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趣事

郑江泉——写春联•贴春联

作者:冬歌文苑   发表于:
浏览:18次    字数:150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日子是乡村老奶奶的针线团儿,绕着,旋转着,不知不觉一年的光景就到头了。日子像驴打滚儿,哧溜一翻一个滚儿。庄稼汉们春种秋收忙碌了一载,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这一年的春花秋露和风风雨雨,一眨巴眼,便到了腊月的尾巴。腊月前脚刚走,正月后脚便就跟来了。年关到了,就像给两家的地畔栽个界石,农人们也忘不了给年关做个醒目的标签,以示辞旧迎新和招财纳福。这便是写春联和贴春联了。

  写春联和贴春联是过年的头等大事,尤其对于庄户人来说,无关贫富贵贱,无关嗜好信仰,不在每个屋门上贴上红彤彤的念想和愿景,那就不算过年。腊月三十是年跟,也是年界,更是春联大秀芳华,映红千家万户的日子。古老的村庄也似乎不再缠绵于往日单调而寂寥的时光,欣欣然点缀上了火红喜庆的暖色,让村头巷尾、门庭楼堂墨香氤氲,诗韵四溢。

  记得过去腊月三十这天,村子里会耍笔杆子的老先生会大出风头,他那龙飞凤舞的墨宝会像磁石一样招来许多老乡。那生着炭火的堂屋中央,摆一张古色古香的八仙桌,老者凝神敛气,擎笔挥毫,少者展书诵词,抚纸研墨。另有一干练后生,一边帮识字不多的乡亲吟诵和解读联语,一边帮大家裁纸和端茶递水。老先生不慌不忙,不温不燥,一支狼毫笔欣然游走于咫尺之内,柔若浮云,力如金钩,那洒脱而浑厚的笔力直抵众乡亲憨厚的笑靥和内心。更为神奇的是老者笔力多变,同字不同工,同联不同形,褔禄寿喜等若干字他能幻化出多种造型,引得围观者一阵阵喝彩声。厢房的地面上、炕头上摆满了待晾干的春联,而堂屋里、院子里、屋檐下和过道里,则人头攒动,笑语喧哗。乡亲们拿着红纸卷儿,一边说叨着家长里短,一边不断地向堂屋里张望,操心着自家的几副春联。不时有一拨拨的村民带着写好的春联乐呵呵地离去,又有一拨拨村民胳肢窝夹着红纸卷儿挤进小院,大家都想让自己的小家也早点沾些老先生的墨韵,给属于自己的新年也添些喜色和福气。

  农家人贴春联不像城里人那么简单随意,讲究起来还很有说辞。大门的门楼、老者的正房、儿女的偏方、屋内的厢房,以及厨房、粮仓、储物间、牛栏、猪圈、鸡舍等,凡是有门儿的都得贴春联,且大小长短、遣词造句都得对号入座,妥帖对味儿。门头再挂上五颜六色的剪纸挂钱,门芯处再贴一对喜庆的倒福,窗子上贴上精美的窗花。另外,老者卧室头顶的墙壁上要贴“老者安康”或“吉星高照”,大门外的院墙要贴“出门见喜”或“紫气东来”,院子里贴“满院春光”,牛圈内的槽头上贴“槽头兴旺”,粮仓的麦包或面缸贴“取之不尽”,水缸贴“一缸春水”,车上贴“一路平安”,树上贴“旺气冲天”,同时再给大门和主房门贴上威风凛凛的门神、照壁贴上温文尔雅的土神,灶前贴上慈眉善目的灶神,然后十分虔诚地点燃香烛,燃放鞭炮,邀请诸神进户就位。打理完家里,有心人还会走出家门,再给水井、磨坊、山神庙、打麦场上的碌碡、村中央的碾盘等都贴上吉祥温馨的挥春条幅。

  鲜红的春联从老先生的手中点墨成金,款款而生,走村进巷,穿堂入室,被乡亲们蘸着浓情蜜意一副副地张贴起来。那像火苗一样红火旺盛的气场,再加上苍劲大字和豪迈诗句的渲染,农家院子里顿时有了生机,有了捂也捂不住的喜庆富贵之气。一家人心里想的、梦里念叨的,而又用嘴说不出的心愿和期盼,全被那一院子的春联诠释和解读得淋漓尽致。贴了春联,年的崭新符号就标注在门框上,烟囱里袅袅的炊烟就一路顺风,厨房里的肉香就飘满院子,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就淹没整个屋子。而全村贴上春联,吉祥和喜庆就写满整个村子,大街小巷就会成为一个诗的海洋,诗的宇宙。那古老的村落以及繁衍于其中的人物和故事就会浸泡在浓浓的年味中,春的灵气、福气和精气神儿就会在村庄的每个角落里荡漾、氤氲和绵延。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冬歌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趣事

    查看更多生活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