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流年】老周种瓜(散文)

作者:惊涛拍浪   发表于:
浏览:22次    字数:2873  原创
级别: 站内管理   总稿:27839篇,  月稿:0
  老周是施工方派驻工地的一名管理人员,第一次遇见他是在去年八月,体训馆开工的日子。那天,万里无云,天空湛蓝,工地现场整齐划一停放着十几辆装载车,还有两台披红挂绿、蓄势待发的挖掘机,场地中央烟花和鞭炮摆放一地,五颜六色的旗帜插满四周,缤纷飘扬,呈现出一派热闹、欢腾的气氛。作为建设方代表,我应邀到场并见证了这个简单、质朴的开工仪式。

  九点十八分,一个吉利的时间节点,接到开工指令,一名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的男子快步跑到场地中央,用冒着火星的烟头点燃烟花和鞭炮。瞬间,鞭炮噼里啪啦地响起,烟花直指云霄,在空中傲然绽放,一片姹紫嫣红。男子的身影在弥漫的硝烟中不停地来回穿梭,一串串鞭炮、一筒筒烟花被依次点燃。挖掘机、装载机在烟花、爆竹声中轰隆隆地开动起来,场面热闹、嘈杂。此时,我的注意力集中在挖掘机上,无暇顾及这个像农民工一样的男子。

  随着工程的进展,我去工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每次在工地都能见到开工那天燃放烟花的黑瘦男子。他时常在面前转悠,或是递矿泉水,或是搬椅子。我纳闷,现在农民工都这么活泛、热情的吗?接触多了,才知道男子大名叫周天乐,负责看管工地和建筑材料,也是工地一名管理人员。他年龄约五十六七岁,像个小老头,淳朴憨厚,我便叫他老周。老周不但守工地、管材料,像协调农民工干活等杂七杂八的事也归他负责,是个闲不住的人。

  老周性格乐观、开朗。闲聊时,他主动把自己的“光荣历史”毫无保留娓娓道来。与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他年轻时放过牛,犁过田,后来又做过泥工,帮村民砌墙盖房子,赚点手工钱。一门手艺在手,吃喝不用愁,原本以为生活就这样了,可外面的世界变化太快,让他始料未及。

  进入二十一世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随着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县域不断发展扩大,他的村庄整体纳入城区规划,土地被政府征收。另外为了给子女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大部分农民都进城买房,农村泥工活越来越少。

  老周不但成了新时期的失地农民,而且他所从事的泥工活在农村鲜有市场。失去主要经济来源,生活渐渐捉襟见肘,他不得不另谋出路。穷则思变,困则谋通,见有人种西瓜赚钱,他有样学样,去到离家较远的外埠乡村,从村民手中流转了二十亩土地种瓜。

  老周初种西瓜没有多少经验,他勤学好问,不但虚心向老瓜农请教,还向技术专家学习种瓜技术,由不会到会,慢慢地积累种瓜经验。整地、搭棚、育苗、剪枝、施肥、打药,基本上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地里,以瓜棚为家。种瓜又苦又累,特别是夏天收获的季节,瓜棚像个大蒸笼,在里面摘西瓜就像洗桑拿。整个夏季,他没有停歇,天天汗流浃背,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虽然辛苦,但见一个个西瓜被瓜贩装车拖走,换成一沓沓钞票,别提有多开心。老周种瓜一干就是七八年,流转的土地由最初的二十亩到后来六十多亩,他也由种瓜菜鸟磨炼成种瓜能手。

  工地新建的运动场东侧有块空地,暂无建设规划。老周对这块地垂涎许久,几次三番向我提出想用这块地种瓜。真是干一行爱一行,老周与种瓜结缘多年,走到哪里都心心念念不忘重操旧业,竟然想起在工地种瓜,可谓梦寐难忘。运动场周边搭设瓜棚有碍观瞻,可面对老周痴迷种瓜的热忱,拒绝于心不忍。考虑瓜期也就几个月,影响不大,建议他少种点。

  老周利用管理工地闲暇时间,在空地上开始忙碌着种瓜的事。首先在平坦处量出长三十米,宽四米五的地块作为瓜地,大概也就两分地。他这是遵照我的建议,真的少种一点,仅搭设一个瓜棚。和我料想的一样,老周热中种瓜不为卖钱,完全是兴趣使然。

  其次是整地。老周从家里搬来锈迹斑斑的旋耕机(一种刨地、碎土的设备),旋耕机极其简易,在一台小型柴油机下面装有两个刨地的刀片轮子,后面安装两个把手,作业时一个人推着走即可。小时候我在老家从未见过这种设备,应该是在我参加工作之后才发明的。老周推着旋耕机像牛犁地一样在瓜地来回转圈,一遍又一遍,板实的红壤土被旋耕机反复刨松、碾碎,直到碾成可栽培瓜苗的细土。

  再次是搭设瓜棚。搭瓜棚用到的材料有毛竹和薄膜,恰好运动场往东一百米处有片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竹林。为支持老周种瓜“事业”,我向管理人员要了十多根粗壮的老毛竹。老周将毛竹均等破开,削成长短一致的竹片。而后将削好的一根根竹片穹起弯成拱形,两头分别插入瓜地两侧,竹片间距约一米,拱顶与地面高度保持一米八左右,远远看去像一道道彩虹。再在连成一体的拱形竹架上铺盖薄膜,同时培土将两侧薄膜埋入土中,压紧压实,预防被风刮跑。抽闲忙活了两三天,瓜棚搭设基本完工,老周左瞧瞧,右摸摸,笑脸盈盈,对自己的“杰作”还算满意。

  瓜棚搭好,之后是育苗和植栽。老周事先准备好营养钵,播种、浇水、施肥,精心培育瓜苗。植栽前,先整地起垄,一个瓜棚分左右两垄,中间留有人行过道。为使地垄土壤保温保湿,老周特意买来地膜加以覆盖。待瓜苗长至三片叶时,从营养钵里挑选翠绿、壮实的秧苗植栽到地垄上,每株瓜苗间距约四十厘米。

  几天后,我去参观老周的瓜地。走进瓜棚,只见两排瓜苗就像两根平行线,葱葱茏茏,瓜苗开始长出藤蔓,一簇簇,一丛丛,竞相开枝散叶。我不由赞叹:“几天时间就长出瓜藤来了,也太快了吧。”老周背着喷雾器,将喷头顶破地膜,伸到瓜苗根部,边喷边得意起来:“你看我每天给这些秧苗浇水、施肥,照顾自己的孩子也没有这样用心过,能不长快吗?”

  老周介绍,种瓜最关键的还是护理,平时不但要浇水、施肥、打药,还要剪枝、授粉、疏果。西瓜藤蔓长到四五十厘米的时候就要剪枝,一株苗只留三根藤,多余的藤必须剪除。四十天之后,藤蔓陆续开花,花期如果没有蜜蜂授粉,还需要采取人工授粉。老周继续说,为平衡营养,一根藤最多留两个瓜,品质差的瓜必须疏掉,不然影响西瓜品质和产量。

  有一天,老周打来电话,邀请我到工地吃西瓜。说老实话,我早就想品尝老周种的西瓜,看他是否配得上“种瓜能手”这个称号。当我进入工棚,映入眼帘的是二十多个绿油油、圆滚滚的大西瓜躺在地上,几名施工人员正美滋滋地品尝着西瓜。

  我接过老周递来的一瓤西瓜,轻轻咬上一口鲜红的果肉,酥脆甜爽,果香诱人。我笑问:“老周,西瓜这么甜,是不是打了甜蜜素。”他得意道:“绝对没有,主要是西瓜品种和施肥的问题。”老周对选西瓜品种很有经验,知道什么瓜甜,什么瓜不容易裂。老周边吃边介绍,前几年他一直种美都西瓜,美都西瓜植株生长旺盛,属早中熟品种,果实呈圆球形,个头适中,皮薄耐裂,甘甜爽口。老周还说,种瓜几年他练就了一项绝活,只要用手轻轻地敲西瓜,再轻拍两下,听响声,感受手掌的振动,便能分辨出生瓜还是熟瓜,屡试不爽。说着便拿起西瓜试验起来。

  闲谈余犹未尽。临走时,老周让每人抱两个西瓜回去。我们也不谦让,乐呵呵地抱起西瓜,像领福利。

  后来去工地时,经常见老周亲自切西瓜分给大家吃。特别是汗流浃背的农民工,他们吃上一口甜爽多汁的西瓜,真是甜在嘴里,美在心上。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老周收获的不仅是甘甜的西瓜,还有我们为他的无私和善良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情。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林翠华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大学生活

    查看更多大学生活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