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生长”这个观点由卢梭提出,后被杜威进一步阐发,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很遗憾,这依然是理想主义教育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未曾实现过,或许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亦很难实现。
首先,“教育”与“生长”不是同一个概念。“生长”主要是自然属性(这里指不受人为因素干预影响的自然生长),“教育”主要是社会属性(这里忽视生物性自然生长的因素)。从哲学的角度讲,任何事物的生长都会受外在环境影响,没有谁能完全按照自身的内在规律生长,故生长都是相对的,人类可知的宇宙范围内没有绝对的“自然生长”(随心所欲、自生自灭地生长)。自“人类”诞生以后,教育更是“天然”地被打上了社会属性——教育即人为干预的自然生长。
其次,一切教育都是为了更好的生长:更好地在自然中生长(如身体健康),更好地在社会中生长(如家庭、爱情、工作、事业、爱好等),更好地在灵魂中诗意地栖息(心灵丰富、灵魂高贵)。故“生长”不是目的,“更好地生长”——获取更多的发展利益——才是目的。而何为更好地生长,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以“美”为例,现在美的标准多元复杂,美的形象甚至诡谲怪诞、面目全非,不忍直视。在巴勒斯坦人民心里,有国有家没有屠杀就是美;或许在内塔尼亚胡政府眼里,将迦南地内的巴勒斯坦人全部赶出去是大美。在非洲饥民心里,有粮食有淡水有衣服有医疗保障是美;但在沙特富豪眼里,南非的黄金和缅甸的翡翠才是美。在中国人民心中,求同存异,命运共济是美,但在美国,称霸世界、鱼肉天下才算美。
第三,为了所谓的“更好地生长”,生长过程中人为的干预影响总是客观存在的,人们通通美其名曰“教育”。现实中,绝大多数“个体教育”于生长之外都有具体的个性化目的,且目的是可变的。作为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是被动的,谈不上目的。作为家庭教育的施教者,家长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意愿一厢情愿地强加一个目的——或是实现自己未竟的“事业”,或是被世俗裹挟实现社会价值观上的成功,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达到某个状态。作为学校教育的施教者,教师主动或被动地注重升学率、排名、名声荣誉等。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唯独没有受教育者自己的目的,受教育者充其量是在其自主意识成熟以后对曾经来自施教者的目的进行有限地修正。可见,家长和老师往往是教育“内卷”的始作俑者。
第四,为了更好的教育,卷必然存在且愈演愈烈。义务教育阶段,虽国家早已出台文件不能设重点班、不能按成绩排名、不能掐尖择校,现实中市级年度考核、县级年度考核、校级年度考核从未间断,这些考核指标极尽所能,最高分、优秀率、及格率、占比得分、加分、综合得分、名次等等无所不包,并以最终考核名次作为奖惩重要依据。除了学生家长不知道科目具体成绩,其余教育者、教育管理者洞若观火,这对学生和家长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2023年,我市几所高中名校(有民办有公办)择校生录取分数线超出600分很多(总分700分);县级第一高级中学600分以上仅余数十人,成为宝贝疙瘩被编为“火箭班”享受各种特殊待遇;西安“回流生”事件是有历史背景的:考650分左右的孩子上不了家门口的理想学校。
高考有过之而无不及。2024 年高考,请看我省各校“喜报”:某工大附中:全省理科前十名6人,前50名18人;某高新一中:省文理科状元来自本校,理724分,文697分;市最牛民办高中的“喜报”列举8大亮点,现摘抄几点:“亮点二:省理科第7名、第8名、第12名、第17名、第32名、第38名、第48名,均是我校学子;省文科第10名是我校学子,创历史新高度、新记录。亮点三:市文理科第一名均属我校学生,文科最高分652分,理科最高分714分。亮点四:市文理科前十名,我校占16人。其中理科前十名,我校占9人,文科前十名,我校占7人。亮点五:高分段学生创断高,理科619人参考:700分以上有7人,690分以上有10人,680分以上有20人,670分以上有38人,650分以上85人,600分以上298人,一本以上578人,一本升学率为94%;文科120人参,650分以上1人,630分以上3人,600分以上14人,一本以上109人,一本升学率为91%。亮点六:我校文理科参考人数739名,600分以上312人,占比43%;清华北大上线人数30人。亮点七:文科珠峰班均分580分;理科珠峰班3班均分654分,6班均分660分。”这所学校有一个班级出现了两个714分,双双排名全省前十名,一时传为佳话。
其他如2024年陕西省各高中清北录取人数排行榜、2024年全国各中学清北录取人数排行榜、陕西近十年高考状元统计表等等,几家欢乐几家愁。高中生都知道国内大学至少分七个档次:清北、985大学、211大学、双一流大学、省重点大学、民办本科。有这些档次的客观存在,教育不卷反倒是怪事。在大多数家庭中,孩子能上清华北大已经非常美了,但在大富大贵家庭中,出国留学是低配,美中不足的是未进入哈佛牛津,更不要说985、211竟是美梦的莘莘学子了。
纵观人类历史,教育的发展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教育之所以“卷”,是因为随着国民普惠教育的实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人民普遍觉醒,觉醒就怕落后,继而普遍竞争,终至全面内卷。古今中外“卷”一直都在,本没有内外之分,“域内”叫“内卷”,“域外”叫“竞争”。“域”可以是家族、单位、行业、民族、国家等群体组织范畴;也可以是村、镇、县、市、省、国等行政区域范畴。人们一方面反对内卷,认为“蛋糕”大小一定,争夺蛋糕就是“同质互害”;另一方面又总是支持外争,因为只有蛋糕做得足够大,每人所得才可能足够多,即“锅里有了碗里才有”是也。其实国与国之间的非正常竞争何尝不是内卷——是地球人的内卷——危险与伤害极大。
大小相通,古今同理。以前先觉醒的少数人有意识地凭借自己的资源投资孩子教育,卓有成效,其孩子一般都会脱颖而出,因为大多数人尚在沉睡式或无奈式躺平中,其子女的教育投资相当被动和有限,没有多少竞争力——教育的表征主要是自然平和,远离了“龙卷风”。一旦民众普遍觉醒,就会掀起狂风暴雨般的“人民战争”,势不可当,正所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教育是强国之本,亦是强家之本,强人之本。全面的教育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总体上有利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社会的进步与除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生命享受,只是期间不确定的因素陡增,这就需要全社会准确地把握并因势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