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王祥生:仪 式 感

作者:姚岚   发表于:
浏览:52次    字数:174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84篇,  月稿:0

  我们从一生下来,经历过多少仪式?如果没有这些仪式,我们的生活是个什么状况?

  先看国家,国家需要仪式,比如,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升旗仪式,那是多么壮观而威严,多么激动人心,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

  再看个人,也需要仪式。如开笔礼、成长礼、婚礼、葬礼,等等,无数的古代礼仪一直延续数千年。一些仪式消逝了,一些仪式诞生了,一些仪式重来了,一些仪式变异了,一些仪式普及了,一些仪式淡化了。及至现在,人们对仪式的认识范围更加宽阔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仪式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复杂纷繁,似乎也更加丰富滋润了。

  有些事情,没有仪式,必定是人生之大撼。如结婚。无论是什么样的婚礼,都是一种必要。可以在高档豪华的大酒店,可以在乡味淳朴的农家小院;可以呼朋唤友越千人,可以三五亲戚成一聚,都为了这人生中的大事——成家了。这婚礼,就是分享幸福,见证幸福。它意味着从爱情到婚姻,意味着今后的岁月永不分离的一种承诺,意味着一种对于新的家庭责任的担当,意味着对世人的一种交代,也意味着新郎新娘的心愿、父母的面子,意味着新的一段人生旅途。

  有些事情,搞点仪式,肯定是更有意思。如上梁。农村盖房上梁,必须搞个仪式。大凡是上梁那天,主人家要把新房里贴上大红对联,屋脊的主梁上系上香木,披上大红布,主人在新房子里放礼炮、点响鞭,摆宴席,“祭梁、上梁、接包、抛梁、待匠”等程序一应俱全。目的是祈求房屋永固、生活美满。

  有些事情,不是你搞不搞仪式,它本身就是仪式。如过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多少年不变。我认为,单说这全家团圆,本身就是一种最隆重的仪式。它是我们是对家、对亲情的眷恋,是我们一生难以割舍的情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世世代代炎黄子孙血脉延续的情缘。当然,全家团圆时,美味佳肴是必不可少的,磕头拜年是必不可少的,长辈给下辈发红包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事情,表现得不像在搞仪式,却似乎就是个仪式。如睡觉前刷微信。不知道有多少人每天在睡觉前要把手机微信上的朋友圈、朋友点对点的微信全部刷一个遍,不漏过一个未读消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刷就睡不着觉,刷完了,手机一放,安然入睡。这不是仪式是什么?这又是个什么仪式?

  有些事情,单个人做就不是仪式,邀上几个朋友一起就变成了仪式。如看花。四月份,家里窗台上的牡丹花,你看它开了又谢;第二年,你看它是谢了又开。这好像没什么仪式感吧。可是,当你邀约几个亲朋好友,一起到铜陵凤凰山看牡丹花盛开的样子,大家一起与牡丹花合影的笑意,那从心底涌出来的愉悦,是多么重要的一次人生仪式?

  有些事情,可能一个人来做,会更有仪式感。如化妆。不需要特别好的化妆间,只要有一个自己任意涂抹的地方。一片方镜,几件化妆品,涂抹出自己喜欢的自己。如果心中有一个爱人,一定要涂抹出爱人喜欢的自己。如果不喜欢自己要见的人,偏偏涂抹出一个自己讨厌的自己,也是可以潇洒地走出化妆间的。

  有人说,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它是一种敬畏、一种美好、一种精致、一种态度,它无需做给别人看,只需要你从内到外的用心,让平凡的生活里,充满着独一无二的感动。

  品一下这句话,它就是我们生活原本的味道。我们不能听而不觉。不然,我们的生活又会多么平淡无味,毫无色彩?

  我还要加上一句:“别把仪式感不当一回事”,

  不信?有许多人是非常在意仪式感的。特别是女性,又特别是在意你的女性。比如三八节,好像是妇女们自己在一起度过的比较多。恰恰你的夫人想你陪她一起逛商场,你若拒绝,她好像也没有太大的意见。可是到了晚上九点钟,还没有见到你发给她的微信红包,和你的温馨祝福话语,那你玩完了,她会非常生气,晚上与你背靠背,一天或者一周,让你憋得难受又不好发作。

  你可能会辩解,自己的老婆,发什么红包,家里的钱都是她管,她又不缺这几个小钱。哈哈。她缺钱吗?她缺的是你的仪式感,一种对她爱的仪式感!而且,她会说,某某丈夫给他老婆发了个好大的红包。甚至,还说某某(肯定是男的)“一大早,就发了一个小红包给我,却一天没有见到你的!”你有没有吃醋?

  所以,你看,“生活需要仪式感”,这句话是不是绝对烧智商又烧情商的。

  我却相信一句话,具有仪式感的人,平常的日子是会散发出光芒的。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