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锦屏县东部的绿色林海中,坐落着一座已有600 多年历史的明代军事边城——隆里古城。
这座古城以其神秘而独特的花脸龙灯表演而闻名于世。每年的元宵佳节,隆里古城都会举办大型的花脸龙表演,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独具魅力的民间活动。
隆里古城,也是中国西南古代军事城镇保存最完好的军事城池之一。虽然它处于苗侗文化的腹地,但却保持着鲜明的汉文化色彩,形成了一座“汉文化孤岛”。这座古城保存着明清时期的格局和民居建筑群,在全国独一无二,被称为“中原余音,南疆锦绣”。
隆里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当时设立了龙里千户守御所,属于湖广都司五开卫,1000余名官兵被派来屯垦戍边,他们的后裔世世代代以军人身份居住在这里,同时也从事农业生产。经过600多年的嬗变,这里形成了一个以汉人为主的集军事防御村落为一体的古城镇。
玩龙是流传在民间的一项传统活动,而隆里古城的人们玩的龙则是独具特色的“花脸龙”。花脸龙是一种独特多姿、别具一格的龙形表演,这个传统已经流传了数百年,不分男女老幼,每年的元宵节都能看到隆里人玩花脸龙,从未间断。因此,隆里被誉为“花脸龙”的故乡。
花脸龙的取材于传统剧目《兰季子会大哥》,此剧目可以追溯到宋朝建国初期的一个民间传说,这个传说以蓝季子(赵匡胤的结拜兄弟)会大哥(赵匡胤)(又名戏皇嫂)为主角。在玩花脸龙时,每个扛龙者都会装扮成兰季子结拜时的十二兄弟以及其他英雄人物,他们的脸上涂满五彩的脸谱。其中扛龙尾的人会用锅烟或戏剧油彩来涂抹脸面,身上则敞开半截上衣,下身一边挽高裤脚,露出赤裸的大腿,手里拿着糯米粑粑和草把,背着竹篓,头上戴着尾辫和草箍,脚穿草鞋,表演时游街巡游,经过人们会用草把洒一下水,用糯米粑涂抹人脸。有幸吃到这位扛龙尾者抹的“糯米粑粑”或被他洒水的人会得到神秘的好运和平安,被称为“太上老君的炼丹粑”和“观世音菩萨的净水”。这种神奇的传统相信能消除百病,四季平安,带来吉祥和好运。
随着时间的推移,隆里花脸龙的传统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创新。如今,隆里的花脸龙已融入许多新的套路,花样造型已经发展到了20种,包括中国龙、串花龙、滚地龙、二龙抱柱、双龙戏珠、青龙翻身、黄龙吐丝、蛟龙亮尾、天龙穿雾、大盘龙、小盘龙、梅花龙、蝴蝶龙、下海龙、龙船龙、盘树龙等等。这些花样丰富、精彩纷呈的舞龙表演让人目不暇接,充满生动活力,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欣赏乐趣。
隆里古城的舞龙文化独特而珍贵。2002年,隆里乡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舞龙艺术之乡”。2005年隆里花脸龙被列入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称号的授予证明了隆里舞龙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的重要地位。甚至连挪威王国驻华大使白山先生都在看过隆里舞龙表演后表示:“我在世界上看过许多地方舞龙,但隆里舞的龙特别有劲,栩栩如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才是中国民间真正的传统舞龙。”
走在隆里古城的街道上,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老街上的古老城楼,青石板路上斑驳的痕迹,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即使是旧泥催新芽、旧瓶插新花的场景,也展现着隆里古城的生活态度——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延续着文化的魂。
隆里的花脸龙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民间传统活动,更是一种对本土文化的坚守。在这个社会变迁迅速的时代,我们不能丢了文化这个魂。传统活动的举办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延续历史文脉,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乡土的气息,感受到传统的力量。
隆里的花脸龙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如同一首古老的诗篇,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展现出独特而多样的舞龙表演。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价值,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进乡土、走进传统,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之处。
隆里的花脸龙文化就像一面镜子,让人们反思自己所处的时代。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样性中,我们是否还能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隆里的花脸龙文化告诉我们,即使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自己的根源,找到那份扎根于土地的魂灵。
隆里古城,充满汉文化色彩的奇观,它在苗侗文化的影响下,独立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格局。这种“汉文化孤岛”的现象为花脸龙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沃土。花脸龙的“张扬”表现散发着浓厚的神秘色彩,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传统的坚守。当我们走进隆里古城,感受到花脸龙的绚丽和历史的沉淀,我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与历史相亲相近。在欢乐的氛围中,我们能够看到扛龙者们的笑容,感受到他们的投入和激情。他们不仅仅是表演者,更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当舞龙的锣鼓声响起,当五彩脸谱在阳光下闪耀,当龙尾舞动起来,我们仿佛置身于童年时的欢乐场景,感受到了纯真和快乐。这种情感体验能够打开我们的心扉,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关注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在隆里古城的街道上,我们可以看到老年人们坐在门前晒太阳,聚在一起分享着往日的记忆。他们是这座古城的见证者,也是花脸龙传统的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将这段历史传递给下一代。他们教育着年轻人们,让他们理解和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之得以传承和发展。
其实,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我们可以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传统文化的价值,让它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意义和色彩。正如隆里的花脸龙文化,它不仅在元宵节这一特定时刻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更是隆里古城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传统的尊重和热爱,他们以花脸龙为媒介,传递着对历史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许。
花脸龙的表演形式多样,从中国龙、串花龙到盘树龙等各种造型,每一种龙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象征。它们在舞动的过程中,展现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无论是龙的身姿曼妙地舞动,还是扛龙者们的表情和动作,都彰显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厚意。
而在隆里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乡土的气息。古老的城楼、青石板路、旧泥催新芽,这些都是古城的见证者,见证着隆里人民奋斗和努力的历程。隆里的花脸龙文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隆里人民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自豪,也是他们守护传统的决心和信念。
走进隆里古城,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在这里,我们可以聆听到古老的故事,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隆里的花脸龙文化让我们反思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追逐着新潮的时尚和流行的潮流。然而,正是传统文化才是我们的根和灵魂,它赋予我们独特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感。
通过参与元宵玩龙的活动,我们不仅仅是在娱乐自己,更是在回忆和感受着历史。每一次舞动的龙尾,每一次欢呼的掌声,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和传承。
漫步在隆里的古街小巷中,古城背后厚重的故事和浓郁的人文情怀洋溢在人们的脸上,飘荡在古院落的飞檐翘角上,烙刻每片青砖黛瓦上。街边的人们,男女老少,他们都是花脸龙的演员,随便拉出来都能舞,入舞并能入情,他们每个人的心中仍然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他们将自己的经历和故事通过表演的形式传递和传承,彰显传统文化的珍贵和意义。
在触摸传统中延续文脉,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隆里古城作为汉文化的孤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参考,让我们意识到守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这个现代社会中,我们追求的是物质和快乐,但我们也要明白,只有在传统文化的庇护下,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隆里的花脸龙文化正是为了守护传统而存在的。它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望。通过参与元宵玩龙的活动,我们不仅仅是观看一场表演,更是参与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中。
走在隆里古城的街头巷尾,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回到了古代的军事城池。沿路的古老建筑、青石板路和斑驳的墙壁,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记录着隆里人民的故事和努力,也见证着隆里古城的嬗变。
在这个少数民族地区,隆里古城的汉文化得以保存完好。它是汉族文化与苗侗文化的交融,也是两种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长的见证。正因为这种特殊性,隆里被誉为“汉文化孤岛”的奇观。在这里,汉族文化得以独立发展,继承了明清时期的格局和民居建筑,保留了汉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表演中,扛龙者们将自己的脸上绘上五彩的脸谱,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生、旦、净、末、丑,展现了丰富的戏剧性。他们扛着巨大的龙身,舞动起来,犹如苍龙翻滚。锣鼓喧天,人声沸腾,整个古城都被装扮成了一个巨大的剧场,充满了欢快和喜庆的氛围。
这些扛龙者们不仅仅是在表演,更是在传承和展示这一传统文化。他们用最真实的方式,将历史和文化传递给每一位观众。通过他们的表演,我们能够感受到汉族文化的独特之处,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渴望寻找一份内心的宁静和情感的寄托。而隆里古城的花脸龙表演正能够满足这个需求。它让我们在欢笑声中重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们感受到那种独特的乡土气息。
在隆里古城的街道上行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青石板路铺就的古老街道,古朴的建筑风格,以及随处可见的花脸龙元素,都让人沉醉其中。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氛围,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花脸龙表演真正的魅力在于它的细节。不论是龙身的造型还是扛龙者脸上的脸谱,都展现出精湛的艺术技巧。整个表演过程中,舞龙者们用身体和表情诠释着龙的神韵,使得整个舞台栩栩如生,仿佛一幅活生生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
生活本就是一半烟火,一半诗意。走在隆里古城,满满的都是故事,不管是古老的城楼,斑驳的青石板路,还是旧泥催新芽,旧瓶插新花,每一处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故事。
600年的传承,600年的演绎。隆里花脸龙,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象征。这份美妙的舞蹈,以及隆里古城中浓郁的汉文化氛围,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