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走笔道教圣地龙虎山(散文)

作者:舟自横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5062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3122篇,  月稿:7300


  早就想去江西鹰潭贵溪龙虎山探幽中国道教兴衰秘诀。精心做攻略,准备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为了不疲劳驾驶,计划在龙虎山住宿一夜,头天预定好了旅游中心附近的民宿。

  9月17日,中秋,黎明时辰从梦中醒来,洗漱完六点半准时出发。在这个时间段高速公路车流量不很大,基本上顶格疾驶。一路向南,秋高气爽,天空飘过云霞如影相随,宛如怒放的玫瑰花瓣,高速公路两边树木开始泛黄透红,秋色渐浓,气候宜人。三小时后到了预定的民宿。泊好车安顿好住宿,民宿老板告之隔街就是龙虎山旅游中心。我背上双肩摄影包,横过街道,几分钟来到龙虎山旅游中心。

  龙虎山虎踞龙盘,可谓藏龙卧虎之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张天师早期曾携母居住龙虎山无蚊村,夏日蚊子猖獗,他孝敬母亲,经常用大蒲扇驱赶蚊子,口念咒语,竟然把一个村庄咒成无蚊村,让龙虎山笼罩一层神秘的色彩。

  乘坐景区观光车在无蚊村下车,踏上木制阶梯入无蚊村,沿着一条狭窄青石板路穿肠而过。村中果然如传说中夏凉冬暖,清风暖阳,凉爽幽静。不要说蚊子,就连一个苍蝇也瞧不见。也许白天感受不到蚊子的存在。而村中屋舍简洁干净一尘不染,属于典型的赣派马头墙民宅,古朴古素,错落有致。遇有岔路口,路牌箭指右边为天师孝母坊,驱步百多米,一座旧式民宅边门门楣写有“天师孝母坊”五个大字。

  步入古香古色天井式老屋,从斑驳苍白木雕旧迹中透过岁月沧桑,这应该是有年头的老宅。张道陵后代统称天师,也不知啥年代的天师在此居住?第四代天师开始建有气势宏大天师府,不可能携母住居乡野偏僻小村子里。这老宅顶多百年历史,倘若是张道陵携母居住地,一千多年时光风侵雨蚀,估计早就化为一堆残墙断壁的废墟。为了让天师显灵,故意杜撰出一个天师孝母坊的故居吸人眼球,让这个巴掌大的小山村充满了道法灵性,而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

  倘祥村子里,村子呈敞开式面对泸溪河,顺一条狭窄山谷出村,正是喇叭风口地势,风从空旷河面吹来,风和日丽,微风轻拂。据说当年张天师事母至孝,每到夏天,为了使母亲免受蚊叮之苦,便不停地为母驱逐蚊子,至今这个村庄里都没有蚊子。

  中国特色的道教,入道做道士依然可以孝敬父母娶妻生子,区别佛教皈依剃度出家六根清静彻底断了红尘之念头。

  那个写了《送别》歌词和谱曲大学老师李淑同,事业和家庭双圆满,他竟然剃度皈依佛门。年轻漂亮日本籍妻子寻遍苏杭两地,终于在杭州灵隐寺找到了出家的丈夫李叔同,这是两个人相爱的第十一年头。李叔同决意已定,连寺门都没有让雪子和儿子进去。雪子对着关闭的大门悲切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这是多么令人心碎一幕。

  道教和佛教同为教人修身养性趋人向善,在对门人身体束缚上却截然不同。皈依佛门七情六欲戒个干净,四大皆空,更不用说娶妻生子孝敬父母。相比之下,道教在吃喝婚配上没有这么多清规戒律。道教正一派可娶可嫁,酒肉穿肠过,心中有道,男人入了道可以娶妻,女人入了道可以嫁人。而道教全真一派却要求像佛家一样,绝不能婚配吃荤。张道陵创立的道教属于正一派。如果让我选择道教还是佛教,也许红尘末了情,我会选择道教正一派。

  村落三面峰峦环抱,一面临水,因地理环境局限,村中没有啥子楼房新屋,民居小巧玲珑,绿树葱茏,大多是青砖木质房。整个村落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得天独厚自然环境,村庄一年四季气候温和湿润,好一个世外桃源隐居之地。抑或那个刚出道身裹青衫素衣的张道陵,在创业之时确实住居过无蚊村,留下为母驱蚊精美佳话。

  据载村子为许真君的后裔,也称许家村。许真君为晋代道士许逊,那个传说中的许逊镇蛟斩蛇为民除害,道法高妙厉害,声闻遐迩,被尊为净明教教祖。许逊后人隐居山林占据风水宝地,子孙后代靠打鱼种田为生,因为承继了道教遁世的思想,清静淡泊,村里人多长寿,又有长寿村之称。

  穿过村中小广场便来到村前泸溪河畔,村前静静流淌泸溪河水,水面碧波荡漾。泸溪河发源于武夷山,好似一条逶迤飘逝的玉带缠绵在龙虎山脉,构成了“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绮丽风光。

  河畔古树蓬勃如伞,久久矗立在芦溪河滨树荫下,居高临下俯视山水相连泸溪河,河中竹筏满载游人川流不息漂流而下,仿佛人在画中游,竹筏在仙境漂的惬意。我也打算探幽上清古镇后来一次泛舟泸溪河。

  原路出无蚊村,在路旁等待区间车前往正一观,再转车至上清古镇。头顶火辣辣的阳光,感觉无蚊村外明显有些炎热。我躲在树荫下拿出杯子喝了几口水,眼前飘来风姿各异俊秀的山峰。丹红的山岚高低排列组合,形成了龙虎山独有奇形怪状峰峦叠嶂,山峰四周草木茂盛。

  在候车时遇见当地人问道:无蚊村夏天真的没有蚊子?当地人神秘笑了笑:不是没有蚊子,只是蚊子很少,村中四周生长野生的古樟树和桉树,树林里散发的味道可以驱蚊,并不是张天师施法用大浦扇赶走了蚊子。

  景区观光车拐弯抹角出现在眼前,我尾随游人上了车,在正一观中转站下车。正一观是一个比较有规模的道观,较之天师府道观小巫见大巫,为了节省时间,我放弃了游览正一观,直接乘车去了上清古镇探访嗣汉天师府。

  二

  观光车峰回路转漫过一座大桥至上清古镇。车一停便腾空了游人,众人一窝蜂消失在中国道教第一镇。上清古镇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赣派建筑闻名。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记载了上清古镇:“北行东转一里,渡溪即上清街,其街甚长。东一里,真人府。”

  徐霞客记载的“真人府”也就是天师府。一个人的江湖,关键时刻要有降龙伏虎的本事。道教鼻祖张道陵就有降龙伏虎的本领,没有两把刷子,龙虎山何以成为中国本土道教名山,香火延续了近两千年。

  张道陵26岁放弃了让当时多少读书人羡慕的高官厚禄,毅然辞官隐居到洛阳北邙山中精思学道。得道后的张道陵云游名山大川访道求仙,他南渡到当时的江西贵溪县云锦山,那时的龙虎山叫云锦山,原本就是江南丘陵丹霞地貌奇山异水,岩石地貌呈褐红色,绿水青山,风光清幽,为古仙人栖息之地。张道陵就在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传说三年后神丹成,龙虎现,故此山又称龙虎山。从此,张道陵名声大振,从者如云,子孙后代修炼成仙,硬是整出一座中国道教第一镇的上清古镇。

  流连在古镇街巷,大红灯笼高高挂,老街依然是那一条沿河布局幽深的街道,道教鼎盛时期,朝拜布道者蜂拥而至,这些光滑照人青石板路面,仿佛回荡千百年来朝圣者坚韧不拔步履声声,时光磨砺得那么光滑润和,似乎顺应了自然与人类和谐的足音。繁华落尽,如今古镇显得有些落寂萧条,我途经古建筑和旧码头,依稀拾回古镇道教曾经的兴盛繁荣。

  古镇沿泸溪河东西延伸,街尽,便到了嗣汉天师府,只可惜观赏不到江南水乡渔舟点点,也看不到浣纱捣衣女子,孩童戏水。秋天枯水季节,泸溪河水几乎断流见底,水深不及小腿,河床浅滩坑坑洼洼填满了被河水冲刷发白的鹅卵石。穷尽幽深的街巷,富丽堂皇嗣汉天师府临河座南朝北,两傍洞开金碧辉煌的大门。

  翻开历史这部天书,东汉时期大地主兼并土地,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贫富悬殊,民不聊生,穷愁潦倒百姓为了寻求精神慰藉,他们需要一个精神图腾,所谓仙人指路,菩萨保佑,道教和佛教消极避世思想,可以麻痹愚昧生活在水深火热苦难的民众精神世界,从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崇,道教和佛教几乎同时在东汉末年悄然兴起。

  相传张道陵是西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功臣张良第八世孙。汉初,刘邦为巩固家天下诛杀了不少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张良熟知人性可以共苦难以同甘,功成名就后退隐江湖避祸隐世,成就了后人一代道教天师。

  张道陵原名叫张陵,父亲张大顺好神仙之术,自称“桐柏真人”。东汉公元34年正月15日,江苏徐州丰县阿房村张大顺家中诞生了一名婴儿,与大多数望子成龙父母不一样,张大顺却希望儿子将来能追随先祖张良远离尘世,登陵成仙,便取名为“陵”。

  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老子写了一本传世之作《道德经》,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哲学。老子姓李名耳。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七岁便读通《道德经》,博通《五经》,天文地理、河洛谶纬之书无不通晓,冥冥之中,也就注定了张道陵成为中国道教的鼻祖,创立了五斗米道,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众弟子也就称张道陵为张天师。

  张道陵的道教以老子《道德经》为载体,尊老子为道祖,修身养性,仙风道骨,无为而治是道教核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修炼成长生不老之术,更多地享受人生的快乐。

  物换星移,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创道、编写道书、广招弟子和以符水为人治病前后达三十余年,四方从学者达千余人。在张道陵六十岁的时候,听闻蜀中民风纯厚易于教化,便举家移居四川鹤鸣山。张道陵在巴蜀布道治病,建立起二十四个宗教活动中心,道教开始有了正规教团组织“正一盟威道”,后世也称之为“天师道”。

  张道陵修炼道教思想的精髓延年益寿,生命不息,羽化登仙时122岁,可谓长寿之人。在道教文化中,道士是指修行道教的人,追求无忧无虑的自由生活,以成仙为目标。当道士去世时,被称作“羽化”,意味着修行到极致的道士可以跳出凡人的五行,不再受生老病死的束缚,最终达到成仙的境界。张道陵为天师派第一代天师,在道教中被尊为祖天师。天师职位的继承采用世袭嗣教制度,子孙世传其业,一般称第几代天师,统称张天师。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又浩浩荡荡回归迁居江西鹰潭贵溪的龙虎山,世代居住龙虎山上清古镇,建祖庭天师府,延续千年,香火旺盛。

  嗣汉天师府面对泸溪河,背倚西华山。气势宏大前门广场正中镶嵌巨大道教图腾的八卦图。道教八卦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形而上学哲学符号,其深邃的哲学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所谓阴阳八卦,从中国传统中医角度来说,人要做到阴阳合一,问诊把脉,脉虚阴重,脉盛阳足,冷热失调。人要修炼出良好的心态,不急躁,不攀比,不从众,超尘脱俗,与世无争,良好心态决定未来,心静气和,才能保证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气血方刚,刚柔相济,方可做到健康长寿,中医讲究精神疗法,标本兼治。所八卦阴阳哲学,矛盾两个方面,对立统一辩证法,把握事物两个方面的度,可见阴阳哲学深奥难懂。阴阳八卦图犹如天上人间的迷宫不知所云。

  跨过门槛,穿过儀门牌坊直通道教祖庭玉皇殿。祖庭右为财神殿,左为斗姥殿,呈品字型。深入天师府二道门,天庭古树参天,豫樟成林,荫翳蔽日。玉皇殿阶前有一口千年古灵泉井古,也叫“丹井”“法水井”。相传是南宋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与南宗五组之一的白玉蟾共同开挖此井。传说时常饮之,可祛病消灾,延年益寿。不管是否真假,我连忙上前舀了井水饮用,入口果真甘甜清爽。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金身神像。因为殿堂禁止拍照,也就没有拍摄视频照片。我悠闲地穿梭在精美建筑殿堂庭院之间,香炉里香火袅袅,四周烟雾氤氲。道士追求超凡脱俗、清静无为的境界,天师府内奇花名木以增秀色,暗寓仙境,置身天师府似乎飘飘欲仙。

  唐朝皇帝自称为道祖老子的后裔,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确立了道教的皇宗地位,并大力推崇道教,龙虎山正一道迅速发展。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六十三代一千八百余年,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两大世家。

  在天师府参观一个多小时,一看时间不早,计划乘竹筏泛舟泸溪河,再观看下午四点最后一场千古之谜悬棺表演,便形色匆匆离开了天师府。

  前往观光车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曾经盛极一时道教文化,竟然被同时泊来的印度佛教所替代而衰落下去。正如孔子奠定古代教育家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精华,但也有其糟粕,今天要用扬弃哲学思想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道教文化也是如此。

  中国本土的道教兴盛东汉末年,衰落于清朝中叶。而泊来印度佛教却经久不衰,寺院遍布名山大川,教徒众多。洒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佛教渡来生的主观唯心主义转世思想更具有渗透力。而道教哲学思想高深,休养生息,行满功成,羽化登仙,修炼成长生不老更多享受今生。道教所追求的“得道成仙”是虚无缥缈的,毕竟谁也没有见过神仙,便否定了道士所追求的仙境,道教也就渐渐失去了蛊惑力。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