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益友 • 知己 • 良师

作者:老吴   发表于:
浏览:45次    字数:2865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49篇,  月稿:0

  鄙人酷爱写作。自从1984年第一篇作品在《今晚版》变成铅字后,至今已然有整整40年的时光啦!这期间,吾见证了纸媒的繁花时代,吾的作品只要一出世,就一定有它的发光时刻,小豆腐块可以上新闻纸,长篇巨制嘛就上杂志,国字头的、省市级的,还有行业、企业的报刊,足足不下百余家,竟然洋洋洒洒发表了4000余篇累计超过450万字的作品,也算是吾了不起的创作成果啦!

  然而,忽然有一天,吾突然发现,上纸媒越来越难了!

  首先,大气候是不景气的,难以为继属于主因。以往,人手一份报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难以为继的境况下,自然是纷纷停办,剩下的报刊已是凤毛麟角。其次,硕果仅存的纸媒,只顾生存,忽视了质量,变得庸俗不堪,渐渐失去了存在价值,也就失去了大批传统读者。第三,最致命的一点是,不能善待普通作者的来稿,用稿唯名人、唯关系,甚至走进近亲繁殖的死胡同。想当年吾投稿,完全是靠质量赢人,越是名气大的报刊越敢投,所以攻下了许多名报名刊,形成大江南北祖国各地处处开花的局面。现如今,今非昔比,风光不再了!但是,吾相信,就连吾等这老资格的创作者都敲不开的“大门”,干脆就别再去硬着头皮不知悔悟的敲了!

  于是乎,灵机一动,吾开始寻找新的媒体,新媒体成为了我的最爱!

  要跟上新时代,肯定是要亲近新媒体的,它的优势远胜过纸媒。客观地说,现如今传统媒体遇到的重大冲击,其实就是来自互联网科技的势不可挡。纸媒日益萎缩的竞争力,在新媒体面前只能是苦苦支撑,如果再失去特色粗制滥造,相信终归有一天,是会自绝于受众的。

  其实,吾对新媒体一点也不陌生。那是在2013年11月,我就在天津率先创办了我们学院的微信公众号。一上来,吾就独树一帜的设置了足够多的栏目,有每天出现的动态消息,有定期出现的通讯报道,还有适时出现的教育时评,形成消息、通讯、评论三足鼎立的态势,颇富新闻价值和特色的深刻内涵!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2020年,我们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已然是每天顶格发布8条,内涵深刻,十分繁荣。到8月1日本人退休时,吾的下属不仅顺利地接班了,而且至今依然保持着雄厚的实力和绝对的优势。

  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一晃又是4年多了。吾每天的生活安排十分紧凑充实,除了忙家务,就是学思践悟,尤其不可或缺的就是坚持写作,一般每天至少要拿出1个小时的时间来。就这样,我将自己42年的职业教育生涯做了系统地总结,完成了一部42万字的回忆录。此后,吾就瞄准独具新时代优势的新媒体,倾心专注文学创作,并为自己定下每天不少于1000字的硬指标,笔耕不辍中,自得其乐也!

  2022年9月1日,吾的《火树银花苏味道》在天津《海河文苑》发表后,吾开始正式涉足新媒体创作,至今已经两年多了,吾的417篇作品在全国10多个微信公众号面世,创下了月平均16.68篇的不俗成绩。这其中,北京的《冬歌文苑》给予吾善解、扶持与关爱,成为了吾的益友、知己和良师。

  时间迫近了2013年,吾已在天津的4家微信公众号站稳了脚跟,自然就把眼光放眼到了华夏大地,去寻找那些高品格、高品质、高品位的新媒体,吾先后在北京、山东、陕西、广东、四川、湖北、江苏、河北找到了10余家平台。记得有一天,吾邂逅了《冬歌文苑》,立刻就被它的精致牢牢吸引住了,从它每天发布的8篇精品文章中足以看出,这个号的经营者精道的视角、精炼的手法、精准的表达、精心的制作,一点也不做作,没有丝毫的花里胡哨、哗众取宠,呈现给读者的是高雅、踏实和力量,吾与它相见恨晚、一见钟情了!

  吾旋即把吾回忆录中的《我的小学》试着投了过去,结果,没出十天,2023年1月6日,文章顺利发布出来了。投石问路,反应积极,要知道我的小学就是在首都北京开蒙的,这篇稿在《冬歌文苑》发布也就最最恰当的。后来吾得知冬歌是海军的,而吾父亲是空军的,吾的童年就是在五里屯北空大院度过的,这或许也就是缘分吧!

  接下来,吾便把《冬歌文苑》视做益友,秘闻迭报、无话不谈,接连发表了《三段儿戏》《湖畔遐思》《“三合一届”安享晚年》《我的中学》《“三学两捡拾”历练了我》《我的技校》等一系列回忆性文章。或许是吾的露面比较勤了一点,以至老资格的文学顾问、青海西宁的白锦刚老师,还把吾的名字编入了一段赞扬《冬歌文苑》大家庭火热生活的文字中,真的不胜荣幸!

  结识了《冬歌文苑》,吾得以随心所欲地写作,按照心之所想的指引,去完成高品质的文学创作。譬如,想起儿时的趣事,来一个忆往昔;想起成长的经历,来一段回忆录;遇见好的社会风尚、抑或是社会陋俗,或赞扬一番,或针砭时弊;追了一部好剧,来上一篇剧评;看了一本好书,来一篇书评;至于曾经到过的地方,写一写风土人情;而对曾经游览过的名胜古迹,就效仿徐霞客写写游记!

  说实在的,吾与《冬歌文苑》的各位素不相识,他们却毫不嫌弃我!最早与冬歌相识,互相加了微信,我有什么诉求就直接说与他,他都是有求必应及时回复。比如,有两次我的稿子超过10天没有发出来,吾怕编辑部没有收到投稿,遂联系冬歌询问,冬歌立即答复,原来是来稿太多造成的,这也说明《冬歌文苑》办得红火有生命力,所以今年以来,冬歌经常亲自出马在正午再发8篇作品。试想,一日双发呈现给读者16篇作品,在全国是不是都很少见啊!

  在《冬歌文苑》,吾结识了一大批同道中人,却原来,祖国大江南北竟然有这么多醉心文学的痴情者,他们对吾丝毫没有偏见,一见如故视同难得一遇的知己。有道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今生遇见了《冬歌文苑》,吾也就无怨无悔了!

  其实,《冬歌文苑》就是吾的良师。总编琅琅每日对吾等作者的作品严格把关,编辑加工精益求精,给予大家不求任何回报的无私支持和全力扶持。每逢零时到来,就是《冬歌文苑》的高光时刻,或许广大读者只是阅读到了精致的作品,但恐怕鲜有人知她的无私付出,一年又一年,多么不容易啊!关键是她良师的高风亮节,甘愿为他人做嫁衣的精神,着实令人不胜感激无比敬佩!

  冬歌,还有福建漳州的蔡泗眀副总编,每天都要把平台发布的作品,在他们各自的朋友圈加以推广,这其实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北京的石瑛主编,还有许多《冬歌文苑》的作者,一直关注着吾的作品,每每都要留下真诚的评价和鼓励。在《冬歌文苑》,我还结识了湖北仙桃的张泽新、安徽阜阳的孙强、江西上饶的储顺生、江苏滨海的杨青、山东烟台的樊耿生等老师,我们相互仰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每个人都当之无愧地创下自己的品牌和鲜明的风格;最令吾感动的是,张泽新老师还把本人的一篇游记《我来到了威海卫》,推荐到了仙桃市孔子研究会、仙桃孝雅书院、仙桃市仙源学校联合主办的《孝雅》杂志上。

  《冬歌文苑》,已然成为吾自身成长的见证人,至今它已发表了《我的小学》《我的中学》《我的技校》《我的教研室》等60篇回忆性文章,其中《我的教研室》已发布到了第39篇;待《我的教研室》13年的工作回顾收官,吾还有计划开一个《回归技校》专栏,回忆吾职业生涯后20年的点点滴滴。

  我们为了写作而来,

  相聚在《冬歌文苑》的旗帜下;

  我们拥有共同的理想,

  写作成为时尚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写作超凡脱俗,

  不是为了稿费,

  而是为了快乐每一天!

  2024年9月22日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