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崛起,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微博、微信、博客、QQ、广播、电台、电视机……人人也都是自媒体,随时随地都能传播资讯,方便快捷不说,还应有尽有,感叹时光变换,未来可期。
于我而言,在成长的道路上,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家里的那台老式黑白电视机,因为它承载了我三十多年的记忆。所谓的黑白电视机,我所理解的就是人物、图像都是黑色和白色,仅此两色,且屏幕灰色、外观主要是黑色和白色。换台都不需要遥控板,直接手动操作,扭两下就行了,电源开关、音量调节、解锁换台,直接在电视机正方界面就能完成,机器不大后座很笨重,还背着两根天线,没有机顶盒,没有路由器。要是显像管坏了的话,电视机修理可难了。
说不上来什么牌子,好像是个小众品牌,只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可是个大物件。当时,村里有黑白电视机的人家屈指可数,谁家能优先买得起电视机,那可是好评不断,可以理解成家庭经济条件还算不错的一个标志吧。不是说人现实,而是在那个吃穿都有些紧张的年代,能有一台电视机消遣生活,就是比较棒的事情啦。
听妈妈讲,那是一年的仲夏时分,爸爸在离家有些远的尧坝镇赶集,当他卖完了背篓里的小物件后,看着街边的商铺在卖黑白电视机,店里人山人海讲解热闹,就试着上前询问了半天,经过店员的介绍和几经调试,爸爸打小就喜欢摆弄电器的这种好奇劲上来了,就硬着头皮把卖小物件攒了好久的387块钱拿去买了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兴高采烈地背回了家。
村里去镇上的的路是坑洼不平的,有的石板路、有的田坎路、有的山林路。为了防止电视机碰坏,加之距离有些遥远,爸爸将电视机用纸箱装好,再用塑料口袋套着,外面还额外加了两根绳子,一路上走得小心翼翼,本来两个小时的路程,他是活生生的走了三个小时,生怕这个宝贝疙瘩坏了。当爸爸到家门口时,已经大汗淋漓,一向话比较少的他,难掩心底的开心,拉大了嗓门说今后终于有电视看了。
还没等爸爸把电视机从背篓里翻出来摆弄好,一听他把攒了好久的家用钱一股脑地买了电视机,妈妈就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批评了爸爸一顿。爸爸委屈的像个孩子,一声不吭,只是一股劲地点头表示错了。其实,爸爸知道,让妈妈同意买电视机那是一万个不同意的,家里上有两老下有两小,读书看病生活开支比较大,平常都舍不得多买点肉吃多买点衣服穿,现在确实不应该买电视机,感觉给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可是,电视机买都买了,不能退货,那就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吧,爸爸也在心底暗自发誓,要更努力的挣钱养家,不能让老人孩子媳妇饿着。
据爸爸回忆,我们家有黑白电视机这事,在村里也是排在前两位的,那时我也只有几岁,弟弟就更小了,好像刚会走路。虽然我和弟弟都很小,但是因为有了这台黑白电视机的陪伴,感觉童年简单而快乐。学习或农忙过后,抽点时间看看电视剧、了解下热点新闻,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情。特别夏天,我们一家人聚在堂屋内,围坐在电视机旁,一边搓着苞谷,一边看着电视,那滋味简直美美哒。有时,忍不住,我和弟弟还悄咪咪地把电视机声音调到最小,生怕爸爸妈妈听到了又要挨骂,担心我们电视看多了眼睛近视。
由于整个大环境条件有限,电视机只能搜索到四川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和当地乡镇电视台,而且还需要天线才能接收电视信号。电视机自带一组天线,当外置的天线一起运动时才能有信号对接上。那时的天线得有一根很长的杆子立好,一般高过屋顶,并在杆子顶上绑几根架子,要是遇见打雷下雨刮风的不好天气,电视屏幕容易出现小雪花状或重影的情况,能看的节目就更少了。
但是,在那个连黑白电视机都还不普及的年代,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啦,连爸爸在村里的地位都一下子提升了几个梯度呢。爸爸虽然在家中排行老三,上下还有兄长和妹子,但是他却是自始至终跟着爷爷奶奶挣工分养家糊口的那个,一天学没上过,斗大的汉字不识几个,仅有的学习机会都给了他们,打小跟着爷爷奶奶摸爬滚打的爸爸,靠着一股力气、一双巧手,凭着吃苦耐劳支撑起了这个家,也让村里的长辈们对爸爸竖起了大拇指。
自从有了黑白电视机,每天傍晚十分,我家院坝俨然一个小型的电视剧院,邻居们总是早早的吃过晚饭,自觉带好小板凳,整齐有序地坐在水泥坝子里,等待着电视剧的开场,可谓是天晴下雨都雷打不动。那时,大家看得最多的电视剧要数《新白娘子传奇》《雪山飞狐》《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碧血剑》《聊斋》《包青天》《封神榜》《霍元甲》《青青河边草》《射雕英雄传》等,每一部都让人意犹未尽。正因为有了邻居们欢坐一堂,才让我体会到了村里大家这份真挚淳朴的情感。现在我们逢年过节回老家,邻居们总是这家请吃饭那家请吃饭的,知道我们家里没种菜,时不时的送很多当季的蔬菜过来,还让我们不够就直接去地里摘。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彩色电视、液晶电视、背投电视、等离子电视早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黑白电视竟也成为了过去的故事,但它却是镌刻在我心底永远抹不掉的彩色温暖痕迹。每每回村,恍惚之间,又浮现了那些年邻居们端着凳子说说笑笑地聚在院坝内看电视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