桌台上,白瓷碗中的红糖粉子醪糟热气腾腾,酒香扑鼻,荷包蛋的圆润、粉子的软糯与红糖的甘甜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令人垂涎的画面。这里的空间,暖黄而老派,仿佛时间在这里慢了脚步,让人沉醉于那份旧日时光的宁静与美好。

  我常常在这样的早晨,独自坐在桌前,细细品味着红糖醪糟的醇厚,思考着它为何能在巴渝大地形成如此独特的风味。或许,正是那份恰到好处的甜,能够中和川渝人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带来一丝丝清爽与慰藉。尤其是在品尝了牛肉面、杂酱面等重口味美食后,一碗红糖醪糟,便是最佳的解腻之选,让味蕾重获新生。

  食客们渐渐多了起来,节假日和夏日尤为热闹。我常常看到一家家外地游客,带着对都江堰的好奇与向往,来到这里品尝这地道的早餐。而本地人更是常客,他们或独自享受这份宁静,或携家带口共享天伦之乐。那个早晨,年轻母亲怀抱婴孩用餐的情景,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婴孩那忘情的眼神、微张的小嘴,还有那不经意间挂在唇边的口水,都是食物诱惑下最纯粹的反应,让人忍俊不禁。

  其实,我已多年未曾在外享用早餐,但自从遇见了这两家醪糟店,我便重新爱上了这份简单而纯粹的幸福。红糖醪糟,虽无惊世骇俗之味,却以其平凡与家常,触动了每一个游子的心弦。它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与乡愁的寄托。在青城山镇的晨光里,这一碗碗红糖醪糟,温暖了岁月,也温柔了时光。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