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精品散文集,慢慢读,细细品,阅读的时光仿佛化作阵阵和风了。在时间的旷野里,风掠过乡村、家园、田野、山河、荒原,风便是和风,风里便飘荡着岁月的味道。这味道,有历史的沧桑,有文化的厚重,有哲思的深刻,有暖人的温馨;这味道,灵动鲜活,浸润心田,化育人文,滋养生命。读何述强散文集《时间之野》,便是这般感觉。
作家在中越边境乡村扶贫,那里显然也有故乡的影子。这些影子,唤醒了作家满是草露芬芳的记忆。作为下乡扶贫干部,作家组织捐资修筑了一条“青年作家路”,为刻一块路碑,众人上山抬石的场面,触动了人们阔别已久的乡村劳动记忆。而这个自古就不乏金石之声的乡村,现时却找不到一位刻碑人,从外地寻来一名石匠在村上刻碑,村民从四面八方过来,深情围观,遥远的记忆瞬间激活。这是《隐伏的村庄》里的情节。这情节,像是在时光隧道上划开的一个豁口,可以透视时间的分野。
人们追赶时间与效率,殊不知却弄丢了时光里的许多珍贵事物,那些赖以谋生的技艺与工具,也难免被时光打落。当这些事物再次进入生活现场,人们才惊奇地发现,那些事物竟如此温暖美好,让人怀念。同样温暖美好的,还有泥巴墙、青瓦房以及那些与古树、山水融为一体的老旧建筑,它们构成了一个个隐伏的村庄,隐伏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城市生活的背后和记忆的底层。隐伏在作家记忆深处的,还有晃动在童年旷野里的时间鞭影、母亲生命历程中那幢亮堂堂的房子、三伯于月光下抖出的那团白雾、曾祖父友人赠送的那只名叫宝来的灵犬……随着时光的流逝,它们也变得日渐隐秘、邈远。太多温暖的事物已被岁月挤压在时光的隧道里,就像一条条承重的弹簧,那些被挤压着的温暖,在某些时刻猛地窜将出来,绽放出飞花溅玉般的美。
行走在时间的旷野里,一个或许只是偶然的契机,许多事物便和着作家的思考与情怀从笔端喷涌而出。譬如那块红墙里的青砖、那些躺在荒野坟碑上的文字、乌雷的那场雨、那些被一位老教师花了十七年时间书写到竹简上去的经典,它们都是氤氲着岁月味道的事物。更有一些事件、人物或场景,譬如那条叫作湘江的红色河流,那张永远鲜活在湘江岸边俊秀刚毅的脸庞,还有令人憧憬的平陆运河里晶莹透亮的河水,它们仿佛一道电光,照彻许多事物,也照彻心灵,惊心动魂。
岁月的味道是鲜活的,会从生活的各个角落弥漫出来,氤氲濡面,诗意绵然。《江山诗意此中藏》就是一些承载着诗意的事物。它们有的打着岁月的印记,有的则把岁月的光华完全融入其中而不着痕迹,以“脉”的形式穿越时空,横亘古今。正如《木坡村的温暖火塘》所写:“当我们享受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过上越来越便捷的生活的时候,在古老的村庄,古老的庙里,一个寂寞的守庙人,还有一群老人,他们下着象棋,就着冒烟的树蔸烤火,甚至被火烟熏得眼睛红红的,但是他们也在聆听着时代的声音,他们也在关心着农村的发展和变迁,他们用树枝在地上写字,坚守着一份如此古老的事业。”
山河本是一本书,书中写满绵密的诗意。红水河是诗性的,河水淘洗过的天峨山水彩石也是诗性的;三江的侗天湖也是诗意满满;大化七百㟖飘满酒香的艰难而快乐的生存、绵延,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传奇。读此辑文章,便是在诗意里徜徉。
文学是懒人的事,此“懒”并非懒惰,是“懒”而不“惰”,拒绝浮躁。在何述强的散文世界里,述历史、谈文化、诠事理,典籍掌故总是随手拈来,不掉书袋,融会贯通。风物景致文章,一旦自其笔端泉涌成篇,一事一物,来龙去脉,清清朗朗,文化源流,汩汩滔滔,谈古论今,状物述微,汪洋恣肆间,岁月的味道浓郁芬芳。对尚不熟悉的景点风物,不会匆匆走笔写就,而是先探清其幽微、弄明其究竟,然后再诉诸文字。《灵渠梦寻》是他在三次探访之后写下的,让情感在数度深情打量中积淀,生出“历史的滋味是沉淀出来的,需要时间,岁月,日光月光,风风雨雨,像流水一样淘洗,锤磨”的妙悟,并将对父亲的深切思念融汇其间,化成情感的潮水流淌于字里行间。《认出你的混茫》是他在两次游历之后才认出五皇山混茫的诗意;《千秋眉眼龙江河》更是他数载临江而居的产物。何述强说:“懒人才能把文学做好。”这是有其深刻的哲学内涵的。因为“懒人敢于把收集到的素材晒干水”“把作品的生产期拉长,实则是为了让作品在成型过程中吸收更多的天地日月精华。”而且“懒人喜欢悠悠梦寐,是为了养成闲散自由的心态,像篱笆上的瓜藤,开花结果自有其时,用口号喊不出来。”
好作品光靠感性是立不起来的,还要靠文章的灵魂。《时间之野》共收录37篇散文,让这些作品“立”起来的,是文中书写过程中灵光一闪的妙悟,是叙写描摹中水到渠成的哲理阐释,这些妙悟哲思便是文章的灵魂。
在三个小辑之后,另有《刀锋上的光芒》,是精思妙悟小辑,是谈文论道撷英,是哲学思辨光芒的闪现。每则寥寥数语,却有醍醐灌顶的效果,读之,或茅塞顿开,或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