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父性”江南:深沉而内敛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88次    字数:1395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夜晚灼烫》书影

  刘学正

  “南方水乡,决不是纤柔轻巧的布尔乔亚的理想国,它清灵的外表之内,充满了缓慢滞重的历史和时间的张力,充满了凝实、惊异,甚至令人恐惧的生命意蕴。”这是被誉为“诗人散文家”的黑陶,在其散文集《夜晚灼烫》里写下的随性文字。他反对那种人云亦云的书写,力求把最纯粹的体验灌溉于字里行间,用诗意与思想交织而成的句子,揭示水乡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从而打破人们对江南的固化印象。

  《夜晚灼烫》收录了黑陶的39篇散文,它们质地坚硬,仿佛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段落,甚至每一个词语都如石头般存在。粗粝,是黑陶文字的特点,也是其创作个性。在周遭似乎已成定式的女性江南风气中,黑陶抛开传统意义上的江南标识,用炙热的窑火照亮刻骨铭心的真实触感,描摹出一个颇具男子汉气质的江南。

  烧陶,是黑陶笔下频率极高的场景。黑陶出生于陶瓷古镇,自小时起,这种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便充盈了他的精神世界。“父亲仰头喝下一大口陶罐里汤色艳红的粗红茶,戴上厚布手套,拿好了锃亮的开窑刀……带着窑火余威的通红烫缸,在父亲粗茧之手的调理下,老老实实又不甘屈服地飞滚起来,在暮色货场里,像一头头飞奔而过的寂静红狮。”(《记事簿里的南方》)火焰烧灼着黑陶的童年梦境,也成为滋养其文学创作的源泉,他把粗粝的字词,以一种类似制陶的方式敲打、揉捏、塑形、烧炼,如此便生出了金属般的光泽。“无数的陶片杂乱垒叠,漫长的岁月历程中,哪一块稍微动了一下,至少,局部的山体便滑动起来,迅捷,如金属的瀑,山下窄街的每一所幽暗木楼里,都会充满清脆似泻的闪亮声响。”(《南街与时间》)即便是被废弃的残陶,拂去尘土,黑陶也可以从中嗅到弥漫着烟火气的故乡。

  我们眼中的水乡,可是真正的水乡?在黑陶看来,流行绘画和摄影作品里的水乡,一派媚俗腔调,它们只展示了形式感强烈的甜腻石桥、青瓦绿水,绝非水乡的真实肉骨。他认为,江南的“父性”一面,总是以缄默示人,尤其从不对那些走马观花的游客开口。在《水乡》一文中,黑陶依托童年梦境,展现了带有体验感的水乡片段:青石窄街,杂货店里的老者,“脸似核桃,沉默不语,在流逝的时光里与烟糖酒烛饼融为一体。”隔壁的绸缎铺,“鲜红或灼绿的绸布在持剪人的手中如风飘动,泛射出陌生又久远的光泽。”衰颅与艳绸,年复一年,奇妙地紧挨一起。而乌镇的水街外,“我还见到一大片灿烂油菜花中的错落坟堆……一只废弃的木船在安详腐败。”

  书中不只有黑陶对江南的独特理解,还有他对前人的思考。譬如,在《恒星札记》一文中,他围绕屈原、陆游、穆旦、海子、聂鲁达等十几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谈论了自己的感受。他认为,屈原是中国南方诗人的父亲,而屈原的故里秭归,“它那越过千载、强劲发射的不朽光芒,永远使后世真正的写作者谦逊地埋下头来”;诗歌于海子而言,是一场无法扑救的“烈火”,“在黎明尚未到达的漫漫黑夜里,海子用自己有限的、近乎膏体的血,加剧了这场灼痛人类的诗歌‘烈火’”;而聂鲁达的诗歌,像风暴袭来的浓卷白云,雄浑而强健,“带着美洲热带雨林那充沛逼人的力度与心跳”。

  所谓文无定法,黑陶毫不在意那些约定俗成的文学形式,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写作,用汹涌的热情、诗意的笔触,展现出了江南的另一种气质。正如他在《夜晚灼烫》自序中写道:“我想通过个人的这种写作,最终寻找到属于我的散文,一种自由、尊严、饱满的真正的散文。”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内敛 深沉 江南 父性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