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谢葵萍:“初发芙蓉”之美

作者:屹立云端   发表于:
浏览:2次    字数:1632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莲花寂》是我的同乡刘晓林先生的散文集,收录了散文、随笔杂谈、文学评论、读书笔记共53篇,并分为五辑,从第一辑的《映日莲花别样红》到最后一辑的《书海种莲觅知音》,编排有序,映射了人生思想的深化与升华。

  初见《莲花寂》,其书名、题字、书籍装帧皆是美的,犹如巫娜的古琴曲《莲心不染》充满了禅意、诗意、空灵的艺术意境之美,其寓意令人深思。读序二“地又是莲花,境静人亦寂”得知,《莲花寂》之书名为同乡、著名编剧、词人陈维东所取,可知其文化造诣之深厚,难怪像一个词牌名,具有一种音乐之美。

  值国庆假日,南京德基艺术馆正展出“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艺术巨匠真迹展,浮华光影、游人如织,令人炫目。我是在流转于繁花与繁华之后,才通读完《莲花寂》的。

  通读完才知,书中记录了刘晓林先生从教书到执政一方,从退休到写书成为作家的人生心路历程。该文集以“我”为视角,写“我”的经历、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我”的理想与追求,历史性地还原了江西莲花县的生活图景,处处流露出“至真至纯、至善至爱”的家国情怀。

  在同一时空,“金陵繁花似锦”与“莲花寂”竟巧合地同时进入我的学术思考中,不觉中,我纵观艺术史,“错彩镂金”的云锦是美的,“初发芙蓉”的宋瓷也是美的,为何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初发芙蓉”是高于“错彩镂金”的美,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什么是意境?宗白华先生说因层次不同而存在几种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艺术境界主于美。在艺术境界中,美的光来自于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莲花寂》就是刘晓林先生三十年来的追忆意境,是他心中的情与景的结晶物,是他对于人生几种境界的体悟。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莲花寂》第一辑《映日莲花别样红》中,他读万卷书,极力推崇与敬仰苏东坡、杨万里、刘元卿、朱益藩,使自己成为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在《莲花寂》第二辑《行行摄摄走天涯》中,他行万里路,记录他的旅行感悟,拓宽自己的视野;在《莲花寂》第三辑《落日余晖映彩霞》和第四辑《一片冰心在玉壶》中,《故乡往事》《老屋》《春运记》《贩煤记》《扶贫记》《献血记》等篇章记录他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经历,使其成为积淀人文素养的养分;在《莲花寂》的第五辑《书海种莲觅知音》中,他写万卷书,叙述了他以文会友,觅得谭五昌教授、刘建华博士等这样的知音。诚然,他在书海中种下的莲子已慢慢成长为“初发芙蓉”,在耕耘的过程中,他逐步做到了自我境界的升级,他的人生亦变得愈加精彩和饱满。

  《莲花寂》中的莲花不仅是一个地名,是一种食材名卉,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一如寓意“为官清廉”饰以莲花纹饰的青花瓷,抑或是令人顿悟的禅宗图腾。从政退休后成为作家的刘晓林,就如那温润如玉般的宋瓷,既积淀了从政人的理性思维、格局和胸襟,亦具备了文人的感性思维、儒雅和才情。《莲花寂》中的“寂”应该是视野开阔之后的澄思寂虑,是茶道中的侘寂悠然,是一种感悟人情世故,阅尽人间繁华之后的沉寂之美,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之美。“莲花”与“寂”的叠加产生了美妙的化学变化,升华成一种哲理,一种“初发芙蓉”式的美学意境。

  《莲花寂》行文朴素无华,如“初发芙蓉”天然去雕饰,凝聚着一种生命力量之美,于字里行间将心中的美好传递给我们每一位读者。《莲花寂》不仅是一本文学佳作,亦从人类学田野考察的视角,记录了花塘官厅、湖塘古村、复礼书院、“712”印钞厂等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莲花打锡、莲花木板雕刻、莲花血鸭、莲花老酒、莲花红色故事、莲花诗句、莲花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未来考古学角度,《莲花寂》无疑将成为反映赣西地域性文化的代表作之一。《莲花寂》中的莲花县是恬适自然、宁静朴素的,其将散落在乡土之中的思绪,梦萦魂牵的乡愁凝结于此,写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勾起了漂泊人的思乡情节,是久居钢筋水泥森林的我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2024年10月5日于南京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