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马银良 :夜走颍河

作者:马银良   发表于:
浏览:44次    字数:323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9篇,  月稿:0

  生长在颍河岸边的人,不能不认真地走一趟颍河。你知道,从黄河文明到亚细亚文明,哪一种文明的起源离开过河流?人们循河而居,河水滋养了干涸的生命,河水也洗刷了生命酿造的污浊,生生世世,绵延不绝。你更知道,梦想总与水有关,《诗经》里,沈从文的《边城》里都荡漾着水的灵性。

  家乡的颍河,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经周口,安徽阜阳,在寿县正阳关注入淮河,全长620公里。沿途穿过了许多城市,在城市的诞生及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颍河是两岸人民的母亲河,它孕育滋养了两岸人民,与两岸人民紧紧相连,恍如心脏与动脉连接的那样和谐,浑然一体。

  暮色沉沉里,我驻足于沈城(沈丘,以下简略为沈城),决定骑行向东出发。白天的景色已经看过,所以,我想品尝一下颍河的夜色,感觉一下它处在夜里的隐秘。

  先看一看两岸灯光与水色的交合,再看一眼沈城颍河大桥。满眼望去,沈城大桥成了一道与城市不可分割的靓丽景观。如果说颍河流经沈城,生养并滋润着这座城市的话,那么,记载沈城多少年风雨历程的,则是颍河上的桥。由于颍河将沈城一分两半,所以南北之间只能靠桥梁沟通了。桥,恍如“长虹卧波”,桥下是川流不息的颍河,见证了多少年来沈城的柔情与浪漫,更是多情多意的大桥铭刻了沈城的光荣与梦想。这桥不是匆忙的堆垒,它是无数造桥工人的心血甚至是血肉筑成的。在造桥的无数工人中,我相信更多是没有怨言的。面对大桥,置身大桥,都会感觉到桥的横空出世和精致入微。这桥会告诉我们,无数的造桥工人是用它们内心的温情,为沈城和他们自己建造了真正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大匠无名,只有温情永恒。

  是啊!颍河与河上的桥,以及两岸的建筑,相互映衬,融入了沈城的生命中,折射出沈城的风雅与辉煌,成就了人类城市景观中最令人难以割舍的篇章。

  颍河,从你的哪一边走起呢?就从你的北岸出发吧,至界首从南岸返回,正好环绕一圈。

  开始行走。赛车不快不慢地向前推进,不用开车灯,两岸灯光通明。走着看着,灯光星火使颍河蒙上了迷人的面纱,后移的沈城更显得光怪陆离。透过夜幕窥视,它变幻莫测,处处炫耀着珠光宝气。

  车,缓缓行进。新修的路随颍河弯弯绕绕,颇有情趣。路因河而蜿蜒,河因路而妖娆。一会儿,前面又看到一座大桥,那桥上的串灯宛如长龙,成了我的指引。我兴奋得大呼小叫。然而,我感到兴奋的又何止于物质的灯光呢?我油然想到,在我们平凡的生涯中,我们也常常碰撞到一闪而过的精神的灯光,他们或许是失之交臂的陌生人,用生命强大而朴素的美燃亮我们精神萎靡的夜空,而后,如水滴融入茫茫大海,如萤灯隐于日常。匆匆的美,就像这桥灯,在无尽的绵绵遥想和思念之间,那份澄澈,那份明亮,历经多少年,都不会消失。

  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我的骑行速度慢下来。我的腿开始酸沉,觉得浑身燥热。觅一处草地休息一下吧。放倒车子,平身躺下,感觉夜露微凉,星空浩渺。忽闻身旁有花香,摁亮车灯照去,却是一片粉色的花,正在暗中偷偷开着。什么花?叫不上名字,拨亮手机搜索,原来是格桑花。我又一阵在心中大呼小叫,格桑花?是不是又叫格桑梅朵?这是一种藏地植物,故乡是在西藏,青海,川西,滇西北那无边的大草原上,它怎么飞到颍河上来了?是颍河的召唤吗?多美!我想采一朵回去种在花盆里,可刚伸手又停下了。不行,神灵是要怪罪的。这花只有颍河的水才能滋养它,颍河人是借它表达和抒发美好的情感。

  灯光又往远处扫一扫,紧挨着格桑花的是一片一片的蒲苇,细叶芒,斑叶芒,各种苔草,形成了特别的观赏景带。挨着这些植物的又是一片片人工栽植的狼尾草。草,细而长,绒毛柔而白亮,失缺了白日的喧而狂悍,正于夜色里垂着头,静默着,像是隐秘而羞涩地暗恋着谁。但是,挨着狼尾草的却是一片荒地,乱草丛生。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这是优点还未被发现的植物。对这一片荒地上的生灵来说,这定义真是太正确了。这里的草静静地等着翻身的时候到来。”是的,它们一定会像其他草一样为颍河的美而重新再活一次。那种不被人了解的艰难的爱,一定会被颍河接受。

  此时,颍河悄无声息,大概已进入子时了。但河面依然波光粼粼,月影婆娑。对岸还有灯火闪烁,那是不眠的夜钓者。这岸有一叶孤舟,安静地于月光里泊着。忽然就有了想法,近距离接触风情灵秀的颍河。就着灯光,摸进船里去。船,竟然还是古老的木船,是像颍河一样古老吗?坐在船上,嗅到了颍河的水气,带点香,又带点腥。望着水面,想起了诗人露白的诗句“楚天不语少人看,颍水无声独自东。迢递高楼疏落树,一城尽在月明中。”这是一河尽在月明中啊!又想起诗人憨豆的诗句“这个夜晚像颍河一样长,一样清澈/寂静在鱼竿上跳动/挑动了整个河水……”说的也是,寂静确实在夜钓者的鱼竿上跳动,鱼竿也挑动了整条河水。因为颍河在夜里本来就是鲜活的嘛!

  休息片刻,上得岸来,继续骑行。顺河往东往东,前面被刘湾港拦住了。下了堤岸,绕道东进。走不多路,却见两蹲高大威猛的陶瓶立于道旁。用灯照去,瓶旁有一牌匾,上书“界首存世艺术馆”几个大字。陶瓶高约十多米,上书“花开富贵”几个字。瓶两边有大型砖雕,有嫦娥奔月和飞马雕像,还雕有炎黄二帝端砚。写到这里,我想起了立在沈城颍河岸的周兴嗣雕像,和铸刻在槐园公园里的千字文。这些,不得不使颍河具有了雅致的艺术格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壮美,在颍河幽暗长空的映衬下,如此厚重,仿佛在诉说,在宣扬,宣扬着一种永世不衰的风韵。看那刺破夜幕的灯光,似乎通向天上的另一个世界。那一河的黑,因为有了这些满载着文化艺术的万千雕像,而充满了令人遐想的神秘。颍河,是一部书,它需要懂艺术爱美的人去阅读;颍河,是一座钟,它需要智慧的人去敲响啊!同时,颍河更是灵秀之神,它给颍河两岸文明的创造者以激情和灵感。

  一路上,又不断地见到雕像和桥梁。在返回的界首南岸福通广场上,看到了用铁铸成的刘福通塑像。刘福通将军于黑暗里横刀立马,气壮山河。好像能听到战马在颍河的夜空中嘶鸣。于此,我想起了位居沈城颍河岸的李鸣钟将军故居,虽然不见将军的雕像,但仍能听到将军为和平而厮杀的声音。战争与和平在历史的黄页里残酷地更迭,使得颍河承载了多少血雨腥风。如今,它沉淀的是血和泪,流动着的却是一河的欢笑!

  同样的战争雕像,我在沈城颍河岸的郭寨村,特别观览了刘邓大军横渡颍河的塑像。是泥塑是石雕,且不管它。但看那军民告别的场面,不由你不感动垂泪。那默默低头啃草的马,眼睛里是否还噙着战争的泪水?蹄印里是否还熏染着战争的硝烟?群雕,独雕,为了和平,他们出场了。在颍河里似乎还在拨浪摇桨,冲锋陷阵,扮演着今人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们的出场,是颍河精神的展阅。他们的神情,他们的目光,或凝重或慈祥或忧郁或坚定。似乎他们的身影,他们的灵魂还正行走于颍河两岸,给颍河人以心灵的抚慰和思想的温暖。也启悟颍河人内心里激荡起关于民族关于国家关于人的命运的思索。至此,我不禁要问:颍河之于这些雕像,究竟是河因人胜,还是人因河名呢?

  骑行,与它们告别,似有不舍。但前面还有美好的风景牵挂着我。

  又一座颍河桥,已经是第几座,记不清了。如果将颍河上的桥串连起来,那么我们便如穿行在变幻的时光隧道,追寻着颍河的历史足迹。一座座大桥,由远而近从我身旁流过,然后又渐渐远去,静静地横卧在波光之中,是那样风情万种。那蝴蝶般欲飞的桥,那雄鹰般欲飞的桥,多么完美的构思,静美的创意,再配了月,配了河,配了船,配了灯光流动的乐曲,怕是最硬的汉子也被软化了,最粗俗的女子,也被净化了。它改变了游人的笑容,眼光和步态,点化了两岸城市的艺术走向。

  颍河,用蜿蜒曲折的神笔撰写了一首让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长诗。它让无数的诗人学者都拜倒在了它的身边。在颍河夜走,我总以为七彩的画笔描不出颍河的婀娜多姿;动人的文笔太浮华,写不下灵性之河的全部内涵。颍河,是两岸人的灵魂。它,不宽,也不窄;不急,也不缓,就这样静静流淌,关照世事变迁,抚平人间伤痛,翻卷着丝丝的波澜,演绎着动听的故事。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颍河 马银良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灵沫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9-30 09:42
    千秋风雪
    它,不宽,也不窄;不急,也不缓,就这样静静流淌,关照世事变迁,抚平人间伤痛,翻卷着丝丝的波澜,演绎着动听的故事。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