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胡小平:再遇“道元古村”

作者:胡小平   发表于:
浏览:118次    字数:158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8篇,  月稿:0

  初识道元,是从舒寒冰先生《我与马元》一文,“道元古村”——一个美丽而古老的村落,木栅栏,竹篱笆,青瓦黄墙,炊烟袅袅,木栏草垛,梯田漠漠,是那一代人儿时的乡村和梦里的老家。(“马元古村”被改名叫“道元古村”,有说是因“大道至朴,返本归元”,又说是因来榜镇也有个村落叫马元村。)

  第一次遇见“道元古村”,是两年前一个春日的下午,兰花开放的季节。一行人为觅兰花而来,到古村后被告之兰花被列为保护植物,此行的目的也就作罢。晚餐被友人安排在古村的农家,女主人一看就是勤劳能干的人,当我们踏进厨房时,土灶台柴火的铁锅里正“呲呲“的冒着人间烟火气,边上那个大锅的木锅盖上放了好些已经烧好的菜肴,让人垂涎欲滴,忍不住先伸手偷吃一二。晚餐很丰盛,大多都不记得有些啥了,记忆深刻的是那盘青椒末炒核桃,女主人说这个要小火慢炒,因为核桃容易焦。想必那是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吃这个古村才有的特色菜吧。晚餐的特色不止菜肴,还有装菜的那个红花边的搪瓷盘子,盘子不大,应该是那个物产不富足的年代才有的设计,但对于习惯了用八寸大深盘装蔬菜的我来说,硬是不好意思对那盘青菜下手,总有种夹一筷子就没了的感觉。

  再遇“道元古村”是在这个周日,阳光灿烂的午后。驱车沿村级公路蜿蜒而上,在离村口十多分钟的路口,多了一道“道元古村”的大门头和售票处,这应该是寒冰先生招商而来的产物吧。我们将车停在售票处的停车场,沿小路的台阶拾级而上,一路秋景尽收眼底。山壁上不知名的植物枝杆上挂满了紫色的小果子随着秋风摇曳,紫得纯粹、紫得剔透;在台阶小路的出口抬头看见左边的玻璃桥,一株七叶红枫的树叶红得很是热烈,不由想起那句”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古村村口的路边矗立了几株银杏树,树叶已被秋风渲染得金黄,装饰着一树黄金甲的锦绣;偶尔有几片早熟的扇形随秋风翩翩起舞后飘落,飘落的落叶把自己最后一吻深情的献给了大地,未来的日子将默默化为泥土来孕育下一年的新绿;进村第一家的老房子,木头门的墙头上挂着“道元一号”的牌子,黄泥土夯筑的墙壁上镶嵌着木制窗棂的古老的窗户,大门外石条砌成的走廊上整齐的码放了烧饭用的大柴。老房子的东面墙壁上挂着两个长长的木梯、竹子的扁担还有两个不知名的物件,没遇到主人也不好打听是什么了。老房子西头用水泥砌的一高一矮两个水池,山泉水在“咕咕”流淌,水池的拐角处布满了绿油油的青苔,厚厚的青苔似于诉说着悠久的岁月;水池上方的土墙上架着一块隔板,隔板上有两个蜂箱,想必那蜂蜜一定很纯、很甜吧,蜂箱外不时有几只蜜蜂在飞舞,是公蜂在守护家园防止外来入侵么?

  沿着村子里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前行,一路上看到很多株挂满红色小果子的不知名的树,果子貌似秤砣,红得晶莹,仿佛一只只红色小精灵挂在树枝;村子里几栋老房子外的场地上依旧有几只散养的鸡、鸭在那悠闲的晃荡,好是怡然自得啊;在村子里偶遇两个耄耋老人,安静且慈祥,我们笑笑算是招呼了;再往上来到了“道元大屋”,新建的房子,没有村子里老房子的古朴,一栋用现代工艺表达古朴风的建筑吧。

  从木块铺就的小路返回,路边的梯田改成了荷花池,可能因为今年雨水很少,荷花池里已经干涸,硕大的荷叶也已呈憔悴状,莲蓬已经焦成了咖啡色了,这一定是经历了风霜的洗礼。梯田边有块地里有株映山红,虽时值深秋,但树冠上仍有数朵花朵随风起舞,被秋风洗礼过的花瓣没有了春日里的鲜润,但仍然倔强在枝头开放。

  返回至入村口的标识边,再回望一眼村落,远处群山起伏,老屋后的毛竹在阳光的映衬下愈发葱翠,阳光斜洒在屋顶起伏的瓦片上呈现出了或明或暗的斑驳;屋前的一棵小树上红叶挂满了树梢,昭示着秋天的光景。村头那珠古老的银杏树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近处的山峦也已呈现出了秋天的五彩斑斓。秋天注定是彩色的,那就把色彩留给秋天,把简单留给自己。

  2022年10月16日。See you!“道元古村”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道元古村 胡小平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