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是工业园区最大的一片绿化区,几十米宽,几里路长。规模不大的工业园,地处偏僻的市南郊,这里人烟稀少,绿化区自然少有来客。恰恰是这样的幽僻和宁静,成了我的钟爱。每天上班,从市内繁杂的喧嚣声里,乘地铁转公交,来到这开阔的原野,立刻叫人神清气爽。如果时间尚早,我会在绿地里来回踱步。
这里佳木深秀,野芳幽香。其间有绿茵翠坪,石径中穿;或偶有斜坡洼地,细流涓涓;也有小亭翼然,杨柳映其左右。如遇上大好晴天,喜欢随手拍照的我,正好抓住这日出的“黄金时刻”,争分夺秒,抢拍这里品种繁多的野花野草。
二月,印象中还是枯黄满地的原野,仅仅一两场春风,便将这里吹得翠绿翠绿。举目四望,你真能品味到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那“绿”字的无限意趣。低头俯察,草地上,那些不起眼的小花儿,渐渐含苞了,有的已经开出花来了。它们开始还只是零星地点缀着这片绿地,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几乎就是一个夜晚,它们一下子成片成片地绽放起来。黄的,是蒲公英;紫的,是紫花地丁;白的,是附地菜和繁缕;红的,是野豌豆花。
这里的野豌豆,有绿油油成片的,也有混在杂草中独自生长的。和人工种植的豌豆苗比,最大的差别,在于它的藤蔓更长。待青苗长到一定高度,那藤蔓的尖端在空中四处探寻,以求他人肩膀,向高处登攀。在密集的杂草丛里,会抓住它物,死死不放,以冲出最底层,露出头,充分吸收雨露阳光。看得出,为争得自己的生存,它在时时付出艰辛。野豌豆的果实虽没有豌豆粒大,可它籽粒多,颗颗饱满。小小的生灵,在它结束自己一生的那一刻,你会被它的壮烈所感动。它总是让自己的果实吸进足够的养料,直到为下一代储备了足够的能量,然后在一个烈日,将自己的躯壳撕开,把种子撒在地上。
这里最叫人怜爱的,还有那极微小的婆婆纳花。它的花冠还不及小指甲盖大,细小得不易被人察觉。可是,当它成片成片的时候,会把初春的草地,织成一块块锦缎,翠绿的底色上,起着兰白小花,密密麻麻,有如蓝天里的繁星。你若走近了,蹲下身子,仔细观看每一朵,依然开得生意盎然!一场春雨,洗净尘垢,朗润的原野,草木更加湿翠。雨后挂在枝叶上的一滴水珠,就能把婆婆纳花的全身照个通透,它像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欣赏着自己。四片卵形的花瓣,均匀向四周伸展,略紫接蓝再转白,由外而内呈渐变过渡,簇拥着像蜗牛触角似的两根花蕊,活脱脱像个小精灵。既不失清新雅致,又透出润泽的艳丽。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小诗《苔》,把笔触探进了一个极其微小的生命,“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白日不到处”的阴暗环境里,它却“青春恰自来”。有着如此顽强生命力的青苔花,谁说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媲美呢?原野上的婆婆纳,尽管寂寞无主,尽管细小得被人忽略,可谁又敢否认,它那芳心自在、纷纷争艳的华茂光彩呢!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人们将一种果实带刺的小野草取名窃衣,中药里叫它水防风,它在这一带也随处可见。现代汉语里,“窃”可不是什么好字眼,实际上,窃衣不“窃”,“窃”在这里是表示“粘”的意思,是说它的果实很容易粘在人的衣服上。它的花和果实都不大,由于偏爱,眼里便生出它有几分观赏性来。多根主茎,突然从顶端分出若干分枝,又由分枝的顶端,再分出很多细枝,最后在众多细枝的顶端开花,结出卵形的果。这样由主到次,由疏到密,点与线有机组合,真可谓地造天成。别看它浑身带刺,那带上红润的嫩果实,在春日的阳光照耀下,也能显出几分妩媚。
万物都有它自己的生存之道。当你从它身边走过,那成熟的果实会立马粘满你的裤脚,等你发现,再一颗颗摘下来扔出老远,这时候,你就不知不觉地起到了传播种子的作用。一种微小的植物,居然能借助人的力量,传播繁衍,不得不感叹,大自然里,窃衣的聪慧,出类拔萃!
这里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花草,学名鸭跖草。人们习惯赋予它诗一样的名字,兰花草。它总是零星的,几朵或几十朵,聚少散多,点缀在草丛里,这便显出了它的几分珍贵。尽管它的花冠不大,可是,一旦现身,就非常打眼。有了它,这一带其它草木的色彩也映衬得鲜亮起来。它的花朵非常精致,两片蓝色花瓣和细长的白色花蕊,酷似蝴蝶,有人把它叫翠蝴蝶。那花瓣的纯蓝,借助阳光,透着反射贴般的晶莹。我可以断言,它的明快,画家调色盘里绝对没有,难怪,早些年人们常把它做染料。
小小兰花草可是有些来头。1921年夏天,胡适的友人送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带回家,精心照看,可是,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这就有了现代文学史上一首早期的白话文小诗《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早。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小诗透露出诗人对自由和美好地向往。后由台湾艺人陈贤德、张弼将这首小诗改编配曲,歌曲《兰花草》便在台湾及大陆风靡一时。无形中,人们赋予了兰花草诸多的人文色彩。其实,它所贪恋的环境,原是“涧户寂无人”,哪里又适合人为地移至圃园或府堂?甘愿安居僻静的荒野,默默地发芽,生长,自由自在,花开花谢,这才是兰花草的本心。
二
古人诗云:“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一个人要是具备了一颗远离世俗的净心,即便身处闹市,也会生出一种内心的澄静。可是,我没有这个境界。去年疫情期间,我在屋里坐了两个多月的“警闭”,没能上班,见不到阳光,见不到原野。我向往着郊外,尤其向往这片绿地,我对它依恋起来。
解封后的第一天上班,一下车,熟悉的绿化区忽然变得陌生了。绿地的外围,还有路边,沟垄,白茫茫一片。大片的野胡萝卜草,它们将那盘状的白色花冠,一一举在头顶,它们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阵阵原野的风吹过,野胡萝卜花时起时伏,远远望去,像一浪高过一浪的雪浪。走到近处,那些齐人高的花冠,摇曳着,飞舞着,让你眼花缭乱,仿佛众多的杂技演员们,正轻盈地舞着白色转碟。你若身处其中,会产生一种错觉,江汉平原,绿野之上,忽如一场五月飞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真能感受到一种“生机”的壮观!
进入五月,绿化区的林花谢了春红。然而,绿坪上的车前草,长出了直挺挺的穗,格外引人注目。车前草的最大特点是一窝蜂,它们总是成群成群地生长。它那依附在穗上的花,从不被人关注,开得悄无声息,可是它们的穗却很招眼球。一棵单株,能长出七八根、十多根。当高达一尺多的穗,大片大片聚合时,一根根笔直笔直,密集地排列起来,像威武的将士们,正接受着出征前的点兵。那整齐划一的道道垂线,修正着这一带绿草的凌乱,你尤其能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车前草在古代称“芣苢”,两千七百多年前,《诗经》中的《芣苢》对车前草就有鲜活地描绘。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清代学者方玉润用文学的语言解读了这首诗:“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平原旷野中,群歌互答,试想,这是多么热闹的劳动场景。足见古时车前草分布之广泛,生长之繁茂。实际上,车前草耐寒耐旱,什么样的环境都能生长,从我国的南方到北方,从山区到平原,沙滩、田头、草地,都有它的身影。学者们把《芣苢》解释为一种劳动欢歌,是妇女们边采芣苢边唱的歌谣,而我要说,它又何尝不是讴歌车前草自由生命的一首赞歌呢!
车前草的籽粒虽小,却极其繁多,它的繁殖能力极强。《毛诗序》这样解释《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春秋时代,妇女以能多生子为美德。采摘芣苢,是为妇人们求子。学术上有一种观点,“采采芣苢”,并不是采集它的叶子。余冠英先生所注译的《诗经选》,前言里就有这样一段话:“这是妇女采集芣苢(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设想夏天芣苢结子的时候,山谷里或原野上到处是采芣苢的妇女,到处响着歌声,是怎样的一种光景。”这里说的采集,是夏天芣苢结子的时候,显然,是采集种子。在古代,妇女们借用车前草多结籽粒的特性,祈求多子多福。看来我们的祖先,早就盯上了车前草极强的繁殖能力,关注到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三
公司忙的时候,我会在宿舍楼小住几天。晚上,秋月高照,喜欢独处的我,来到这片绿地,我沿着一条曲曲折折的鹅卵石小道散步。这里的宁静,让草丛里的秋虫能听得见慢慢悠悠的步履声。当你走近时,它们突然悄无声息;等你走远,又渐渐地放出声来。蛐蛐,蝈蝈,纺织娘,几种鸣叫,零零星星,悦耳而不喧闹。蝉声偶然来那么两下,来得突然,收得也急促。这些鸣叫有一声无一声,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反而把林子映衬得更加寂静。白天,耳边常伴着机器轰鸣,这会儿,大自然赐给我一片宁静,环境的安宁,使得我的心灵更加清静。可俗话又说“心静自然凉”,此刻的爽意,是由环境带来还是从内心生出?忽然有了几分疑惑。
一阵飘香袭来。月光把路旁桂树的倩影铺到了我的脚底,桂花洒落一地,像一层玉霜映衬在黑影之上。脚踩在上面,即便是隔着鞋,也同样能察觉到一种软绒绒的触觉。又记起王维的句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里虽然没有大山,却有着夜静原野空的意蕴。原野上,我行月也行,我独自享受着皓空的明月,此时的原野,仿佛只是赐给我一个人的。其实,王维是位以心写诗的人,他的很多意象,多来自主观,来自于他的内心。他笔下常出现的“空”、“寂”,依我看,只是把他那观道的澄怀外化罢了。忽然有所感悟,一个人处在某个环境,能影响到你情绪的,主要还是在于你的内心。忙了一天的工作,这会儿的我,什么都可以放下,什么都可以不想,当我尽情地享受这无边的月色,受用这阵阵桂香时,时下些许的暑热也完全不在话下了。我贪婪地消费着这忙里偷得的闲逸,仿佛进入到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于是,方才的疑惑,似乎有了答案,佛法里早就说过:“心以静寂”,又说“境因心寂。”“心”与“境”,二者原是相互感染,相互复制。
四
我留心着这些无人问津的细小生命,体味着它们的自由自在,开开落落;它们同样历经风霜雪雨,却又坚韧不拔;它们同样有过灼灼其华,却又始终默守寂寞。它们的一枯一荣,亦同我们的人生一场。我忽然意识到,于我,于它们,我们同样拥有着整个世界。我们正厮守着自我及彼此的生命可贵。
奇妙的万物,周而复始,延续着大自然的永恒。我深信,所谓生命之本,一定是一种无穷无尽的力量!
公司所在,幽僻清闲,繁忙的工作之余,让人偷得闲暇,实感欣幸。这片绿地,仿佛纷繁的都市之外,于平湖中的一叶扁舟,很庆幸,我能尽情地徜徉其上,自在独行。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