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马存潮:军旅拾贝

作者:程石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4740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不少人都认为,人生有当兵的经历是多滋多味、丰富精彩的。尽管这些人流过血、洒过汗,吃过酸甜苦辣,但在那紧张有序、不同凡响的军事化生活里所养成的那种不畏艰险、勇猛顽强、令行禁止、坚韧不拔的战斗作风和传奇经历,是终身难忘、受用无穷的。那一个个萦绕在脑际、经常浮现、挥之不去的生活片断,会时常想起、谈起,就如同在时常翻看一枚枚玲珑剔透、催灿夺目的靓贝。

  回营不抽

  这是发生在一个高炮分队的故事。高炮部队因其特殊性,每年都要离营拉练两三个月。这一段时间不是在山区就是在海边训练,大都远离城市、乡村,基本上是缺水(清洁饮用水)少电。训练间隙,尤其是晚上,侃大山就成了干部、战士经常开展的业余文化活动,而抽烟则是这一活动的催化剂和润滑剂。

  开始或许只是少数人抽,随着日复一日空余时间的无聊和夜晚的寂寞,加之海阔天空的兴奋愉悦和烟哥烟祖们的教化引导,就有不少人都逐渐加入到抽烟的行列中来。可那时(七、八十年代)商品供应紧张,香烟难买,外出买菜的司务长、上士,虽然每天都带回来一些,也仍不够大家“塞牙缝”的。于是,有经验的烟哥们出发前就先托人买上几条捎带着。那时三毛六一包的大前门和二毛九一包的飞马都是好烟,且非常难买,有位连干,平时不大抽烟,每次拉练前都要去军人服务社搞上几条塞进行李里。他算着过日子,每天只拿出一包,美其名曰精粮细吃。他从侧面撕开香烟,往手掌上一摊,口里嚷着只准拿一支,先到先得,谓之开荤、打牙祭。

  班师之前,连里检查军容风纪,大家伸出手来看个人卫生,他蓦然发现不少人的食指和中指都变黄了,有的甚至发黑。他暗想,这些兵大多在二十岁上下,年纪轻轻的就把手指头熏成这样,回家以后可怎么面对家人、怎么处朋友啊。他下决心要搞出一个办法来,改变这种状况。他紧急拟出了一份“回营不抽戒烟协议”,动员大家签字,承诺一回到营房就洗手戒烟,保证一根不抽,三天后检查手指,官兵一视同仁。若违背诺言被人发现,就罚免看电影并顶岗站哨一次。那时文化生活匮乏,到师部礼堂或广场看电影就成了官兵们非常向往的一件事。不允许看电影还要站哨,既讨没趣又没面子,这在当时军营内非正式工作方面,可算是一个很经典、很有效的处罚了。此法一出,还真管用,不少人在营区还真戒了烟,有的甚至到下次拉练也坚决不抽了,坚决戒了。大家美其名曰“金盆洗手”了。

  据了解,自那以后,这位连干不仅回营不抽,外出拉练不抽,转业回地方也都不抽了,就此彻底戒了。

  土法治疹

  1978年夏天,他所在的师直高炮营来到安徽三界腹地驻训。这地方有空军航空兵某部的阶段训练飞行航路,高炮兵正好借机与他们进行联训。各连以能找到的水塘、水坝等水源地为宿营地,在相邻的几个山头上,各自为阵,组织训练。

  三界那地方属于典型的江淮丘陵山地,很多山头海拔不超过百米,既无复杂地形,又无高大树木,部队整天顶着酷暑烈日在炮盘上训练,真是够考验官兵们的战斗意志。

  八月中旬的一天,四班二炮手小倪终于顶不住了,不得不退下阵地,去到生活区休息。原来这个战士身上长了多个疱疮,疼痛难忍,已经几天了,卫生员虽然形影不离、贴身照护,但仍然不见好转,这天竟然还发起烧来,卫生员手足无措,只得请领导强行让他退出训练。

  此时,小倪正靠在帐篷的阴凉处打盹,离他不远有个放牛的老汉也在阴凉处小憩。他看到这个战士面部微红,脸露痛苦之相,便问哪里不舒服,小倪回答“身上长了疱疮,十分疼痛”,老汉要求小倪指给他看看。当小倪掀起衣服让老汉瞧看时,老汉吃惊不小,他告诉走过来的司务长和卫生员,这种长在腰侧的疱疮,农村叫“蛇箍疮”,如果它顺着腰部长一圈,就可能会危及生命。

  对于这个老汉的话,卫生员并不吃惊,因为他已带小倪到百公里外的部队医院去看过,诊断为“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火带疮”、“蛇缠疮”,跟老汉讲的差不多),是一种急性病毒性炎症性皮肤病,只是那时尚没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的特效药,治疗效果要慢一些。此时老汉给卫生员支招,说地方上碰到此类病,就去捅人家老烟袋里的烟油,抹上挺管用。

  卫生员听了尚有点儿将信将疑,未置可否,司务长听了顿时来了精神。原来这个小倪就是他去年当班长时的班里战友,他这几天都在关注着小倪的健康状况。他知道,再有一周多,部队就要铁路拉动去上海奉贤靶场实弹打靶,小倪是二炮手(管高低瞄准和击发的炮手),要赶快恢复健康,恢复训练,不然可能会影响成绩,甚至影响行动。他听到有好办法、快办法,尽管是土办法,那也得弄来试试。他马上征得指导员同意,从班排抽了几名战士,每人带上一根细铁丝,一个火柴盒,分组到三个方向的村庄去找老烟袋,去捅老烟袋油。他看着卫生员及时将老烟袋油给小倪涂抹上去,心里带着无限的期盼。

  第二天一早,司务长就去打听老烟袋油的涂抹效果,当听说小倪当天晚上就减缓疼痛退了烧,早起就不觉疼痛了,他高兴无比。突然,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弄了一点老烟油,去炊事班搞一小块馒头包起来,给一只上午就要宰杀的大公鸡吃下去,片刻功夫,那只大公鸡就扑楞翅膀、蹬腿流口水不动了,让在场的人都吃惊不已,炊事员立马开刀放血,至于到底是死了还是醉了,没人理会。他暗暗惊诧,这老烟油还真厉害,看来是以毒攻毒啊。其实,就连他和卫生员都说不清,到底是西医西药起的作用,还是土方子起的作用。没过几天,小倪完全好了,连瘢痕都没有留下,卫生员似乎也相信,至少是老烟袋油和西药共同起了作用。

  特别鼓风

  1978年10月,他所在的师直高炮营完成了在上海某靶场的训练任务,摩托化开进回营。一天中午,部队到达离长江宿迁渡口不远的一个地方,休息吃饭,准备饭后轮渡过江,晚上到江都宿营。一声令下,各伙食单位炊事班立即下车,埋锅做饭。

  他所在连炊事班在司务长组织下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淘米、切菜、挖灶、铺烟道,一切都按照训练大纲进行。很快,鼓风机响起,炊烟冉冉升起,司务长环视四周,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五个伙食单位中他们又领先了。但好景不长,只听“咔哒”一声,鼓风机停止了转动,炊事班长拿着那只几经维修的破风机一筹莫展。

  原来,由于他们经常在野外生存,所带炊具中就少不了手摇式鼓风机。而这种手摇式鼓风机基本无处可买,全是他们购买农民喷洒农药灭虫用的喷粉器改装而来。这种喷粉器的变速装置包括齿轮、涡轮都是塑料制品,使用频率一高就易损坏。这次出来他们带了三只外加部分配件,仍然禁不住三个月拉练生活的折腾。从靶场撤离前,三个机子全坏了,炊事班长废物利用、合理拼凑,整出了一只,指望能应付到家,没成想半路上它又抛锚了。

  此刻炊事班长那个急呀,说话间汗就下来了,他手忙脚乱地拿出工具要来拆修。只听司务长一声大喊“快拿麻袋来”,——他将麻袋三折,横放在灶门口,那头让人堆上土,这头双手扯起,上下抖动,火又燃起来了。可是,没抖几下,那头土松了,麻袋被扯了出来。司务长一声断喝“站两个人上去”,这下可好了,随着麻袋片“啪”、“啪”地上下抖动,风呼呼地吹向灶塘,炭火熊熊地燃烧起来。阵地上顿时一片欢腾,大伙儿纷纷接力,压麻袋、抖麻袋接踵而上,虽然个个都累得满头大汗,但这一场特别鼓风却让人记忆绵远。

  营房加固

  1980年初,这位干部所在的高炮营缩编时间不长又恢复了原来建制,他被从二连副指导员(征兵队长、新兵集训队长)任上调往刚复建的四连(高射机枪连)任副连长代理连长。新连队建立伊始,就接到了一项艰巨任务:参加营房加固建设。他们这个连队要在半年内完成五栋营房、两栋解放30车库的加固和两个无害化厕所的建设任务。

  所谓加固,就是为了预防地震,要将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单檐五脊硬山顶平房的内外墙全部拆除,重新砌上24公分的实扎墙,并在这些墙体周围浇筑上下两道钢筋混凝土圈梁,在无木质桁架内墙八底处加一道链接两头圈梁的18mm粗的钢筋(代八底)。具体操作就是用营房科预制的木质桁架支撑在每一道砖砌山墙内(两边支撑),承托桁条和屋面,然后拆除旧墙,砌筑新墙,内墙粉刷,外墙勾缝,油漆门窗,整修地坪。

  这是当年那个部队的阶段性全局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所属部队全面开花,上面只给每连委派一位五级以上瓦工(泥瓦匠)当施工员、大师傅(指导老师),剩下的就要靠各连官兵自己动手,自行施工。

  这样的一个系统基建工程,对于任何一个无工匠、无技术、毫无基建经历的连队来说,都是一个棘手任务,何况是他们这个刚从营部高机排扩充起来、新兵占多数的新组建连队。周围老百姓感到匪夷所思、不可思议,说当兵的真厉害,一帮小年轻啥也不懂,就敢砌房子。派来的大师傅也频频摇头,信心不足。但面对困难不退缩,敢打敢冲永向前,是军人的本色,是部队战斗意志的突出体现。这位代理连长和指导员及连队党支部一班人,群情激昂,摩拳擦掌,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其他连队纷纷上马的逼人态势下,不着急起动,先研究拿出了三项举措,采取了一些夺人眼球的举动。

  一是号召全连官兵自动报名,充当基建骨干。一位参军前当过瓦工学徒不足三月的班长率先站了出来,两位在家干过建筑小工、替人供过砖、拎过砂浆桶的老兵挺身而出,八、九个看见过盖房砌墙、血性满满的新老战士跃跃欲试。于是,就以这十来个有着一定感性认知的新老战士为骨干,组成了第一批“瓦刀队”。

  二是现场教学,现烧热卖。这位代理连长拉着专属指导在一堆砖块前,讲解示范砂浆怎么打,砖块怎么拿,山墙与沿墙的九十度拐角怎么砌,沿墙与内墙的丁字形双九十度拐角怎么拿捏,门洞与窗洞怎么留置,门洞与窗洞的上沿券梁如何砌,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个大师傅的家乡口音重、语言不够流畅,连长就当他的翻译、作他的教学助手。他边教边示范,大家在周围边看边学,边学边实践,很快便纷纷上手。那位五十多岁的六级瓦工怎么也没想到,他在军营里用这种从未见过的快速教学法,很短时间内竟然就培养出了一批顶用瓦工。

  三是成立支撑督查保障小组,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抽出干部和老兵参加预制木质桁架支撑工作,掌握技术要素,在技术人员撤离后,保证支撑稳固。同时要求这个小组不间断巡察施工场地,适时申领物资器材,合理调度人力、工具和材料,检查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先进工艺和施工方法,及时发现生产漏洞和薄弱环节,确保施工安全。

  这个组在实际运行中含辛茹苦,发挥了很大作用。譬如,他们发现拆下来的青砖虽然是六十年代烧制的,但敲起来当当响,质地仍很坚硬,只是颜色有点陈旧,与新砖不一致,砌外墙不行,砌内墙完全没有问题。于是,他们提出,拆墙不能成片推倒,外墙基本是空斗墙,一推倒大多破碎,必须一块块拿取堆放。仅这一项就节约了很多原材料,也减少了危险因素。上级及时在这里召开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再譬如,他们巡察时发现,有的人接受能力快,领悟能力强,不仅砌得好,还砌得快,于是,他们便安排小范围观摩、推介活动,取长补短,提高效率。他们还合理调配人力,将一些内行人手及时安排到山墙、飞檐、门窗、内外墙拐角等关键部位,以保证质量,提高进度。

  一段时间下来,他们的举措成果显著,瓦刀队伍不断壮大,施工进度不断提速,上级组织来的观摩交流活动接二连三,质量检查屡屡领先。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提前圆满完成了这一艰巨的基建任务,为全年工作夯实了基础,开了个好头。下半年实弹打靶,这个连队又取得了百分百弹迹的全优成绩,年终综合评比获立集体三等功,这位代理连长个人也荣立了三等功。

  以上种种,不过是人民军队一个基层单位的生活剪影,放眼整个部队,像这样的闪光节点、趣闻轶事,无不如同浩瀚的海滩靓贝那样,俯拾皆是。这无不再次刷新了一个认知:

  解放军是座大学校,解放军是个大熔炉,解放军是吸引无数有志青年的圣地。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