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为这方人文重新命题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24次    字数:1156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春秋辞》封面

  赵伟

  我接到为李烨女士的长篇小说《春秋辞》作序的任务,在长时间的诧异中,还兼夹着极大的惊叹!原因是,我故乡那一方山水人文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巨变,竟然被一个柔弱女子标注而成。这不知会让多少故乡的须眉文人举酒致敬?

  李烨女士,早闻其名,未见其人,但她的作品,都甚熟。家乡刊物,我每期必读,李烨在大巴中女作家群体中十分特殊,非小家碧玉。我一看她的是《梅影》,二看她的是《春锦》,三看她的,就是这部《春秋辞》,篇篇惊心、部部动魄,实为江湖高手!

  单说《春秋辞》这三个字,就霸气十足,敢拿它作为长篇小说之名,至少可以让读者窥见作者三样品质:自信!深刻!文艺!

  一个隐匿于学校象牙塔内的女子,竟能成为文学江湖的高手,这让人不能不想到在当今文坛,活跃着的一大批极有影响的学院派作家。更难能可贵的是,李烨将敏锐的眼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并走出书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慨然捉笔,用使命和担当,抒写现实,谱下了一曲动人心怀的扶贫奔小康的壮歌。

  《春秋辞》以秦巴山区贫困村日月山的脱贫过程为主线,再现了县、镇和村三级党员干部与群众一道,手心相牵、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并最终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历史全景,突出赞美了驻村第一书记穆清扎根日月山,倾力扶贫、智慧攻坚的品德和才能。所以,“日月山春秋辞”,只此六字,就足以感知到作者对母语文字所蕴含的情绪与韵味的充分把握,这种汉文字所附带的天然情绪,为小说酿造出强烈的艺术气息。

  大巴山的人文故事,文字相传已有千年之久,那里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生存的异常艰辛,于是,栖息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糊口度日,挣扎前行,或单打独斗,或聚族而战,可以说,外面的世界纵然春风浩荡,天翻地覆,这里也似隔着数道天然屏障,村民们依旧在贫困线上挣扎。日月依旧,山歌依旧,祖祖辈辈的生活依然还是刀耕火种,食不果腹。之前那些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帝王将相们,也从未把眼光触及过这方山水,眷恋过这方生灵。

  但是,岁月行进到了二十一世纪,天恩浩荡,福音频传,修路、架桥、免税、办学、发展产业......干部、群众结成命运共同体,血脉相连,休戚与共,与外部文明相携相行,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的生活形态。在这大山里,如今的人们已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是一场巨变,这场巨变和社会重组下的人性去向,导致众生必然呈现不同的姿态。这其中,就不乏许多对这一方山水人文深入骨髓的痴爱者,穆清、赵一民、刘宏涛、孟宇、老胡等,他们正是凭着对乡土的热爱,才把生命的全部放置于此。

  《春秋辞》呈现出了这些形态,留下当世影像,为后世翻检。

  《春秋辞》既是作家对岁月的颂辞,也是她给予故土的一份深情,她在表达与解读中,不经意间完成了一个重要使命——为这方人文进行重新命题。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命题 人文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