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软”“硬”兼施成大道

作者:钱多多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4100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10篇,  月稿:10

  二十多年前,有一段时间蹭当时的二职专的班车上班,认识了这所学校的臧淑秋老师。只知道当年的她青春靓丽,时尚穿着,柔软身段,并不清楚她教的是什么学科,培养的是什么样的学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第一次走进被改称为城乡建设学校的她所在的校园里时,又见到了这位老友,她依然有着俊朗的容颜,不过已是副主任身份,让我吃惊的是她所任教的学科竟然是建筑工程识图,培育和管理的竟然是参加全省、全国、全世界建筑类大赛的团队。这样的柔和女子忽然与钢筋、水泥相连,与刀光剑影的竞技赛场相连,这种碰撞,反差之大,让我的心底增了敬意。

  其实,走进烟台城乡建设学校,见到它的现任校长蔡沐禅时,心里同样也有上面的感觉。蔡校长书生样貌,温文尔雅,说话慢声细语,行路不疾不徐,但目光的柔性中透着坚定,行动的和缓里写着不懈,从他对学校的整体规划到对学校文化的每一个层面的设计,还有对学校面对着时代、环境发展的每一个节点中的判断、决策和引领中,都可以看出他硬气而坚决的一面。

  跟随着学校里包括不厌其烦地为我提供资料的陈辉主任在内的这一群放弃周末休息的群体,在他们充实而丰富的材料中去汲取,从他们累积的影视资料里去发现,在校园的每一处学习场所、活动场地、课程现场中去感受……我在慢慢地了解城乡建设学校的管理结构、学生的成长状况。解构它的学生管理样态时,更体会到了这种“柔性”与“硬气”的结合所带来的发展成效。

  “软”与“硬”,在城乡建设学校的从业者、管理者身上交合,吸引着我去探寻它的内里。当我们打破事物的表面,走进它的内部,看到它的肌理、血肉和结构的时候,才真正地明白它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的内在缘由。

  “建设”一词赋予了城乡建设学校一个特殊的使命,这使命与机械的运转、与建筑的构造、与产品的创造有了天然的联系,是各种材料,或金属或木质……设计构建而成的一种硬朗形象。而这里的产品——人的成长,却在这钢质硬壳里获得着指向个性的韧性生长。

  “班”的新功能

  那个训练队的核心成员,在各项比赛中获得佳绩,是所有学生学习的榜样的学生,在大赛规则改变之后,却从昔日的从容和自豪变成了今天的焦虑和担忧。薛萌老师运用心理学知识,采用马太效应,对他进行SORC(行为功能)分析,并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引导他,把他从负面情绪中引向了正向发展。那个生性腼腆,性格内向,从不主动回答问题,说话声音小到听不清的学生,引起了李秀敏老师的高度关注,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李老师给她设计了专门的成长平台,让她帮助分发班级作业、推荐她做学校礼仪队队员,与她的家长联络共同鼓励她……适合的“岗位”让这个学生慢慢建立了自信。面对性格孤僻,从不与人沟通,几乎没有朋友,处理问题行为极端,测试中判断为轻度抑郁的学生;面对做事无分寸,三分钟热度,经常冲动,脾气暴躁,性格敏感的学生;面对父母离异,无亲人关爱,学习上又投机取巧的学生,刘晓燕老师运用班级力量,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教育学生,在讨论式、剧情式、分析式、游戏式的班队活动中感染学生,在细致入微的心理教育中成就学生……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个体,一个个特殊的生命个例,在理性与感性的交融中,在一系列的探索和建构中,城乡建设学校的老师们逐渐给“班”的管理赋予了新功能,让学生走上了管理岗位。

  他们设计班级的管理团队,让学生竞选“德育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一班三委分别负责班级的“思政、心理”,下辖“纪律、心理”两个小组;“智育、体育”,下辖“手工、绘画、书法、钢琴、舞蹈”五个小组,“美育、劳动”,下辖“宣传、内务、安检、卫生”四个小组,通过“教室公物承包责任制”“宿舍公物责任制”,细分教室内、宿舍里的大事小情,大到桌椅、黑板、书柜,小到窗帘、垃圾桶和手机充电,都有人管理。“自我管理,人人有责”,这样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管理岗位,每个学生都是管理者,每个学生都是责任人。

  城乡建设学校班主任的“简政放权”,让学生成了班级的主人,他们开始主动思考、主动承担、主动实践,“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信念刻印在了他们的心底,不需要老师督促,他们主动训练,参加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就斩获烟台市所获10枚金牌中的5枚,被《技能中国》《山东教育发布》《烟台日报》等媒体竞相报道。

  “学”的新机制

  在一份份班主任的“班级规划”和“教育案例”中,我细细地品味城乡建设学校“班·学·团”一体化管理的过程和成效。看到他们在95个班主任,2380名学生中所做的前期调研,在每一个班级里所做的细致调查,对每一个学生的观察与交流和定位,然后才确定出了今天实施的由学生会带动学生发展的新机制。

  在先期实验的基础上,每一个班级里“学带班”的架构基本形成:班长兼任团支书、校学生会干部,从“德育、生活、学习”三个方面对班级进行整体带动,其下由三个委员带动。德育委员下设3-7名思政、心理管理员,学习委员下设3-7名智育、体育管理员,生活委员下设3-7名美育、劳动管理员。至此,学生会带动学生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这个机制的背后是一系列学校的细密工作:“每周工作推进表”,计划和记录了每个班级“学带班”的具体工作,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如何分组、如何培训、如何指导的;“德育工作推进表”,记录了学校整体推进情况,在其中看到是他们对每一个层级学生的集体性培训、针对性指导、跟进式管理;还有班级治理实验、纲要整体设计计划、阶段实验总结、反馈信息分析……一系列繁琐、细致、缜密的工作。

  而牵引着这个机制向前运行的是其后的评价方式。“夺星”评定,对个人、小组、组委进行三级评价,再针对小组和组委进行五星评价,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体现出方向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评价闭环,逆推学生发展,让一个个学生个体呈现出向前行进中的主动性、生动性、多样性,体现出了学校此项机制创制的初心----“互教互育,人人有才”。

  我们看到,那个迷恋手机,沉浸在网络世界里“魔怔”了的学生,同学开玩笑投票让他做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张丽洁老师虽然不赞同,但还是给了他机会,让他成为马上要举行的运动会组织中的一位文娱活动小组长,并引导他和同学沟通,带同学一起运动,让家长给他买来运动用品,让这个学生和手机“决裂”,成为了用自己的正向行动“带动”其他同学进步中的一员。张雍杰,初中频繁违纪,三次转学,入校后上课趴头睡觉,不写作业,课间疯闹抽烟,欺负同学。面对这样的违纪团伙“小头目”,张辉老师用三次“约定”改变他,第一次用他喜欢的萨克斯吸引他不迟到,第二次用他热爱的朗读参赛引导他获二等奖,第三次是扶他当上班长,成为“学”的领头人,让他带领着班级在合唱比赛中获一等奖,彻底立成了一个有抱负的人。像这样的一批批学生,都在“学带班”的管理机制下成长。

  “团”的新范畴

  城乡建设学校在改革的过程中赋予了“团”以新意,发挥的是团支部和学生社团的合力,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他们建设“遇见非遗”国学社、“BIM+智能”建造社、“筑梦”3D打印社……组建“千彩工作坊”“逐梦合唱团”“名媛手工坊”……多彩的社团吸引了学生,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打造着他们的梦想,让他们把精力投入到更多的自我建设中。

  更关键的是,城乡建设学校在精心地设计和实施着社团的一份份精彩课程,并为这些课程的实施建构出一个个操作的空间。那个“钟表世界”,陈列的是烟台民间收藏家的六百多座可以概括烟台钟表发展史的各类钟表,大国工匠的风范以钟表的精工制作样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那个非遗制作的场馆,展现的是烟台代表性传人的关于蓝染、陶艺、编织等的制作流程和工艺,把手作的精良与艺术传导给学生;世界技能大赛实训现场,把秦砖、汉瓦、滴水、纹饰的中国古代建筑构件、把传世的中国古典建筑图样布局在现场,把每一项世赛的项目展示在现场,像“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的七大模块——识读图纸、系统建造、热声学建设、石膏板表面处理、内外墙抹灰、装饰线条和装饰物、自由模块装饰技巧……营造着要锻造出精心设计、精良制作、精致作品的氛围。齿轮在转运、刻刀在勾划、细细的笔尖在描绘,那些现场的要参加比赛的学生目不斜视……而漆画参赛练习的现场中,学生们在一面墙上,描绘一幅图案,精细的画面,严谨的构图,他们伏在墙面上、站在凳子上,歪着脑袋。盯着作品,心无旁骛……

  BIM建筑智能模型实训中心,展现的那是一座打开的建筑,一座可以看到其任何内脏的未完成建筑,袒露出一切关于建筑的内核。立体墙面展示着“建筑AR节点”“建筑AR质量样板节点”“建筑案例AR节点”“建筑构造AR节点”,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展现着建筑“主体工程、主体结构工程、二次结构工程、安装工程、装饰工程”等一系列的二维码,便于学生扫码学习;而整个的多层建筑所展现出的“马牙槎、等高变形缝、内沟、L型转角墙、地下室底板防水构造、钢筋连接构造……”上百个关于建筑结构的实体,则给予了学生最全面的建筑课程……

  除此之外,还有这军事训练平台、动漫专业职业发展平台……这样的场景下的学生社团,达成了分工化合作、模块化发展、一体化推进的态势,让生命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在诸多的材料中,我拿起了这一份,它记录了城乡建设学校从2012年到2023年,学生在“瓷砖贴面、抹灰和隔墙系统、砌筑、混凝土建筑、建筑石雕、管道与制暖、油漆与装饰、室内装饰、数字建造”各项目中省赛、国赛、世赛的获奖情况。这里记载了整整77项获金牌、银牌和优胜奖的项目和学生名单。这硬气而沉甸甸的收获背后,凝聚的是整个学校管理团队的力量、师资队伍的智慧,是“硬实力”的表现。而在这背后,在培育这些项目的时间流里,充满的是文化、环境、课程这些“软实力”的长期浸润。

  长久地站在它的校徽“红立方”前沉思,那徽章展现的是立体刻画的一级级向上的阶梯。向上,是建筑升起于地面的精神标志,也是城乡建设学校不停止地攀登的样子。爱、恒、精、新,标记于“红立方”上,这些攀登的品质作为它的校训,以“爱”的柔性浸入,“恒”的硬实奔跑,达成“精”的标的校准,“新”的创造实力。在“软”与“硬”的交互间,城乡建设学校正在它的“大道”之上,走在它的收获季里。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