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东篱】蜡像的艺术魅力(散文)

作者:琳达如菊   发表于:
浏览:71次    字数:4337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一

  蜡像,是一种超写实的雕塑艺术,也被称作“立体摄影”。近年来,蜡像受到越来越多明星的青睐。看电视,经常会看到某明星为自己的蜡像揭幕,揭开蜡像的那一瞬间,明星喜形于色,笑逐颜开,脸上的自豪感溢于言表,再看身边的蜡像,那真是与本尊一模一样,神形兼备,宛若镜像,真假难辨。蜡像能把明星最美的风采定格成永恒的状态,不知令台下多少观众艳羡!蜡像所展示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叹为观止。不得不赞叹蜡像师们精妙绝伦的技艺,塑造的蜡像栩栩如生,鲜活,立体,生动,形象,逼真,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

  看到明星与蜡像的同框合影,我不禁想起了初到加国时,参观蜡像馆的难忘经历。

  那年夏天,我参加了一日游的旅游团,乘坐一艘豪华的渡轮,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航程,来到了美丽的维多利亚岛。参观完引人入胜的宝翠花园之后,跟随着导游的脚步,来到了久负盛名的皇家伦敦蜡像馆。听导游说,这是世界上蜡像塑造工艺最好的蜡像馆之一,里面展示着用石蜡精心制作的政界要人、英国皇室成员、巨星、名人等250多个蜡像。

  在此之前,只听说过蜡像,但从未亲眼目睹,心中对蜡像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当踏进蜡像馆的那一刻,心情无比激动,仿佛踏入了一座神秘的宫殿,进入一个犹如海市蜃楼般的奇幻世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蜡像,她高高地端坐在椅子上,头戴一顶璀璨夺目的皇冠,身穿一袭浅紫色的华美长裙,肩上披着一件带有虎皮花纹的披肩,眼神中透着慈祥和博爱,高贵典雅,神情安详。细细打量,女王的皮肤光洁莹润,就连眉毛和睫毛,都纤毫毕现,不禁暗暗赞叹蜡像师精湛的技艺,能把蜡像做的如此生动,如此传神,真是巧夺天工,宛若女王本人就坐在那里一样,魅力四射,光彩照人。

  我站在女王的蜡像前,静静地凝望着,细细地端详着,高高在上的女王,距离我是那么远,又是那么近。这位有着传奇人生的女王,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女王,也是一位促进世界和平的美丽天使,她高贵、平和、内敛、坚忍、博爱,受到英国人乃至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爱戴。中国人更不会忘记她,她是英国第一位访华的君主,为促进中英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一个宽敞明亮的展厅,展示着一组蜡像群像,是十六世纪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她的家族成员,这些蜡像,形态各异,仪态万方,女子雍容华贵,那些男子的头上戴着一顶顶形状夸张的帽子,奇形怪状,有的若一只小船停泊在头上,有的似一把团扇在头上招展,展示出那个时代特有的风貌,一尊尊蜡像栩栩如生,看着这些几百年前的古人蜡像,一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仿佛穿越了遥远的时空,回到了古代。不得不赞叹蜡像神奇的艺术魅力,能将历史人物还原、复活和再现,仿佛他们还活在人间。

  二

  一些只有在电影中或电视上才能一见的明星或者名人,当我在蜡像馆中看到他们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仿佛与他们本人近距离接触,这是蜡像艺术带给人精神上的美妙体验。

  历代科学家的蜡像分几个展厅展示,其中有世界上顶尖的一些科学家,比如意大利的伽利略、英国的牛顿、美国的爱迪生、德国的爱因斯坦等。印象比较深的,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身穿一件棕黄色的笔挺西装,佩戴一条银灰色带着暗色花纹的领带,须发皆白,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一双深邃的眼睛,透过镜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虽然面容沧桑,额头沟壑纵横,但精神矍铄,神情恬淡而安然。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这些伟大的科学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看到他们,我想起了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钱学森,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院士等人,没有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人类社会就不会发展那么快,人们的生活也不会得到快速的改善和提高。

  在蜡像馆里,还看到著名的喜剧演员查理∙卓别林的蜡像,他身穿黑色的礼服,头戴一顶黑色的礼帽,留着一撮如毛刷一样的小胡须,微微颔首,一根细细的拐杖手柄轻轻地搭在他的右手腕上。卓别林的蜡像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仿佛这位影视大师本人就站在我的面前。我以前在电影中看过他演的电影,幽默风趣,滑稽可笑,虽然是无声电影,但他以精湛的演技,通过动作和表情,将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将快乐和喜悦带给世界上无数的人,看到他的蜡像,我感觉好像有明媚阳光将我的心空瞬间照亮,积郁在心中的苦闷和烦恼一扫而光。

  当看到好莱坞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的蜡像时,我不禁惊诧的张大了嘴巴,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只见梦露身着一袭白色的裙装,裙摆飞扬,她下意识地用手捂住裙子,妩媚多姿,风情万种,这个画面是梦露在电影《七年之痒》中的精彩镜头,梦露是无数影迷心中的性感女神,但她却在最辉煌的时候香消玉殒,年仅36岁便黯然离世,她的蜡像将她最美的形象定格成了永恒。感觉那不是蜡像,仿佛就是她本人站在那里一样,妩媚俏丽,栩栩如生,这是蜡像带给人的视觉美感和神奇的艺术效果。

  另一个展厅内里,展示有二战期间西方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指挥家的蜡像,比如嘴里叼着烟的罗斯福、伸出两个手指期盼胜利的丘吉尔,以及泰然自若的艾森豪威尔等,一个个英姿飒爽,气宇轩昂,在展厅内精彩亮相。

  还有一个展厅被称作“挑战勇气的惊魂蜡像厅”,里面灯光幽暗,有灭绝人性的战犯希特勒,有正在受刑的一些人,场面阴森可怖,令人胆战心惊,看到希特勒的蜡像时,我想起了那些被毒气熏死的难以计数的可怜的犹太人,还有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惨绝人寰的日本人残杀的三十万同胞,我的心犹如刀割,仿佛汩汩流血。历史需要铭记,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世界和平,不要再有战争,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令我感到欣喜的是,在蜡像馆里,还看到了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蜡像,他身穿一件靛蓝色的布衣,里面是淡黄色的内衣,长发束起,长须飘动,黑发黑须,眼睛虽然不大,但神采奕奕。仔细看他的衣服,肩膀处清晰可见缝制的针脚,真实地还原了孔子生活的那个纯手工的年代。

  看到孔子的蜡像,我的脑海中立刻蹦跳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这句名言,这是孔子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我的学习生涯中,对我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我不禁在心里向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致敬。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立者和传播者,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深深地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他所倡导的道德和美德的价值观,源远流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维护社会的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

  一个个惟妙惟肖的蜡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对蜡像制作工艺充满了好奇,到底蜡像师们是如何做出这些精美卓绝的蜡像呢?

  为了揭开蜡像制作的神秘面纱,我询问知识广博的度娘,度娘就像一位谆谆善诱的老师,娓娓道来,给我做了详细的介绍:蜡像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资料收集、测量、泥稿、建模、制模、妆发、植发、穿衣等十几道工序,操作起来,异常繁琐。譬如,仅面部测量,就要200多次之多,精确度在毫米之内,根植头发,需要一根一根植入,光给一个蜡像植发,就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蜡像的制作,非常精细,精细到皮肤的毛孔和血管,一尊精美的蜡像,短的三个多月,长的要花费一年左右的时间。

  我不禁感叹,蜡像之所以看起来那么逼真,那么动人,那么传神,原来是蜡像师在背后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他们对艺术认真严谨的态度令人赞叹和钦佩,正是这些蜡像师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雕塑出一件件精美的蜡像艺术品,给人带来深度的审美体验。

  追溯蜡像制作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出现过蜡人的制作,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蜡人制作,比较简单,只有面具,人们用于祭祀或者祈福,到十七世纪时,人们将蜡像应用到医学领域,直到十九世纪初,杜莎夫人将蜡像技术由法国带到英国,她不断钻研和创新,将蜡像技术做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英国建立第一家蜡像馆——杜莎夫人蜡像馆,杜莎夫人在蜡像的制作和传承方面,发挥了卓越的贡献,是她,将蜡像技术推到了极致的状态,如今的蜡像技术能如此高超和精湛,杜莎夫人功不可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蜡像的制作技术能达到高深精妙的境界,是世世代代蜡像师们勤奋钻研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四

  蜡像艺术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从国外传到中国。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间,经过中国蜡像师们不懈的钻研和努力,中国的蜡像制作工艺已经接近了世界蜡像工艺制作的先进水平。

  当我在网上看到中国著名的蜡像师周雪蓉的蜡像作品时,我不禁为之惊叹和震撼!她为中国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所做的蜡像,惟妙惟肖,非常逼真,只见他双手拿着一串黄灿灿的麦穗,眼里泛着晶莹的光泽,脸上的一条条皱纹、皮肤的一个个毛孔,头上的一根根头发都清晰可见,栩栩如生,仿佛他还活在我们身边。感谢蜡像艺术,也感谢周雪蓉,成功地复活了袁隆平院士,人们能够通过蜡像,来表达对他的缅怀和敬爱之情。

  周雪蓉为自己的外婆制作的蜡像,生动而鲜活,极富生命力,只见外婆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手里拿着鞋垫,正在飞针走线,外婆脸上的皱纹、老年斑,以及头上的白发,是那么逼真,还有外婆慈祥的表情和神态,栩栩如生,周雪蓉不仅复活了外婆,连情感都给复活了。无论谁看到外婆的这尊蜡像,都会为之动容,会想到自己的外婆,这就是蜡像神奇的艺术魅力。

  周雪蓉的蜡像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这和她的勤奋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万事开头难,早在1999年,周雪蓉就开始研究蜡像制作,那时候中国还没有蜡像制作的资料,她就到蜡像馆参观揣摩,到制蜡厂学习染色,到北京学习影视化妆,经过二十多年的专研和努力,周雪蓉带领她的蜡像团队,已经制作出了600多个蜡像,制作出的每一尊蜡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令人可喜的是,除了周雪蓉之外,如今,中国涌现了很多技术高超的蜡像师,譬如蜡像师廖燕飞、尔宝瑞等,这些蜡像师们怀着对蜡像艺术的无比热爱,坚持不懈地追求蜡像艺术,并将蜡像技术发扬光大,也为传承蜡像的技术不断努力着,鼓励和呼吁年轻人积极加入蜡像制作的行列,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精神内涵的蜡像艺术作品。

  蜡像师尔宝瑞说:“我不是为了满足一些人的好奇心去做这些蜡像的,而是想通过蜡像来讴歌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他的这句话,道出了蜡像艺术的精神内涵。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蜡像将会越来越普及,将来,蜡像不再是明星的专属,普通人也能为自己和挚爱的亲人制作蜡像,用蜡像留住自己和亲人的容貌,为自己为挚爱的亲人,定格成最美的永恒。

  走到“他们”的身边,就是凝望端详,也是一种对话的状态,很多想对“他们”说的话,都一下子涌出。我喜欢这样的交流感。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散文 艺术魅力 艺术 蜡像 东篱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