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当中,孔子是一个满口之乎者也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我估计很多人和我有同感。近期,先后阅读鲍鹏山、李元、钱穆三位先生从不同视角撰写的《孔子传》之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孔子不仅仅是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还是个运动爱好者,而且还是一个运动健将,运动达人。
爬山,是一个运动项目,是现代人休闲生活的一种方式,更是旅游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孔子喜欢爬山。孔子爬山爬出人生高度和政治视野。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多次携众弟子登临泰山,调研周国礼制,为鲁国的封禅礼制而爬山。据史料记载,秦皇汉武以来有史可查的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隋文帝杨坚、唐高宗李治、宋真宗赵恒、清圣祖玄烨等12位帝王来祭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炫耀其文治武功,太平盛世。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封禅泰山第一人。孔子登上泰山俯瞰鲁国、远眺群山,站在那“五岳之尊”的石上,微风吹拂他那长袍,胸怀天下的格局和气势浮现在我眼前,绝对超过了杜甫笔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我们登山,看的是风景。孔子登山,不仅看风景,更是明道理。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意思是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和持之以恒、自觉自愿的深刻道理。
举重,是一个体育项目。1891年,首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于英国伦敦举行。1896年,举重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民族形式的举重活动,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时代就有记录,当时以举大刀、石担、石锁等来比拚臂力,电视上大家看的最多的是“举鼎”。从晋代至清代,举重均列为武考项目。春秋时期没有举重比赛,如果有的话,我估计孔子他应该是全国的举重冠军。《吕氏春秋》上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古代那城门放闸时,据说有2000斤,孔子用双手就把它举起来。说来有点夸张,但也说明孔子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文弱书生,他力大无比。古代栓城门的那个木柱子,很大很粗很长,一般开门的时候要有两三个,甚至三四个士兵把它抬起来,但是孔子他一个人就能够把这根木头举起来,可见他的“抓举”力量很大。
射箭,原始社会人类狩猎和战争的手段,在现代是一种体育项目,也是一种娱乐项目。中国殷代甲骨文上曾有“矰”的记载,矰就是箭,是一种猎鸟的射具。在没有枪的时代,箭是最好的作战武器。2022年9月3日,香港歌坛巨星、天王刘德华先生举办了一场线上演唱会,当时在线上观看的观众超过3.5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线上观看刘德华的演唱会?因为他是天王,他歌唱的好,大家崇拜他。孔子的箭术超群,同样有很多人崇拜他。孔子曾举办过一次个人表演赛,不是唱歌,是射箭。射箭在当时那个朝代来说是非常流行的。战争年代嘛,男人都要学会射箭。孔子举办的射箭表演,吸引了很多人来参观。《礼记射义》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也就是说,观看孔子射箭表演的观众,里三层外三层把矍相之圃围的水泄不通,犹如一堵厚厚的城墙,可见孔子箭术超群,吸人眼球、圈粉无数。孔子自己也自豪的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意思是说,其它的比不过你们,要比就比射箭。对于射箭,孔子还是很自信的。
马术,百度是这样解释的:是一种人和动物共同完成的比赛,需要骑手和马经过多年的训练,在赛场上展现优雅、胆量、敏捷和速度。孔子擅长驾马车,应该可以理解为马术技巧比较熟练。古代称骑马为“执御”。孔子周游列国,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孔子自己亲自驾车,可见他的“执御”技术也挺不错。《论语·子罕》记载,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执御”,也就是驾车,纵横驰骋,涉猎广远,需要广博的知识,属于博学多才型人才;“执射”,也就是射箭,目标明确,心无旁骛,需要专门的技能,属于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型人才。孔子说,假如在“执御与执射”两者之间来做选择,“我当一个博学的通才呢?还是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我宁愿成为一名博学的通才!”孔子巧妙而幽默的回答了达巷党人关于“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问题。我们知道驾马车这是个体力活,是很辛苦的。我们经常讲舟车劳顿、颠沛流离,足以证明其中的辛苦。那个时候没有高铁和飞机,要是有的话,我估计孔子他也会开飞机和高铁。因为他“博学”,身体又很好,说不定还能成为宇航员,乘坐神舟飞船遨翔太空。
因为各种体育运动,造就了孔子健强的体质,有超人的耐饥渴能力。这里分两段来说,先说说孔子周游列国的经费问题。孔子周游列国,经费基本上是弟子中的首富子贡财团赞助。子贡也就是端木赐,靠做国际贸易发达起来。子贡财团在曹国与鲁国,以及其他周边国家之间从事国际贸易,“臆则屡中”,每次投资都能准确地估算到市场的走向,果断投入,屡次命中利润最高点,获取高额的利润。子贡的学术地位不如颜回、子思,但在危难时刻、重要关头,孔子最信任、最大的依靠却是子贡。孔子周游列国,实际上是在宣传他的文化和思想,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每次出国讲学都是“结驷连骑”、“束帛之币”,浩浩荡荡的豪华车队和海量的资金。文化是核心,财富是前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孔子还在准备讲稿的时候,以子贡为首的财富集团就已经在路上了。《史记》赞叹说:“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在当时,子贡的国际地位,我觉得比孔子还高。因为天下诸侯都与子贡平起平坐,称兄道弟。游说鲁国周边,最后保住了鲁国的也是子贡。保住了鲁国,也就保住了孔子和子贡财团的大本营。除了子贡财团的赞助,孔子的讲课费也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因为他毕竟要养活三千弟子。那个时候没有支付宝,没有微信,货币交易困难。有的时候,子贡财团没有及时跟上,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是靠孔子的讲课费维持这个庞大的“思想文化宣讲团”的日常生活了。到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喜欢并接受他的文化思想,就会奖励他衣食住行,但是如果一个国家不喜欢他的文化思想,会被认为是蛊惑人心、妖言惑众,不但不奖励他衣食住行,还会没收了他的随身物品,他只能靠乞讨过日子。
这里进入正题,说说孔子超人的耐饥渴能力。河南省淮阳县,是春秋时代陈国的国都,被历代帝王称为“开物成务”的风水宝地。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搜神记》等典籍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曾三次来到陈国,在南坛湖边的高台上收授门徒,宣传自己的礼教思想和儒家治国之道。由于陈国是一个小国,当时的国君陈湣公又很平庸,经常被吴楚两大强国欺凌,所以孔子在陈国也没获得什么成就。楚昭王派人到陈国邀请孔子到楚国讲学。陈国和蔡国的大夫们相聚谋划说:“孔子是一代圣贤,如果被楚国重用,那我们陈、蔡两国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共同发兵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南坛湖边的这座高台上,不让离开,也不给食物。孔子师徒被困了7天,断粮七天,连粗劣的饭食都吃不到,随从的很多人都相继饿倒或离开。无奈之下,孔子只好叫弟子们采蒲草的根为食物。众人靠着蒲草根过了七天,岸上的百姓以为他们不吃不喝也能活下来,而且看到孔子依然在诵史讲学,抚琴歌咏,于是把他尊为真“圣人”,这就是“绝粮七日、弦歌不止”典故的由来。七天后,子贡到楚国请来救兵,孔子师徒才得以解围。也就是说孔子饿了七天,饿了七天仍然保持精力旺盛,而且还“弦歌不止”,充分证明他的体格非常的健壮。就我这体质,饿上两天,都会晕倒。不得不佩服孔子的耐饥渴能力。
前面讲到孔子“执御”而“博学”,还得讲讲他作为“万世师表”的才能。我们的语文老师只教我们语文,数学老师只教我们数学,物理老师只教我们物理。孔子不一样,他一个人要教六门学科,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礼就是礼仪,包括我们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乐就是音乐和舞蹈;射就是射箭;御就是驾马车;书就是书法、写字;数类似于现在的数学课。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自己不会的就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孔子他教六门学科,也就是说,这六门学科他都会。而这六门学科里面有两门半学科,都可以归在体育课程里,占42%。“射、御”两门肯定是体育课程,乐里面的舞蹈算得上是半门体育课。可见,孔子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位大教育家。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短短三十八个字,史上最短的一篇自传,却几乎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向往之的完美人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所达到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两千五百多年来,不断被阐发,不断激励着每一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