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厨房里的外公(散文)

作者:简柔   发表于:
浏览:36次    字数:3610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5189篇,  月稿:7872


  老屋是我六岁那年盖的,青砖黑瓦,那种青色,如天青色烟雨;黑瓦,以鱼鳞的形态覆盖屋顶,与青砖遥相呼应,构筑了浒湾的质朴之美。老屋的厨房是我们家最重要的场所,地位显赫,不仅为做饭场所,还兼做饭厅,洗漱之用。厨房很大,天花板很高,让厨房有一种天高地阔的气势。一个大灶和一个小灶是厨房最醒目的存在,大灶上有两口大锅,一口迷你小锅,两口可以移动的小锅和一个大砂锅专为小灶而设;除此,还有厨柜,一张小饭桌,两个长条案几,一个大水缸,两个水桶,两个泔水桶等。除了两个灶台,其它用具都显旧,旧得似一场黑白电影,苍凉流荡,仿佛时间在上面凝固了。

  夏天的清晨,蝉叫得翻天覆地,我踩着一级级石阶,走进厨房。一缕缕柔和的光从瓦缝里挤入,像光做的瀑布,流在水缸里,水变得晶亮,仿佛沉淀着日月星辰。大灶台上面热气翻涌,雾一般,聚拢,又飘散。灶膛里的稻谷壳在缓缓地燃,稻谷壳是粮管所职工家庭最常用的燃料,浒湾人也把它归于柴火一类,浒湾人对柴火的定义是宽泛的。稻谷壳便宜,耐烧,烧出的火气象万千,为了适应稻谷壳,灶口偏高,有一段缓缓的斜坡,以便让稻谷壳顺利滑入灶膛。

  外公如一座山稳稳地站在灶台边,用锅铲不停搅动着锅里已有三分熟的饭粒,搅动得不急不缓,这也是外公的个性。外公又用锅铲捞起少许饭粒,半眯着眼打量,布满风霜的脸与雪白的饭粒几乎重叠,一黑一白,我觉得这是我们家清晨最美的色彩。外公用左手拈了一粒放进嘴里嚼了两下,然后吐至左边的泔水桶里,自语道:“可以捞饭了”,又转头对我说,燕子,先别加火。

  先煮,再捞,最后蒸,是浒湾人传统的做饭方式。

  外公把大蒸笼搬至灶台,蒸笼是木头做的,有一个竹编的锥形盖子,用了多年,烟熏火燎的,相当陈旧,有着木头和竹子的暗香。

  捞饭,用的是大铁勺,有着无数细密的孔,捞出,控干水,倒入蒸笼里。我觉得捞出的不是饭粒,是世世代代固守的生活习俗,是烟火的传承和坚守。这种做饭方式必须与柴火生死相依,唯有柴火能让捞饭和蒸饭充满温度和情感,城市的煤气灶火太单薄,无法支撑浒湾人做饭的丰富细节。何况城市生活是紧凑的,而浒湾人的做饭是一种慢生活,只能根植于乡村,有着更深厚的民间支持。

  二

  每捞一勺,外公都要凑近看看,生怕火候把握不准。外公退休后负责家里夏天的一日三餐,做饭的水平也算炉火纯青。但是偶尔也有失手时,不免被外婆唠叨。外公多是无言,倒不是他多么怕外婆,而是心疼,是愧疚。外公觉得自己一辈子太平庸,没有给外婆提供更好的生活,所以总是以无尽的包容作为补偿。

  蒸饭必须大火,外公舀稻谷壳的次数变得频繁,稻谷壳在麻袋里非常紧致,需加大手上的力度,外公手腕的青筋呼之欲出,额头渗出细密的汗。蒸笼的周围,热气铺天盖地,席卷厨房。米饭的香气丝丝溢出,像山野的气息,那种清香可以柔软坚硬的生活,抵御世间的荒凉和寂寞。米饭即将蒸熟时,一大麻袋里高耸的稻谷壳也慢慢变低,一截麻袋没有稻谷壳的扶持,干瘪,耷拉,外公细心地折上几道,让粗糙的麻袋变得可爱,显得精神。

  饭蒸好,早饭就完成一半,外公松了口气,坐下来喝了几口茶。我两手捧着大蒲扇对着外公用力摇了几下,外公笑了,轻轻抚摸我的头说,燕子还小,扇不动的,等大了,赚到钱,给外公买个电扇。我死劲地点点头。我和外公在家里都是容易被忽略的人,我们互相取暖。

  外公炒菜,我烧火。外公清瘦的脸庞被无数缕的烟雾笼罩,朦胧着,也清晰着。他握着锅铲的手铿锵有力,眼神坚定,仿佛不是在炒菜,而是在指挥一场战争。我喜欢听锅铲与锅底碰撞的声音,喧嚣而生动。我烧火更起劲了,我盼着吃早饭,满怀甜蜜。吃,是那时我们兄妹最喜欢的事,所以打理一日三餐的外公在我们心目中变得高大。

  外公做菜很认真,比如拌空心菜,有的人家拌的总是黄黄的,他却拌得生青碧绿,香喷喷的,需要对烫空心菜的时间和火候有着精准的掌控。炒苦瓜,父亲炒得发苦,还说苦瓜要苦才有营养,苦得我们兄妹慌不迭地吐掉,哪里是在吃菜,简直是在吃药嘛,平日里吃苦还吃得不够吗?外公却炒得活色生香,若有若无的清苦,可以承受,有清香,点缀着稀疏的豆豉,醇厚的豆豉香扑人面,勾人食欲。

  最简陋的食材,外公也从不敷衍,尽量做出滋味,既是倾注自己对家人的关爱,也是把做菜当成一种情调,烟火滋生出的情调没有鲜花、月亮、美酒、咖啡那么浪漫,迷人,但是却无限贴近朴素,让人心变得格外笃定。我觉得这种情调才是真实的,亲民的。

  我喜欢看外公做饭,觉得做饭的外公是一幅美丽的画。

  三

  雪籽絮絮地落,落在猪圈上的瓦顶上,叮叮当当,搅动了冬的沉静。雪籽是浒湾冬天的常态,它是每一场雪的序曲。晚饭光景,全家聚在厨房,灶火扑腾,暖意涌动,小灶上架着大砂锅,砂锅里是水,预备洗碗、刷锅、全家洗漱之用。

  那天是冬至,晚饭有猪肉炖萝卜,猪肉切成麻将牌大小,萝卜切成滚刀快,都炖得软糯。冬天可食的菜不多,那时没有大棚菜,一切菜蔬在四季安然有序。萝卜是浒湾冬天最常见的菜,在冬天里活得昂扬,凝聚着冬的风霜,与猪肉如佳偶天成。猪肉因萝卜而变得亲切,萝卜因猪肉而显得华美,猪肉炖萝卜,是浒湾人冬天用来打牙祭的一道硬菜。虽然猪肉少,萝卜多,但足以让晚饭魅力四射。

  还有一道白菜炖油豆腐,星星点点的红辣椒末夹杂其间,让素淡的白菜炖油豆腐变得花团锦簇。外婆认为,白菜若没有油豆腐,滋味寡淡,没有红辣子,就不好看,外婆对菜的搭配,是生活的习惯,也融入自己对美的理解。

  两个菜在锅里煨着,飘着无可挑剔的香。我和二哥、二姐都很兴奋,先盛好了饭,在厨房的小饭桌边赶紧占了一个位置,位置少而人多,不占着,站着夹菜,吃菜总觉得不自由。我眼巴巴地等着开饭,外婆在等母亲,母亲在房间里忙碌着,骤然降温,母亲在给每张床换上厚厚的棉被。我无聊地挑着饭粒,死死地盯着碗看。碗是大海碗,白底蓝花,云一样的白,蓝天般的蓝,浒湾人叫“蓝镶碗”。外公说,捧着蓝镶碗,就像捧着蓝天白云,很诗情,有画意。我觉得外公很有想象力。

  终于开饭,吃饭呈紧张局势,仅限于我们兄妹之间。曾经多次,大哥和二哥,二姐和二哥为抢油渣和猪肉而吵闹,打架。在今天的孩子看来,会觉得可笑。在我们小时候,很平常,家家如此,孩子多,肉少,争抢在所难免,大人也懒得管,生活中要操心的事太多,何况小孩子吵架,很快就好了。

  外公和大姐没有上桌,外公说他怕冷,坐在灶边暖和,也好照看火。大姐说她喜欢站着吃,容易长高。

  四

  外公最后盛饭,端着一大碗饭,斜斜地挤在桌角,匆匆往碗里夹了一点菜,然后坐到灶边的小凳子上。我们专注于吃肉,没有注意到外公没有夹肉。大姐心细,看到了,说,阿公,怎么不夹肉吃?

  那时碗里的肉已寥寥。二哥在萝卜里东扒西扒,终于找到一块,大喜,欲夹起,他已吃了三块,比我们都多,还不知足。母亲说,你吃得够多了,让让老人吧,语气温和而严厉。二哥在母亲面前一向娇气,但是母亲若严厉,他也是惧怕的,只好放弃。

  母亲夹起那块肉,走到外公身边,把那块猪肉搁在外公的碗里,外公欲推辞,说给我们吃,他怕油腻。

  母亲说,爸,你就吃吧,天天都没油水,哪有什么油腻。

  外婆回头对外公说,你也是的,一家人吃点肉有什么好客气的。

  外公只得接受,又有点不好意思,低头看碗。

  二哥不断瞟着外公碗里的那块肉,眼睛放光。大哥发觉,呵斥,看什么,吃你的饭吧,肉都被你吃了,还不满足。

  二哥不高兴地说,别乱说,什么我一个人吃了,你没吃。说完,添了一大碗饭,夹了点菜,舀了点汤,往大堂走去,肉吃完了,他也懒得占位置,去邻居家找小伙伴去了。

  我们都吃完,外公还在慢吞吞地吃饭。母亲燃了一个炭盆,搬到外婆房间,准备烘烤前几天洗的衣服,一直没有太阳,衣服晒不干,只能烘烤,否则要发霉。哥哥姐姐都去大堂写作业了。外婆在鸡圈里喂鸡。我搁下碗,准备去外婆房里烤火。外公递给我一个眼神,我知道外公是要我留下,我想外公是要我陪他说话,或者有什么话要交代。

  外公端着碗,像个少年似的欢快走到我身边,把饭扒开,那块肉如光似的现出。外公麻利夹起,塞进我嘴里,慈爱地说,燕子,吃肉,长胖点,你太瘦了,看得让人心疼。原来外公一直没吃那块肉,原来外公故意吃得那么慢。当时我小,不懂事,竟然心安理得地吃了,那块肉的香至今在记忆里涌动。当时还以为外公不喜欢吃肉呢,因为他平日老说自己喜欢吃素。长大后才明白,谁不想吃点好的。那块肉,凝聚着外公对我的呵护与爱。

  外公退休后的时光大半在厨房,做饭,煮猪食,洗碗,烧火,剁猪草,做完这些,再出去走走。外公是在我读小学三年级过世的,没有外公的厨房,瞬间空了,冷了,吃肉再也没有以前那么香。没有外公的家,从此少了一些温暖,让我总想逃离。多少年过去了,我的心,始终沉浸于对外公的思念里,刻骨的痛。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