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寒冬腊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草木凋零,天寒地冻,但绿蒜耐寒不怕冷,越是寒冷,蒜的颜色越是翠绿、鲜亮。绿如翡翠的腊八蒜,是一道绝佳的珍馐美味,可与肉食相媲美。
我曾疑惑地问过母亲,为什么人们喜欢叫这种变绿的蒜为“腊八蒜”呢?母亲说这是老祖宗们留下的习惯,在腊月初八这天腌制一坛绿蒜,似乎在腊八节腌制的蒜会更绿呢,因此而得名。时间久了,它就成为腊八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记忆中,无论日子过得多么艰难,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母亲总是熟记于心,她会用满满的仪式感认真度过,从不应付了事。比如她会在每年腊八节这天不但要熬上一锅腊八粥,还要亲手腌制一坛腊八蒜,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虔诚地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寒冷的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地飘着,大地一片洁白,形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景象。不用担心没有菜吃,母亲是腌咸菜的能手,她总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腊八节这天,母亲制作腊八蒜的画面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腊八蒜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易于操作,一学就会。冬天的大蒜要发芽,蒜瓣如同顽皮的娃娃,努力冲破蒜皮的束缚,有的甚至长出长长的绿尾巴。空闲时,母亲就会端起一簸箕的大蒜,把它们一瓣一瓣地分开,剥去外皮,露出白白的细嫩的蒜瓣。由于大蒜生长在泥土中,在剥皮的过程,难免会有土掉落到蒜瓣上,需要泡在盆里把蒜瓣身上的浮土清洗干净,在簸箕里摊开晾干后,用剪刀剪去蒜头和蒜尾巴,为腌制腊八蒜做好充足的准备。
家里有腌制咸菜的小型的缸,大概有一米左右,圆口,肚大,越往下底越细。母亲会吩咐我们把缸用清水冲洗干净,用抹布擦干,为了防止绿蒜坏掉,缸里不能沾水沾油。一切准备停当,母亲先把弄好的蒜瓣倒入缸里,接着,倒入买来的米醋、白糖、食用盐等,把缸进行密封,剩下的就交给时间,腌制腊八蒜。
大概一个星期左右,蒜瓣渐渐地退去原来的一袭白衣裳,换上一身漂亮的绿衣服。蒜瓣像变魔术似的,会悄悄地改变颜色,真是太神奇了!我问母亲,这可难住了她,母亲支支吾吾,也说不上来原因,只告诉我是醋能让蒜变色。我跑去问父亲,他告诉我,腊八蒜之所以变色,是因为低温腌制的过程中,蒜中的硫化合物、氨基酸等物质在醋的作用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先是蒜中的硫化物与氧气生成蓝色的硫化亚铁,一些微生物能促进硫化亚铁氧化,变成绿色的氧化亚铁,这就是腊八蒜能变成绿色的奥秘。
随着缸盖子被轻轻掀开,一股浓郁香醇的醋蒜味道在空气中弥漫,酸酸甜甜,沁人心脾。低头看缸里腊八蒜的颜色,颗颗绿莹莹的,晶莹剔透,仿若绿色的“宝石”。用筷子夹上一颗,放入口中品尝,酸中带甜,甜中带辣,味道奇妙无比。腊八蒜不仅爽脆可口,还可以解腻助消化,是我国北方人餐桌上的佐餐美食。
母亲喜欢在腊八蒜中加入一些红萝卜、白萝卜、白菜丝、洋姜、大葱等,让这些食材都沾上蒜的清香味,吃着更爽口美味。看看这些材料搭配合理,颜色鲜艳,丰富多彩,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胃口大开。
“腊八祭灶,年下来到。”再过二十多天,就到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这些腊八蒜已被腌制得炉火纯青,是正好看又好吃的时候,颜色翠绿养眼,少了大蒜辛辣的味道,多了绿蒜的香味和醋的酸爽,就着饭吃,鲜爽美味,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关于腊八蒜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动人故事呢!据说,有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大地被冰雪覆盖,寒风凛冽。村子里的人因为耐不住寒冷而纷纷病倒了。张仲景精通医术,他为了帮助乡亲们抵御严寒,就自告奋勇地教给当地人一个“土药方子”。他告诉乡亲们,在腊八节这一天,可以腌制一种绿蒜,吃了它,病也就不治而愈,还能增强抵抗寒冷的能力。
乡亲们将信将疑地按照张仲景说的去做,在腊月初八这天,家家户户忙着张罗起来,人们把蒜放在醋坛子里腌制,密封保存几天后,蒜果然变成了绿色,村民们迫不及待地尝一口,感觉味道独特,像是吃到了山珍海味,身体也暖和了,病自然就好了一大半。后来,腌制绿蒜的方法逐渐在寒冷的北方推广开来,人们用腌制腊八蒜来迎接新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回家团圆,吃上一顿年夜饭。万家灯火之时,爆竹声声,喜庆欢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觥筹交错之间,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饺子,再咬上一口脆爽的腊八蒜,简直是绝配。绿绿的一道下饭小菜,让人看着赏心悦目,过年吃腻了油炸的东西,来上一口绿瓣蒜,别提多得劲了。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城市工作,身在异乡难免会孤独,母亲腌制的腊八蒜不怎么经常吃到了,这成了我心中的一个念想。知女莫若母,每逢过年回家,每餐必不可少的小菜便是一碟腊八蒜。临走时,母亲不忘专门为我装上一大瓶子腊八蒜让我带回去吃。我对它视若珍宝,每天吃饭时,倒上一碟子做配菜,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比餐桌上的主食还受欢迎。
成家后,每年回婆家过年,婆婆仿佛知道我的心思,每年都腌制一些腊八蒜。每天吃饭,虽然鸡鸭鱼肉样样俱全,但婆婆会细心地端上一盘腊八蒜,再放上几滴芝麻油,满屋飘香,让人馋涎欲滴。春节,各种肉食让人吃得发腻,而我最喜欢的一道菜就是那盘腊八蒜了,里面有红萝卜丝、白菜丝,红绿相间,不但颜色好看,吃着脆脆的,特别爽口。
有人说“蒜”与“算”是谐音,表示借债还钱的意思,这仿佛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老规矩。七十年代,那时还是生产队,我们家孩子多又都上学,劳力少,父亲虽然在乡里上班,但光靠他那点微薄的工资也难以支付一家人的支出。母亲经常借钱度日,到了年终,别人会到家里来要账,母亲把养了一年的猪卖掉,而卖猪的钱多半都用来还账了。平时,债主不提要钱的事,腊八前必须算账还钱。如果一时还不上的话,过了腊八债主催得更紧,希望年前能把账要过来,开开心心地过个富足的年。如果过了三十,账还没有要回来,那就只好等来年再说了。腊八蒜是一种隐形的表达方式,提醒人们,有外账的准备还账了。这是古人的智慧和传统习俗。
腊八蒜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周祀》曾记载:冬则蒜羹。可见几千年前大蒜就已经深受人们青睐。它可以预防感冒,驱寒保暖。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承载着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对古老传统习俗的尊重和传承。
去年的腊八节,看着家里没有吃完的大蒜,我也挽起袖子,把它们剥皮,准备腌制腊八蒜。我从市场上买了一个玻璃坛子。我学着母亲的样子,准备一些米醋、白沙糖、食用盐等。我把蒜瓣一颗颗认真地清洗干净,晾干。再用小刀一颗颗切掉大蒜的头和尾,露出白里透点浅绿的蒜心,便于糖醋汁更快地入味。
我先把大蒜倒入玻璃坛中,再往里放适量的糖盐和醋,直到醋完全淹没大蒜。至于腌成腌不成,我心里也没有底,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把坛子密封好,静等大蒜变绿。我相信时间会给我满意的馈赠。我每天都去观察,看着蒜在玻璃坛里一点一点地变绿,心中暗自窃喜。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它们几乎完全变绿了,才小心翼翼地打开坛子,捞出几颗绿蒜来品尝。吃着自己亲手做的腊八蒜,一股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心心念念的儿时腊八蒜的味道又回来了。
时光不语,岁月留香。腊八蒜不仅是一道菜肴,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瑰宝。看到一瓣瓣绿蒜,犹如旧友重逢,心里倍感亲切。腊八蒜,颗颗都蕴含着家的味道,是时间沉淀的痕迹,是舌尖上的永恒记忆。它是生命里一束温暖的光,唤起了我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美好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