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重游提篮桥(散文)

作者:江南小溪   发表于:
浏览:14次    字数:4306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0278篇,  月稿:7678
提篮桥,位于上海虹口区的正南部,西起北外滩,东至大连路。大连路的东面是杨浦区,一条不太宽的长阳路,一大截在杨浦区,只有一小截留在了提篮桥。我曾经在长阳路的“月华里”石库门,生活过十几年,更巧的是,当年我工作20多年的服装厂也在提篮桥地区,仅隔一条马路,上下班非常近,所以,我对提篮桥的一景一物非常熟悉,可以说有着几十年的深厚感情。

  ——题记

  

  一

  提篮桥可不是什么桥,它是上海的一个地方名。如果驾车从外北渡桥一直往北右拐,再沿东长治路往东走,便是提篮桥地块。提篮桥不是桥,怎么会取桥名的呢?这里有一个历史传说。原来,上海的吴淞江曾经有两条支流,一条是“上海浦”,一条是“下海浦”。清朝乾隆年间,下海浦附近船家建庙,庙名为“下海庙”,因为提篮桥紧挨着“下海庙”,渔民百姓去“下海庙”烧香拜佛,都会提着装有香烛鲜花祭品的竹篮,而这种提篮带有格子和盖,柄是方形的,很像一座桥的形状,因而取名“提篮桥”。

  下海庙,位于海门路与昆明路的路口,是提篮桥唯一的一座寺庙,自古至今,颇有名气,也是上海最早出现“下海”两字地名的地方。它最初是供奉海龙王的神庙,渔民百姓在此祈求舟顺平安。解放前,它也只是普通市民烧香拜佛的小庙,里面仅有一尊菩萨。解放后,50年代期间,毛主席有一次到上海视察工作,闲谈中问工作人员:“上海有没有下海?”见大家都无法回答,老人家便说:“应该有的,查一下就知道了。”于是上海市政府派人去寻找。没过多久,去寻找的工作人员回报说,上海真的有下海,而这下海,便是提篮桥的下海庙。

  作为提篮桥地区,下海庙现在是唯一很重要的寺庙,和观光景点。但过去可不是这样,曾经几十年倍受冷落。我记得小时候,每逢初一和初五,母亲就会一个人,偷偷到下海庙烧香拜佛,给家人求平安。下海庙我去得不多,小时候去过一次,以及这次疫情结束后,和妻子去过一次。小时候去时的下海庙,里面不仅小,而且很陈旧,香客也不多。为此,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下,下海庙还曾经辟出一些殿堂,作为小学的补充教室,读书声和念经声混在一起,令人啼笑皆非。文革期间,下海庙还遭受过严重破坏,直到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下海庙才得到重新修缮和扩建。

  当我乘坐22路电车,再次来到海门路站的下海庙门口,不觉眼睛一亮:如今修建后的下海庙,面积比过去整整扩大了一倍,共有3扇大门。门墙正中的牌匾上,黑底金字的“下海庙”苍劲有力,而左右略小一些的金字,分别是“正行”和“真观”两字,其中真观门开着,供香客游客进入。正门左右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上海下海下海佑上海”,下联是:“大山小山小山望大山”。据工作人员介绍,上联寓意着:上海有一座下海庙,下海庙保佑上海;下联寓意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多多积善行德。在正门口,还蹲着两座石狮,屋檐上3对鱼龙栩栩如生。

  我购票后从正门进入,一眼就看见气势恢宏的天王殿,殿上雕刻着金色的游龙,两边飞椽上童子鱼龙及走兽,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天王殿的后面是大雄宝殿,也是下海庙最雄伟的建筑,宝殿飞椽上,有猴子小鹿大象等动物,立体感非常强。

  在这两座殿堂之间,是供香客游客烧香集聚的广场。广场左右两侧,还有一些规模稍小一些的庙宇,比如:妈祖殿、财神殿等等。诚然,下海庙无论从规模或名气,还比不上静安寺、玉佛寺,但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渊源,非常给力地吸引着源源不断的香客和游客。

  二

  的确,提篮桥过去很繁华,酒店、书店、商场,以及电影院等等,遍地都是。然而,真正让提篮桥出名的,却不是这些商业文化,而是监狱。为啥这么说呢?是因为监狱历史悠久,占地面积又大,在提篮桥地区属于独特的国家单位,以至于上海市民说起提篮桥,首先想到的就是提篮桥监狱。甚至时间一久,提篮桥监狱,索性成了提篮桥的代名词。我记得过去在石库门弄堂里,只要有人吵架,一方吵不过想动手,对方就会骂道:“君子动口不动手,侬想进提篮桥吃老米饭是吗?”于是,想动手的人立刻缩了回去。还有,如果有人剃了个光头,就会有婆婆妈妈们在背后嘀咕:“这赤佬模子,肯定是刚从提篮桥放出来的。”因此,监狱和提篮桥划了等号,监狱就是提篮桥,提篮桥就是监狱,成了很多人的口头语,令人忍俊不禁。

  虽然提篮桥监狱,早已经整体搬迁,但有关监狱的事情还记忆犹新。过去,只要周末无所事事,我常常去监狱后面的昆明路花市闲逛,走在昆明路上,会情不自禁抬头,朝监狱那高高的围墙上探望。在大概有5米之高的围墙上面,站着手持枪械的哨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威风凛凛。所以,提篮桥监狱,很多人包括我,对它既敬畏,又充满了好奇,都曾想到监狱里面探个究竟,但监狱是不对外开放的,唯有监狱内部组织,才能偶尔能进去参观一下。只到1991年11月,有一次,单位所属的提篮桥街道,组织我们基层干部去监狱参观,我才如愿踏入监狱内部。

  提篮桥监狱一共有4道大门,都是用厚重的钢铁铸成。每道大门,都留有好多方形“射击孔”,只有进了第4道大门,才算真正到了监狱内部。那天,监狱管理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服刑人员的牢房,以及监狱陈列馆。监狱陈列馆里,有历史上曾经处决犯人的绞刑架枪械刀具等等,也有很多革命烈士,在提篮桥监狱壮烈牺牲的照片和遗物。最后我们在监狱的“新岸礼堂”,观看了服刑人员的文艺演出,节目丰富多彩,展现了服刑人员改恶从善,重新做人的精神面貌。

  提篮桥监狱,在历史上被称为“中国海牙”,因为这里曾经公审过日本战犯,当时的美国飞虎队司令陈纳德,坐在首席旁听位子上。日本有不少战犯,例如: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等等。这些人被关押在提篮桥监狱,最终都死在了监狱里。

  提篮桥监狱,也是一部革命先烈的斗争史。在监狱的陈列馆里,我看见展有很多烈士的照片及遗物,其中有革命先驱章太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李白,以及邹容王孝和等烈士,所以,它现在也是中国革命史的教育基地之一。

  三

  重游提篮桥,不能不去参观一下当年犹太难民生活的集聚区,虽然现在的以色列早已今非昔比,对巴勒斯坦人民犯下滔天罪行,但我们不能不正视那段历史,那段历史,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当年犹太难民生活的集聚区,主要在舟山路、霍山路,以及华德路(现在的长阳路)一带。二战时期,纳粹疯狂残害犹太民族,大批犹太人逃亡德国,有的寻找其他国家避难,有的就来到中国寻求避难。然而,很多国家迫于纳粹的淫威,不敢接纳犹太难民,而当时作为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先生,却顶着压力冒着风险,给3万多名犹太难民,签发了去上海避难的签证,因此,何凤山先生,被后人称为“东方辛格勒”。

  在这特定的区域里,犹太难民和本地市民同在一个屋檐下,所有的石库门房子不管大小,都接纳了犹太难民,丝毫没有任何的歧视和敌意,并且给予犹太难民很多的帮助,让犹太难民,深深感受到了上海市民的善良和温暖。与此同时,犹太难民,出于生活的需要,也逐渐在提篮桥地区,开办了咖啡馆、面包房、西餐馆等等。因此,在犹太人的影响下,提篮桥很多市民,也学会了如何做罗宋汤,如何烹制西餐。而犹太人也从提篮桥市民那里,学会烹饪很多家常菜,彼此的关系非常和睦。

  随着22路电车的行驶,在长阳路与舟山路的交叉路口,一幢青红砖结构的建筑映入我的眼帘,它就是著名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大门外的墙壁上,镶嵌着纪念馆铜牌,大门内右侧的墙壁,是一整排青铜纪念墙,墙壁上镌刻着13732位,当年来提篮桥避难的犹太人名字,这么多名字,被后人称之为“上海名单”,可以与著名的“辛德勒的名单”齐名。名单的铜墙共长34米,按姓氏字母排列,名单的末端,还留有一段空白。据讲解员介绍,空白处主要是用于以后续写。因为当年来提篮桥避难的犹太人有3万多人,有不少人还在核实联系之中,将来必定会不断增补。

  纪念墙上的“上海名单”,是不是足以让全世界,看见中国人民博大的胸襟?

  从纪念馆出来,我沿着舟山路一直往南走,走到霍山路口,再往东拐弯,便一眼看见对面有一座公园,它就是提篮桥的霍山公园。走进霍山公园,里面面积很小,却很精致,四处种植着水杉、香樟、梧桐等好多树木,树龄都在50年以上。公园的中央花坛,种植着木槿、女贞、石榴等树木。我注意到,原先垂直布置的虎皮墙大门,都已被改建成很现代化的框架大门。公园的入口处墙壁上,有一块用中英文和希伯莱文书写的“犹太难民纪念地”铭牌,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当年在这儿发生的事情。

  历史上的霍山公园,确实曾经是犹太难民收容所。1943年2月,日本人将所有来上海避难的犹太人,驱赶到特定的提篮桥隔离区,对他们的行动加以限制。因霍山公园,正好处于隔离区的中央,犹太人又爱户外活动和聚集,所以,霍山公园,就成为他们主要的休闲之地,和集会场所。霍山公园,也曾经是犹太难民在提篮桥建造的公墓。当年在上海的犹太人,经常来霍山公园祭拜先人。二战后,犹太人陆续离开上海,1958年,霍山公园内的犹太人墓地,被迁至上海西郊的万国公墓,公园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尽管霍山公园,现在除了那块铭牌外,已没有多少犹太人留下的遗物和遗迹,但每年都会有很多犹太人和他们的后人,来霍山公园参观和追思。1993年,以色列总理拉宾访华,特地来霍山公园参观,并留下一句肺腑之言:“二次世界大战时上海人民卓越无比的人道主义壮举,拯救了千万犹太人民,我谨以以色列政府的名义表示感谢。”所以,拉宾访华之后,带动了一大批以色列犹太人到上海旅游观光,纪念馆和霍山公园,是犹太人必去的地方。

  四,

  提篮桥地区的路,原先都是窄窄的,路旁边都设有很多商店,有卖布的、卖钟表的、卖鞋的……还有不少小吃摊,比如:生煎馄饨摊、粢饭麻球摊等等。这些路由于旧城区的升级改造,突然拓宽了许多,给人以眼睛一亮的感觉。公交车辆通过比过去流畅多了,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我仔细一琢磨,才明白是少了点烟火气。曾经的烟火气,随着旧城区的升级改造,大量市民的搬迁,确实流失了不少。然而,这只是暂时的,提篮桥将会以一个从未有过的新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

  22路电车沿着大名路不断往前驶,在通往白渡桥的一条小路的拐弯处,我突然看见一面墙上,绘画着一张提篮桥发展的宏伟蓝图,详细介绍了提篮桥区域发展目标。在这5年规划中,提篮桥监狱将搬迁,区域将被淡化,统一归属于北外滩,以历史的沉淀形成新的提篮桥,将提篮桥打造成崭新的商业文化旅游中心,这也是我过去一直期盼的,心里莫名地涌起一股冲动。是的,提篮桥的历史变迁,也许是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如今,上海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只有留下美好的回忆,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必须去做的。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