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彭传清:难忘的宜城四件事

作者:陆陸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4596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长江蜿蜒北岸,静默地守护着一座拥有千年沧桑的古城。这座城池,在历史的长河中曾辉煌地担当过安徽省省会长达百余载,它就是美丽而充满传奇故事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庆,亦名宜城,一个名字里就蕴含着安宁与昌盛的地方。甲辰初冬,寒风轻拂,落叶铺金,我踏上了一段轻松愉快的文化之旅,在这座古城的菱湖之畔,又一次镌刻下我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访 友

  今年早秋,我在马鞍山结识了几位来自安庆的文友。那时酷暑方过,立秋月余,但秋老虎仍在继续发威。这时,《同步悦读》白夜主编约宜城六位文友会聚诗城马鞍山,短短的一天时间,我们因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坦诚交流,让我们瞬间成为了好朋友。这六位文友都是同步悦读安庆骨干作者,他们来自不同领域,职业各异,有优秀教育工作者,有政法系统领导,有退休的税务局长,有曾经的越战老兵、辞职下海的公务员、前国企高管,不论是在机关,还是在企业,他们都是事业有成的佼佼者;在文学领域里也是勤于耕耘,硕果累累。之前,我在同步悦读平台上与他们神交已久。

  期间,白夜主编向我透露了一条消息,《同步悦读》拟于十一月在宜城举办一个文友线下活动。他诚恳地向我发出了邀请。我是同步的一名新生,加入同步这个大家庭才十九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以白夜为首的团队秉承着“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办刊理念,激发写作者创作热情,培养扶持文学新人。我辍笔三十年,是同步悦读再次唤醒了我曾经的文学梦。所以我尤为喜欢同步以及这个大家庭里我所认识的文友。

  10月15日下午,《同步悦读》首期“写作研习班”活动组委会牵头人吴新生,给我发来一条微信:“彭秘书长好!下个月16、17号,同步在安庆大酒店举办写作研习班,受白夜主编委托,特邀您偕夫人一起前来参加。”正如新生在“同步安庆首期写作研习班”群里发的消息所言,“这里,有你想见的人和想见你的人,更有你追寻的诗意和远方。”多么有诗意又温暖人心的话语啊!

  机会难得,我立马调整了11月中旬将要外出旅游的行程,按通知要求,提前一天如约而至。人生何处不相逢,在宜城美丽的菱湖之滨,我再一次看到了我想见的六位文友,宛如久别重逢。那晚是文友陈向东请客,他毫无吝啬地从家里带来陈年老酒,选了家门头上挂着“福星高照”匾牌的酒店,这家酒店的招牌菜竟是甲鱼。巧合的是,11月9日,我在《同步悦读》发表了一篇《甲鱼的故事》,我们在这里又延续着“甲鱼的故事”。不过,那个看了我的文章后留言想要吃我钓的甲鱼的“书忘带”先生,这次没缘享到这个口福。那晚除了我想见的吴新生、胡铭、胡静,赵汪苗、陈向东、陈大联等安庆文友以外,还见到了和我一样先期而至的于路、吴婷、孙仁寿、徐美荣等文友,整个宴席上洋溢着热烈的友好氛围。

  听 课

  《同步悦读》问世八周年来,有过几次大的线下活动,但举办写作研习活动还是第一次。这次活动在白夜主编团队精心策划下,由安庆文友细致周到的安排,使得整个活动处于忙而有序状态。活动最初限制30个名额,但报名很快就突破了。应广大文友的强烈要求,举办方经与安庆大洒店协商,最终将报名人数放宽至八十名。文友们如此之高的求知欲望,都是冲着文学,奔着名师授课而来。

  文学即人学,它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力量,还能促进人类社会进步。这次来宜城参加写作研习活动的群体,来自上海、江苏、山东、湖北、安徽等地,既有名家、学者,又有长期笔耕不辍的国家、省、市级作协会员,也有涉足文学领域不久的文学爱好者。年龄也参差不齐,有四、五十年代出生的长者,有八零后、九零后的后生,大家怀揣着一个梦想来到宜城,来到这个写作研习班,聆听名作家、名编辑授课。

  写作研习班邀请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小说家、《安徽文学》资深编辑张琳,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天地》主编郭翠华,分别为写作研习班学员讲授小说和散文创作的技巧。两位老师分别围绕新时代小说和散文、随笔的创作要义、选题、元素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度讲授与解读,与会者一个个似求知若渴的小学生,仿佛又回到当年的课堂。两位老师的讲课环环紧扣,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大家收益匪浅,深受启迪。讲座中,两位老师还与研习班学员进行了互动,与学员们在会场上进行了坦诚交流。

  著名作家石楠先生,受邀出席了本次研习班的“菱湖之夜”文学晚会。先生的到来,给这场极具吸引力的写作研习班,无疑是一笔浓墨重彩。87岁高龄的石楠先生和蔼可亲、温尔儒雅,一踏进酒店大厅里就被热爱她的各地学员们围着合影留念,学员们能在美丽的菱湖之畔与文学大家石楠先生相遇,虽在冬季,每个人心里却流淌着春天般的温暖。

  观 馆

  历史上,宜城曾经是“长江五虎”之一。清末和民国时期,沿长江的五个重要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和安庆,在当时占据重要的经济、政治地位,因此被称为“长江五虎”。近代安庆不仅是安徽省府,也是清末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里有闻名暇迩的长江第一塔振风塔、迎江寺,陈独秀陵园、邓石如故居、太平天国英王府、倒扒狮步行街、安庆博物馆……这些景点我很多曾参观过,有的虽然我没看过,因为这次时间排得紧,我也没把它排在计划内。但出于对文化古城的敬仰,有个地方我是必须要去参观的。还是在宜城六文友九月初来马鞍山采风时,我就和胡铭有约,只要我去宜城,必须首先参观其先父胡寄樵艺术馆。

  胡寄樵(1937年11月—2015年4月),安徽绩溪人,胡开文的六世孙。先生通古博今,博学多才,是著名书法篆刻家、鉴定家、史学家、考古研究员。生前曾任安庆市博物馆第五任馆长,为安庆市乃至全省文博事业的发展,和书画艺术的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深受人们敬重。先生的艺术馆建立,旨在永久性地展示先生的艺术成就,并通过展示其遗作,文房四宝,书籍和艺术成果等,促进古都宜城文化艺术代代传承。

  胡寄樵艺术馆系民间艺术馆,位于安庆市迎江区建设路32号二楼。艺术馆分为两个展厅,进入二楼展室有个隔断,为先生的画室兼会客室,再往里走,映入眼帘右边玻璃柜内陈列的是先生生前用过的的文房四宝、出版的书籍、见于报刊的各类文章和艺术成果;左边玻璃墙壁里悬挂展示着先生的书画篆刻遗作约50余幅,内容丰富,让我流连。

  胡寄樵先生及安庆唐大笠和冯仲华三位书法家,乃草圣林散之先生生前得意门生。以我个人的视角观察,散老似乎对胡寄樵偏爱有加。我在艺术馆陈列的作品、文章和遗物中彷佛找到了答案。

  我之窥见,胡寄樵先生几乎是个全才。他的书法作品中有散之老的痕迹,神似,但又不像唐、冯二位更有林散之书法的形。他的作品有他自己的风格和语言。先生通甲骨、大篆,鼎文,这为他的篆刻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观先生的真、草、隶、篆,字字有出处,线条有风骨,作品的间架结构、章法布局和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求真追求让我感受至深,油然心生深深敬意。当我几次靠近挂在厚厚玻璃幕墙里先生生前的照片时,先生那包满天庭,慈眉善目,满面笑容,让我察觉到他无穷的智慧和魅力。我仿佛听到先生似在和我缓缓聊天,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先生是在教导我多看书、勤临碑帖。

  胡寄樵先生不仅精于书法篆刻,他的画也非同一般,笔墨里有黄宾虹的味道。先生的文笔也十分了得!观橱窗里陈列的部分先生出版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让我联想起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流。”

  那天下午,我漫步于先生的艺术馆里来回仔细地观看,犹如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一时心动,竟不畏班门弄斧,拿起毛笔,我在馆里的册页上写下了“遗风尚存”四个字。先生的一对儿女,陪我在馆里度过了难忘的两个小时。胡铭还送了我两本书,一本是由已故著名书法家林筱之先生题写书名《纪念胡寄樵先生文集》,另一本是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胡寄樵书法篆刻集》。

  冬 泳

  我是一名冬泳爱好者,在长江里冬泳有过数次。上一次还是在2007年的那个寒冷的冬天,是我出差宜昌开会的时候。

  每次我外出的时候都会带上泳具的,这次夫人同行更不例外。她支持我冬泳。冬泳能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还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心理健康。冬泳号称是血管体操,有益于身心健康。

  受邀参加同步悦读首期写作研习班,我提前一天来到宜城走亲访友。言谈中得知,亲戚家门口的沿江中路江边的大渡口码头边上,早上和下午就有冬泳爱好者在长江里游泳。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冬泳,让我从中找到了快乐,它使我得到了身心健康。

  翌日,初冬的清晨,室外寒风瑟瑟,天空还没大亮,我驾车妻陪同离开安庆大酒店,二十分钟不到赶到江边,停稳车,穿过留有过道的堤防防洪门,老远的我就看到了,堤坝上书有白边红底的方宋美术大字“安庆长江冬泳基地”。八个醒目的大字,每个字足有一米见方。

  冬泳,这项有趣且极具挑战性的运动,我在这条路上已经行走了二十一年。

  多年来,我已习惯成自然。在家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雨无阻;外出时,总会寻找安全可行、适合自己的地方去试水。境外的波多黎各、夏威夷、圣彼得堡、黑海、挪威;国内的宜昌、万佛湖、花亭湖、鸭绿江、泰山脚下……所到之处,也都留下了我的记忆。

  宜城,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曾在菱湖游过。昨天我打车去亲戚家吃饭时,出租车司机告诉我,现在管理严了,如今菱湖禁止下湖游泳。

  当我们顺着石阶来到江边,更衣准备下水的时候,江边有四位男、女冬泳爱好者已经起水擦身更衣。他们见到我,有笑脸相迎,有和我打招呼。其中一位男士见我使用的是写有“安庆大酒店”的提兜,好奇地问我,“你是外地人?”当他得知我来自马鞍山后,他接着说道:“哦!马鞍山好地方!我大哥华东治金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前生)一毕业就被分到了马钢。”我们越说越近,我问他冬泳多少年了,他告诉我,他游了十年了。我问他今年多大年纪了?他让我喊他小王,原来他竟小我近二十岁。

  知书达理的小王,看我走向江边水域,善意地提醒我千万别往长江中间游。长江水面过往的船只川流不息,危险!并将他用的“跟屁虫”(野外河塘游泳用的浮球)给我使用。他一直目送我试水,游向远处。他见我游了大约有一刻钟时间了,竟大声的喊我该起水了!我上岸后,小王并将他的棉制套衣(野外游泳时用于更换泳衣的自制简易衣裙)给我套上换泳裤。我在换衣服的时候他告诉我,今天早上室外气温八度,江面水温是14.5度。

  立冬虽数日,今日才见寒。宜城江边偶遇冬泳朋友,虽然我身处异地他乡,彼此短时间的相处,他们的行为和句句暖心的话语,不禁让我想起费翔那首耳熟能详《冬天里一把火》,“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

  “人生何处不风景?”我和小王站在寒风凛冽的长江边,愉快地合影并互加了微信。

  后记:就在我记下宜城四件难忘的故事后,大联文友给我发来了一条微信,让我提供邮寄地址,准备给我邮寄一本由他编校、其父陈钧成先生著作的《宜城往事》。收到书后,我迫不急待地拆封翻阅起来,这本《宜城往事》不仅是一本地方历史风物志,记载了民国时期安庆的社会风貌,也是一本家族史、个人史,很多不为人知的史料弥补着正史的空隙。原来大联父子俩都是文人,大联在书封面题签和其父陈钧成老先生的书法插页,让我目不转晴,好字啊!

  一趟轻松愉快的文化之旅,让我再次领略古都宜城的人和事,回味无穷,难以忘怀。“天涯无处不芳草。”苏轼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流传了近千年,恰好表达了我此时的心情。我得抽时间仔细地去拜读陈钧成先生的著作,通过一本书,了解一座城。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