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流年】爱学习的母亲(散文)

作者:雪飞扬   发表于:
浏览:28次    字数:2542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母亲作为一个农村妇女来说,并不那么标准,她种的地不出色,做的女工不出色,在料理家事上常常顾此失彼。然而,母亲那对文化的认同,那股子爱学习文化的劲儿,却又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所不及的。

  母亲出生在距繁华小镇临淇不远的一个大村子里,相比于我们小山村里大多数由小山村、甚至是大山沟里嫁来的媳妇,母亲简直可以说是见过世面的大地方的人了。

  从小就常常听母亲说她上学时候的事。她和她的同学们之间的美好的友情,以及上学时的种种趣事,无形中给我输灌了上学识字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的观念。母亲的同学里有个邻居叫元花,母亲喊她老元。俩人是非常铁的姐妹,常常一起学习,一起干活。俩人一起干活时,身材高大的元花总是很照顾母亲,而性情绵顺的母亲出了名的老好人有时候也给她们带来了方便。有次,学校里调皮捣蛋的高年级男生在学校大门口拦着女生都不让出去,到我母亲了,却说她脾气好,从不说人坏话,让她出去,同时允许她带着她的好姐妹元花一起出去。

  当年我们姐弟的同龄人都早早辍学,无论经济多么拮据,母亲也坚持让我们读书。在那个农耕年代,田地里的活计仿佛永远也做不完,母亲常年就像长在地里一样,总是起早贪黑。印象中,在我们吃饭时,母亲不是挑着两只篮子或者箩筐,就是扛着䦆头芊匆匆从地里归来。

  每天早上吃着红薯稀饭,一年里极少蒸馒头烙饼,中午放学回来,我们早就饿得前心贴后心,肚子用一串串的咕噜噜咕噜噜来抗议。母亲总是心疼我们,叮嘱在家里负责做饭的奶奶当事、早点给我们做饭。奶奶常常瘪起嘴皮子,嚷嚷一句:上个学有屁景,倒成了功臣似的。不善言辞的母亲吧砸吧砸嘴皮子,没有吱声。

  冬天农闲时,母亲就尽量给我们按时做饭,好让我们回到家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做午饭擀面条时常常留下一些,第二天早起给我们做我们喜欢吃的面条汤。要知道,那时候吃上面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大多数时候是吃自家在山坡地里长出来的小米饭。为此,没有上过学的奶奶颇有微词,总觉得上个学没啥景,不能当回事,更没必要早起吃那样的好饭。一向在别的事情上没啥主见的母亲,在这件事上,倒显得特别有主见。在母亲朴素的观念里,上学是最美好的事,将来做个有文化的人定会得到尊重。父亲在县城边的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思想甚至还比不上母亲。常常不把生活费学费给母亲留足,每到交费时,母亲就得提前想办法。母亲用她最朴实的行动支持着我们上学,将来做她心目中的“有文化的人”。

  村里人看母亲一个人种地顾不过来,而且还常常要为我们姐弟的学费发愁,就纷纷劝她,还是别让俩闺女上学了,特别是大闺女,都那么高了(我十一二岁时已长到一米六以上),完全可以帮你干活了。不但她可以帮你干活,甚至还可以帮她在村里早早定一门亲事,让婆家人帮着干活。母亲权当他们是玩笑话,一笑而之。其中常常在母亲面前念叨的那个男人,他女儿跟我同岁,他们早早帮她定下了亲事,男方家经常在农忙时帮他们家干活。特定的社会环境、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像他们家这样的情景在这个小山村并不鲜见,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反倒像母亲这样自己再苦再难也要支持儿女上学的人鲜见,他们甚至背地里把母亲当成了笑话来嘲笑:瞧,谁谁的媳妇(我父亲的名字)自己连地都种不过来,还让那么大的闺女上学,真傻!冷嘲热讽的话语像一梭梭子弹,直直地射向母亲和我们的心口。

  那个最热衷于打击母亲的人,“好心”地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去母亲跟前给我提亲。男方是我们一个村的,他的内外甥,家里兄弟姐妹七个,其中弟兄三个,他是老三。那人说,你让你闺女给了他吧,他们家弟兄多,都可以帮你干活,还能帮你们家顶门市(方言,撑门户的意思)母亲一口回绝了,她还小,正在上学。闺女上什么学,你看看咱们村里有几个上出学了?闺女家的到头来还不是都嫁人。又不是男孩需要走南闯北的,闺女家的能认得她的名字就行了。再说了,你家就他爹一个人挣钱,要养活这么一大家子,还要供他们上学,你不觉得太不容易了吗?老实巴交的母亲没有更多的话回复她,只说她愿意上学,我就是再难也要让她上。

  那人几次三番地上我家,试图劝说动母亲,母亲忍受着他和村里人的冷嘲热讽,坚决不答应他们的劝说。不但不听他们“好心”的劝,而且还惯着我。母亲在各方面表现得都特老实,可是在这件事上却一直那么笃定。她说女孩子是需要惯的,修仙的,将来到了婆家一辈子都离不开锅旮旯。还不趁着当闺女时替替她,让她多玩几天,将来就没有机会了。每每当我主动去帮母亲刷锅洗碗时,她都撵我走,去去去,一边去!为此,比起同龄人,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放在了看书和玩儿上。

  从小常常听母亲说起姥姥家,在母亲的描述种,姥爷是位善良、勤劳、手巧、能干,过日子的一把好手。单干时,姥爷起早贪黑经营自家的土地,在生产队时,姥爷尽量多挣工分,他要尽量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姥爷上过私塾,在村里算是有文化的人,也供了舅舅和母亲他们上学,不知道是不是家风的传承,母亲就是这样崇尚文化人。母亲崇尚文化人可不是说说的,而是一生都在身体力行地做。

  母亲一辈子都在学习。

  跟我一起出门时,她会念出那些宣传语或者各种牌子上的汉字。遇到不认识的赶紧问我。她会给你描述出来,左边什么旁,右边有个什么什么。比如,有次陪她逛街,她看到一家公司的牌子上有个兆字,就问我,桃子的桃去掉木字旁念什么。

  如果我不在身边,母亲会记在心里,甚至会拿笔写在本子上等见到我再问。在她心里,我好像就是这个家里的知识分子一样的人物,只有问了我才放心。有次她问小弟上面一个如果的如,下面一个心念什么,小弟告诉她那是宽恕的恕。等再见到我,她又问我,我告诉她念恕,她说辉也告诉我念恕,但是我不相信,说只有问了你大姐才能确定。

  母亲每次问我字时,脸上充满了虔诚、纯真,让我恍然觉得母亲真是自己的一位学生。

  什么多的一半,没有的没去掉三点水等等,母亲总是尽力给我描述准确,好让我一下就帮她认出来。

  现在想想,年少时很多思想观念的形成,都得益于读书啊,因为读书,让我看到了除了那个小山村外的更阔远的世界。

  母亲或许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村妇女,甚至也算不上一位多么优秀的母亲,但她却凭着自己朴素的认知,坚定地支持我们读书识字,给了我们一把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散文 母亲 流年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