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李景常:父亲的自责

作者:懒人   发表于:
浏览:167次    字数:289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3篇,  月稿:0

  在人际关系中,要论责任,惟有父母对子女 的责任,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责无旁贷。

  一件往事,时时提醒着自己,要负责任。

  女儿:“爸,千万记住,我们是早六点到火车站集合。”女儿一晚上兴奋,叮嘱了好几遍。

  父亲:“放心睡吧,五点准时叫你。咱家离火车站不远,六点钟,保证能到。”父亲仍很有耐心地答应着。

  他知道,女儿刚上初中,这次班级集体活动,对她融入这个新集体有着特殊的意义。不敢怠慢。

  女儿性情活泼,能歌善舞,刚入新学校,很快地就与同学们熟络了。这不,班级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吊桥公园”过六一。她还要打拍子指挥合唱呢。

  女儿她们要去的地方,是山区,需坐火车。对于从小生活在平原的人来说,山区,有无限的未知,很有吸引力。

  怕什么来什么,越紧张越出错。怕睡“死”起不来,父亲与母亲睁着眼睛互相提醒,可千万别睡过了头,耽误孩子活动。当父亲一个激灵爬起,一看表,瞬间缺氧,两眼一黑,完了,晚了!喊起女儿跑向火车站。晚了!那趟车已开走五分钟。女儿“哇”的一声哭了……

  当父亲的这个懊恼哇!内疚哇!自责呀!恨自己,恨不得给自己两嘴巴。怎么这样没谱没用,就这点事,都做不好?言必信,行必果,荡然无存。怎么为人父,为人母?

  一时间,像过电影一样,想起了好几件亏欠女儿的事。

  孩子小时,家里住房条件差,一间筒子屋,夏热冬冷。女儿经常感冒,一感冒,从支气管炎马上就烧成肺炎。有那么两年,间隔一个月不感冒都是长的。那时的医疗,就是点滴青霉素。手背、胳膊下不去针,就扎头,最后扎脚。前额的头发刚长出来,就得剃掉。有一次,父亲为了赶写一份领导的讲话材料,耽误了半天,孩子烧到快四十度。

  父亲将其背到医院,斜靠在病床枕头上,一声不知。父亲一生中,第一次感觉到什么叫“心疼”,什么叫父女连心。那时的青霉素真是好使,点上,很快就恢复了充满活力的神态,嬉笑颜开了。

  有一年夏天,父亲在车后座驮着女儿。由于女儿太小,有点害怕,小腿夹的太紧,小脚丫被辐条刮得秃噜皮,女儿愣是含着泪,没出哭声。

  这一切一切,都令作为父亲心如刀绞,疼痛不已。懊恼异常,自责连连,对不起女儿,没有尽到责任。

  别光懊恼了,想想怎么补救吧!

  父亲皱着眉头盯着列车时刻表。突然,瞪圆了眼睛,半个小时后,还有一趟车,路过那个有吊桥公园的城区。

  “萌,别哭了。”一边检讨自己,一边安慰女儿说:“再过半小时,还有一趟车,可以坐,咱们去撵他们。”

  “能找到……他们吗?”女儿一边抽泣哽咽,一边问。

  “能!一定能!”

  父亲虽然语气坚定,心里并没有十分的把握。推想,也就相隔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只要他们不离开公园,一定会找到。看着挂着泪痕,露出些许笑模样的女儿。当父亲的内心不知是啥滋味。

  北纬47℃的春天来得晚,而且还特别短,好像没过几天就到了夏季。所以,凡是有“集体”的人群,都要抓住仅有的少许春天,到户外活动,叫“野游”。

  女儿的班级选的时间刚刚好。此时大地绿了,山峦绿了,溪水流下来了,风吹树叶能听见沙沙响了。虽然大地花树种类不多,但也都开了——小桃红开了,丁香开了,山杏开了。一片片、一簇簇、一堆堆的小黄花,抢着向明媚的阳光展开笑脸。

  看着车窗外向后倒去的树木房屋,理智告诉他火车的速度已经很快,但情感上却觉得跟蜗牛一样,很慢。女儿跟父亲一定是一个心情,趴在车窗向外望,很焦急,愿火车快点,再快点,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出车窗,飞向蓝天,飞到老师和同学们身边。

  出了站,一打听,离吊桥公园还很远。要徒步,至少需四十分钟。既没有机动出租车,也没有载客的公交车,只有驴拉的平板车。真是别具一格!这驴车,专为车站到景区往返接送。不管多钱,坐上就跑。

  虽然还有一段距离,女儿眼尖,看见吊桥上五颜六色,人头攒动,旗帜飘扬。兴奋地喊:“是他们!爸,是他们!”

  蹦下驴车,飞快地跑去。刚跑几步又折返,原来是午餐落下了,傻瓜相机也忘了。父亲赶紧把背兜子递过去。“千万注意安全!”也不知听没听见,女儿头也不回,一溜烟跑了。

  好了,总算弥补了,父亲心中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人到了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难以言语形容。

  人,有了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旦责任尽到了,尽完了,才真正快乐了。

  这“吊桥公园”,真是个春游的好去处。远远望去,犹如一幅油画渲染上了所有美丽的色彩:红色,红得耀眼;黄色,黄得明亮;蓝色,蓝得深沉;绿色,绿得鲜嫩;金色,金得夺目……

  紧张过后,劳累、困顿一起袭来。驴车没了,只好一步一步挨到车站,等待返回的列车。

  躺在车站木条长椅上,父亲想起女儿从出生到上学的一幕幕。

  父亲是随全家“下放”到农村的,为什么下放,他也不知道。对于从小生在城市小康家庭的他,到了农村,感觉太苦了。没有大江大河,没有楼房,没有公园,没有影院,没有书店,没有饭店,除了黑土地,低矮的土坯房,啥都没有。精神生活,几乎是零。

  一个月才能看一场公社巡回放映队带来的电影,还都是露天播映。有一次,来得电影“假演(加演)”是新闻联播,“真演(正片)”是彩色故事片《追鱼》。孩子们兴奋异常。可是,只能在离本村还有三、四里地的邻村放映。因本村穷,无钱留映。

  父亲好不容易说通家里,去看了。不巧的是,下雨了。停。第二天再演。第二天,家里以黑灯瞎火危险为由,说啥也不让去看了。

  这股气,父亲记了一辈子。所以,当他有了女儿后,将自己小时得不到的,反过来加倍补尝给女儿。

  女儿刚刚放下画本,就让她读《三百六十五夜故事》 ,从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就一本一本地看小说。父亲小时,无课外读物。终于有一次外地有人来到学校摆摊,出租少年儿童读物,还夹杂着几本小说。但,有时限,一分钱一天。其他小学生多数都看“小人书”——画本,花钱少,看得多。父亲,用卖马莲赚的二分钱,两天时间看了一本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想再看《新儿女英雄转》,没钱了。对这件事,父亲始终耿耿于怀,怨恨家里没多给他几分钱,只能看一本。

  从女儿五岁开始,每个星期天,父亲必定领着女儿去一趟书店,看书、买书。到电影院排队买票,看一场电影,演啥看啥,没有选择。吃一顿饭店,吊炉饼和砂锅豆腐。大一点,就到江边游泳,野外采花,滑冰打球。尽最大努力,让女儿最大限度地接触外边世界。

  女儿母亲会做衣服。家里唯一值钱的物件,就是一台缝纫机。女儿的衣服一年四季,一直到高中,几乎都是自己做。省下的钱,都用在购买文化用品上了。父亲的信条是:物质生活可以不富有,但文化生活决不能是沙漠。

  第二天,女儿放学回来,拿着一摞照片,津津有味的欣赏回味。看着女儿和同学们在吊桥上,笑容灿烂,做着胜利的手势,父亲长出一口气,也会心地笑了。

  啊!这就是为人父的责任!

  人的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会内疚痛苦。责任尽到了,就会舒服快乐。就像古语说的,“如释重负”,也像俗语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不要忘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更要时时检视应负的责任,尽最大努力,不留遗憾。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