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胆怯”是最厉害的武器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37次    字数:6908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陈礼贤

  读史劄记(24)

  有个成语叫“大勇若怯”,意思是,最勇敢的人看其外表却好像很胆怯的样子。这种大勇若怯的人,《史记》当中写了好几个,如李牧示怯以骄敌之心,魏勃示怯而免死。表面看,他们是“胆小鬼”,实际上,他们是藏锋敛锷,以成大器。这是一种生存智慧。

  孙膑:“能而示之不能”

  《孙子·计篇》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能而示之不能”,这就是“示怯”,本来能攻,故意装作不能攻;本来能守,故意装作不能守;有战斗力,故意装作没有战斗力。这是迷惑敌人,使敌人陷于被动的一种作战方法。孙膑在马陵击败其同窗庞涓,即用此法。

  《孙子吴起列传》载: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魏国与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后,急忙率军撤离韩国,赶回魏国东境阻击齐军,但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魏国腹地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以剽悍勇猛著称,他们一向看不起齐军,认为齐兵怯懦。善于作战的人,就要将计就计,因势利导,引诱他们轻敌上当。兵法上不是说么:每日急行军百里与敌人争利的,就会折损自己的上将军,急行军五十里与敌人争利的,部队会减员一半。我们就按这种思想去麻痹他们,我军进入魏境的第一天,在营地上设下给十万人做饭的炉灶,第二天设给五万人做饭的炉灶,第三天就只设给三万人做饭的炉灶。”庞涓追了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早就知道齐国人是胆小鬼,这才进入我魏国三天,士兵就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他下令甩开步兵,只和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算魏军的行程,天黑时可以赶到马陵。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两旁地势险要,可以埋伏军队,孙膑遂命万余名善射的齐兵埋伏在马陵道两旁,并叫人砍去路边一棵树的树皮,露出白木,上书“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与伏兵约定:“天黑之后,看见有人点火把,就一齐放箭。”庞涓果然当晚赶到马陵道,看到路边那棵树上好像写着字,就叫人点起火把去看,还没看完,埋在两旁的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顿时惊恐失措,大败溃乱。庞涓无计可施,自知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彻底击溃魏军,并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凯旋而归。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他写的《兵法》,也在世上广为流传。

  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孙膑紧紧抓住魏军一向看不起齐军,认为齐兵怯懦的心理,将计就半,精心谋划,定下减灶诱敌之计,造成在魏军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利用马陵有利地形,设伏聚歼,终于迫使庞涓自刎。

  赵奢示怯麻痹敌人

  赵奢,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奢率军奔袭作战,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

  《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秦伐韩(实为赵),军于阏与。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阏与之战中,秦军在围困阏与的同时,已经作了防止赵军出兵救援的准备。其一部向东直插武安(今河北武安县西南,在邯郸去阏与的通道上),以阻止赵军行动。秦军势盛,他们击鼓呐喊、耀武扬威的操练之声,把武安的屋瓦都震动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赵奢决定智取。为了隐蔽作战意图,他率部出邯郸三十里即坚壁不进,并严厉制止驰援武安的主张,他传令军中:“有谁来为军事进谏的,处死刑。”一名侦察敌情的军侯,请求立刻派兵救武安,赵奢马上将其斩首。他命令部队加固营垒,停留了二十八天没有向前推进,并在营区周围修筑了许多工事,造成赵军怯弱、唯保邯郸的假象。此时,“秦间来入”,秦国的间谍潜入赵军营区,赵奢等的就是这个,他要好好利用他,演一出反间计,因此,“赵奢善食而遣之”,赵奢佯作不知他就是间谍,命人用好菜好饭款待,然后把他打发走了。秦国间谍进了圈套而不自知,赶紧回去将探听到的情况汇报给秦军将领,秦将听后大喜:“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军离开国都才三十里就不敢前进了,而且还增修营垒,看样子,这阏与之地为我秦国所有了。于是放松警惕。可是,赵奢等秦国间谍离开之后,立即集合军队,“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他命令将士们卸下铠甲,快速向阏与进发,仅两天一夜就到达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秦军处于麻痹、松懈状态,赵军忽焉已至,这就是出其不意了。赵军筑好营垒后,秦军才听说赵军已到,如梦方醒,慌忙调集兵力赶来。这时,一个叫许历的军士来进谏:“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采纳他的建议,立刻发兵一万,抢占北山制高点。秦军后至,争夺北山不得上,在山下拥挤,乱成一团,“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奢指挥部队展开猛烈攻击,秦军溃败而去。阏与之困解除,赵奢的大军凯旋而归。

  阏与之战,赵军的目的本来是解阏与之围,却在距离邯郸三十里处驻军二十八日,并修筑工事,摆出畏惧秦军、仅求保住都城的消极姿态;赵军“示怯”,有效地迷惑了敌人,秦军因此轻视赵军,以至连北山这一制高点都没有占领,后来见赵军占据此山,方才明白过来,但是已经晚了。在迷惑敌军的同时,突然率军疾进,出其不意地长途奔袭,令敌人措手不及。此前,为使作战意图不被泄漏,赵奢严令不得议论军事,而此时,适时听取部下建议,严阵以待,迅速抢占有利地形。秦军本可以逸待劳,但因麻痹轻敌,又未占据有利地形,遂变主动为被动,最终大败。赵军取胜,精妙之处在于,通过示怯这一超出常规的行动来调动对方,从而打破原来的格局,获得取胜之机。

  此次战役,强秦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多年后仍不敢轻举妄动。班师回朝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被后人列为山东六国的八大名将之一。

  李牧示怯骄敌之心

  李牧,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战国末期,赵奢、蔺相如已死,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有“李牧死,赵国亡”的说法。

  《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领兵驻守在代地雁门郡一带,防备匈奴人的入侵。当时的情况是,赵国边地辽阔,又忙于中原征战,所以,面对强大的匈奴,李牧采取了安民养兵、巩固边防、积极练兵的方针和示敌以怯、骄其将卒、诱其深入的作战指导原则。他严戒备,不轻战,并明确规定:“如果有匈奴兵来袭击,要赶快退入我们的城堡工事,谁要是出去捕捉敌人,将处以斩刑。”结果匈奴人每次来犯,因为有烽火台及时报警,部队迅速地撤入营垒固守,决不出去迎战。所以好几年里,赵军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匈奴抢不到什么财物,又找不到与赵军交战的机会,往往盛气而来,扫兴而归。久而久之,匈奴人以为李牧怯战,是胆小鬼,就连赵国的边防官兵也认为自己的将军畏敌如虎,赵王还派人责备李牧,但李牧没有改变他的原则,还像过去一样“胆怯”……连续多年,匈奴人都一无所获,他们越发认为李牧是个胆小鬼。而在赵军,官兵们每天都受犒赏而无用武之地,都希望有作战的机会。李牧见条件已经成熟,便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他精选兵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严格的战前训练。为了引诱敌人,李牧故意“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股部队来袭,赵军佯作败退,甚至故意留一些人让匈奴掠去。匈奴单于不知有诈,但见赵国百姓满山遍野放牧,又见出击部队已有所获,遂率大批人马进犯。李牧见敌中计,一方面布下许多灵活多变的阵式迷惑敌人,一方面立即指挥部队张开两翼包抄过去,结果大破匈奴,杀掉十几万匈奴骑兵。接着又乘胜前进,灭了襜褴,打败东胡,降服林胡,匈奴单于也逃得远远的。此后十多年里,匈奴人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境的城镇。

  李牧长期与敌人周旋,一方面示敌以怯,骄其将卒,将麻痹敌人、诱其深入的战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蒙蔽了敌人,使其错误地判断形势;一方面养精蓄锐,韬光养晦,待时机成熟之后,以锐卒击怠兵,故而大获全胜。

  魏勃示怯免去一死

  《齐悼惠王世家》里有一个名叫魏勃的人,很有心计。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埽齐相舍人门外。相舍人怪之,以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埽,欲以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他想求见齐相曹参,因为家里穷没有财力去疏通关系,就经常起个大早去给曹参的舍人打扫门前的道路。那舍人感到奇怪,暗中观察,结果发现是魏勃干的。魏勃说:“我想拜见相君,没有门路,所以来给您扫地,想借此得到求见的机会。”舍人就带魏勃去拜见曹参,曹参也就将他收为舍人。这是一件事,他在没有任何财力,也没有任何外力帮助的情况下,达到了目的,可见他很会动脑筋,很有智谋。

  吕太后死后,齐王刘襄与中尉(主管齐国军事)魏勃谋划起兵,齐相召平阻止,发兵包围王宫。魏勃绐召平曰:“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没有朝廷的虎符,意即不能发兵)。而相君围王,固善。勃请为君将兵卫卫王(我请求替您领兵护卫齐王)。”召平信之,乃使魏勃将兵围王宫。勃既将兵,使围相府。召平曰:“嗟乎!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遂自杀。这是第二件事,魏勃以诈骗轻易得到召平信任,然后反过去围了相府,逼得召平自杀。

  这是第二件事,显见魏勃是有勇有谋的人。

  可是,有一回,这魏勃却胆小如鼠。事情是这样的:大将军灌婴听说,齐王造反最早是魏勃鼓动的,等到诛灭了吕氏之后,就派人把魏勃叫来,责问他为何要怂恿齐王造反。此事非小,搞不好会丢性命。看魏勃如何应对,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大人而后救火乎!”(家里着了火,哪里顾得着先报告大人而后才去救火呢)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灌将军熟视笑曰:“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乃罢魏勃。你看,魏勃就说了两句话,然后做出十分害怕的样子,站在那儿发抖,就这么的,灌将军就放了他。他以示怯的办法应付过去了,没费一点力气。实际上,魏勃把灌将军给骗了。他知道灌婴非常忌恨他的勇,这才饰诈以脱祸。他假装十分胆怯,“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演得真像,看起来他还有话要说,可是恐惧得说不出来,嘴巴抖抖索索动了半天,“终无他语”。仔细体会,妙不可言。灌将军是久经沙场的人,可能怕他有诈吧,“熟视”,盯着他看了好一阵,结果还是被他给骗过去了,以为他真是胆怯,于是笑着说:听说魏勃很勇敢,我看不过是个极平庸的胆小鬼,能有什么作为啊!于是不治他的罪了,放了他。连江湖上的老手都给骗了,这就显出魏勃更胜一筹。这个魏勃,很懂人生的辩证法,该勇敢的时候勇敢,不该逞强的时候决不逞强。能软能硬,能屈能伸,这才真是大丈夫。

  韩信因“怯”成事

  《淮阴侯列传》载: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遂战,与信夹潍水陈。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详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

  韩信占领了齐国都城临淄,齐王田广赶紧向项羽求救,项羽遂派龙且率军来救。齐王田广和楚国龙且的军队会合一起,准备与韩信开战。战斗即将开始,有人对龙且说:“汉军是远离本土来和我们作战的,我们不宜和他们正面硬碰。我们齐国、楚国的军队,是在本乡本土作战,士兵们容易开小差,不如这样,我们一方面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一方面让齐王田广派他的亲信到被汉军占领的地方去广为招纳,那些地方的人听说齐王还活着,而且楚军又来援助了,一定会起来反击汉军。汉军远离本土两千里,身在异乡,齐国各地的人都反抗他们,到那时他们势必连吃的东西都找不到,这一来,我们不用打仗,就可以把他们给收拾了。”这人的建议不错,如果照他说的做,联军将会取胜,可是龙且不听,他说:“我早就知道韩信是个胆小鬼,容易对付。而且我是奉命来救齐国的,来到这里连一仗都不打,就让敌人投降了,我还有什么功劳呢?现在要是打败了韩信,我就可以得到半个齐国,我怎么能不打呢!”他坚决要打。于是联军与韩信在潍水两岸布好了阵势。韩信连夜令人做了一万多条大口袋,用口袋装沙土,堵住了潍水的上游,然后率军涉过潍水,军队刚过去一半,前军就和龙且打了起来,两军对战了一会儿,韩信假装不能敌,让军队后退。龙且一见大喜,说:“我早就知道韩信胆怯,是个胆小鬼。”于是挥师过河追击韩信。韩信派人在上游扒开了堵水的沙袋,河水汹涌而下。这时龙且的大部分军队已渡过潍水,回不去了,韩信立刻回戈反击,过了河的楚军全部被歼,龙且也被杀死,而截在潍水东岸的楚军也一哄而散,齐王田广逃跑了。韩信追击败军直到城阳,把剩下的楚军全部俘获。

  龙且是屡有战功的大将,为什么会失败?骄傲自负。开战之前就有人给他献出不战而降之计,他不听,认为不打仗敌人就降了,自己没有功劳,一定要打。最致命的,是轻视韩信。韩信穷困潦倒的时候,有一个“忍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后来广为流传,传来传去,天下人就都知道韩信是个胆小鬼了。韩信早前在项羽麾下做过执戟卫士,龙且是项羽灭秦的“五大虎将”之一,就是说,他俩都在项羽麾下做过事,那么龙且也应该知道韩信了。不过,那时的韩信还没有机会显露军事上的才能,龙且知道的韩信,还是传说中那个“胆小鬼”,所以,现在听说敌方将领是韩信,龙且马上就想起“胯下之辱”的事,认定韩信还是从前那个胆小鬼:“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韩信呢,本就善用计谋,现在就针对龙且自负轻敌的思想,设下计策,先命人做了一万个沙袋,将沙袋堵在了潍水上游,然后派出半数的军队向龙且进攻,中间装作不敌逃跑。自负的龙且一看大喜:“韩信果然是个胆小鬼。我早就知道他是个胆小鬼。”于是派出骑兵追击,结果上当受骗,楚军大败,自己也丢了命。

  韩信也是将计就计,他的计策是进一步强化龙且“韩信是个胆小鬼”的意识,诱其上当。这就是因怯而成事的著名战例。

  《孔子家语·三恕》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聪明睿智而能自安于愚,功盖天下而能谦让自持,勇力足以震撼世界却能守之以怯懦,拥有四海的财富,但能谦逊自守,这就是谦抑再谦抑的方法。

  谦抑有什么好处呢?它能让我们获得比“勇敢”更大的胜利、更多的好处。

  有时候,“胆怯”是最厉害的武器。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武器 最厉害 胆怯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