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陈昱岐:一张老照片——纪念兰州战役胜利74周年

作者:老妖怪   发表于:
浏览:90次    字数:3744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9篇,  月稿:0

  今年,从老家甘肃庄浪发来了一张70多年前的黑白老照片,以前我未见过,一时候认不出是谁,但是感觉和我长的很像,就在我诧异之际,妹妹告诉我这是爷爷的照片,是在爷爷参加完解放兰州战役后拍摄的,也是1955年那年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勋章”后的的照片,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恍然间,敬爱的爷爷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年了,此时此刻,看到他现存唯一的一张老照片,心中充满无限感动。黑白照片里,爷爷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勋章,左下角是一个很清晰的钢印,底下有三行字“零零三一部队独立三分队班长”,照片上爷爷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意气风发,特别精神,坚定的目光,透露着军人的坚毅。今年是兰州战役胜利74周年,在这样的时刻,拿到爷爷在部队里的唯一老照片,引起了我对爷爷的很多怀念。

  01

  在我的书房里,始终留着一个位置,想把自己最爱的人放在这里,在2023年8月1日的“建军节”里,我到照相馆里洗了这张照片,装了一个框子,当天拜放在我书架的中央,然后向爷爷敬礼,并献上一杯热茶,以表达我的崇敬和思念之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是在爷爷的照片前,目睹着他老人家的相貌,回顾他在世时候的点滴,以及家人留下他的故事,把浙西整理成文字,向他和他的部队致以军人的礼赞。也许此时,他也知道我的思念,他与他的战友,正在注视着他们后代的成长,想和我们对话。

  顺着记忆的大门,我们的时光机来到1948年,这时候,甘肃庄浪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位16岁的天真少年,告别亲人,告别我的太姥爷,跟着“解放军”,踏上了追求光明的道路。记得老人讲,那一年,家里没有任何给爷爷的礼物,只把一条用布条做的腰带匆匆系在他身上,腰带保他平安,希望他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走出大山,打出一片天地。当时,新中国还没有解放,也没有特别大的欢迎仪式,只是看到他的背影从山沟里走出来。大家也心里明白,这是要去“打仗”,并不会知道,下面将遭遇怎样的人生际遇,遇到怎样的大事件。

  那时候的中国,正值解放战争到了最为关键的决战阶段,西北战场也进入了激烈的战斗中,解放西北的关键一战--兰州战役即将打响。而这位16岁少年的命运就与兰州战役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他的成年礼就是“战场”,入伍就进入了最前沿的战斗岗位,也即将参与一场刻骨铭心的战斗。在我的记忆里,爷爷在世的时候,并没有透露任何兰州战役作战的细节,但是亲人朋友都说,他就是兰州战役的幸存者,一位特别能打的解放军老战士。也从二叔的口中得知,他腿上身上有许多枪伤,我也从他所在的部队了解到,整个兰州战役十分艰苦,他的部队也是牺牲了许多兄弟,特别是在兰州战役万家岭攻坚战里,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仗和恶仗,载入了新中国的史册。如今,兰州烈士陵园里长眠着他的战友,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是怀着非常恭敬的心情,向74年前所有参与兰州战役的老兵致敬,向你们敬礼!

  战争的残酷,我们后辈间接的从许多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可以窥见,但是真实的战争比这个还要残酷,这里只需一组数字就明白,整个兰州战役,我军伤亡8700余人,歼灭敌人2.7万,从此,西北的枢纽城市兰州,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949年8月26日,经过西北野战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兰州宣告正式解放,那天,您与所有的解放军将士一起入城,见证兰州的新生,可以想象当时的哪位少年,是何等的激动,何等的荣耀,见证一个历史时刻的到来,如今,我们怀念您,就想感悟7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

  02

  兰州解放后不久,我们的新中国成立,面对新生的政权,您又参与了建国后的稳定与建设,足迹先后走遍了甘南、宁夏、青海等地。也是在这个时期,您在部队参加文化学习,掌握了知识,从后期的记忆中,能清晰的记得读报时候的神情,这都是源于部队的学习。当西北稳定后,在1957年那一年,您向团政委提出解甲归田的想法,首长很不情愿,特意挽留,当时已经安排了很优越的工作,希望到城市发展,一个去向是浙江,一个去向是青海,但是你依然选择回到自己的村子,当一个普通的农民。在今天看来,您的选择,有违常理,但是当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之后,生命中多了一份淡然,在您的眼里“功成不居”是一种自然的选择。对于当初的军功章,也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当做孙辈的玩具,也没有特意拿出来炫耀,以至于后期丢失,您也淡然一笑,不计较这些事。

  在后面的交流中,隐隐约约的得知一些缘由,选择归乡务农,因为心中是有很大的情感牵挂,一直放心不下家里的太姥爷,还有兄弟姐妹。自从踏上参军报国之路后,就再也没有联系到他们,家人以为战斗中牺牲,您也不知道家里到底怎么样,这次辞别老部队,也是为了尽孝道,无任何贪恋。这也是我最佩服您的地方,在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敢于战斗,敢于去为国家而献身,而在和平年代,选择平凡,放下功名,做一名普通人,这才是大丈夫所为。可以想象,当初你穿着军装回到阔别多年的山村,给村里带来怎样的喜悦,面对失而复得的孩子,太姥爷又是怎样的心情。

  从部队离开后,您到地方的基层工作40年,您作为村里第一批共产党员,村里第一届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第一批驻村工作队队长,带领全体村民参加野赵村农村基本建设。如今,那整齐的梯田,茂盛的绿化林,畅通的大路,还有村里的灌溉水渠,都是您与村民共同奋斗的最好见证。在部队您带队冲锋,打最硬的仗,到地方,您奋发有为,发光发热,野赵村的山山水水,沟沟梁梁,都有您的足迹,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您和第一届领导班子为野赵村后来的工作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您的工作赢得了大家的赞誉,我记得您在退休时,镇里来了许多人为您祝福,那一刻是多么的开心。

  对于我们小家庭来说,您做的最好的事,最明智的事情是在80年代举家搬迁,从山谷搬到平原川地,搬到交通方便,有学校的地方,从而彻底改变家庭发展格局,我要代表家人感谢您。记得妈妈出嫁时候,来到我们家的山谷,每天为了接水,半夜要到山谷中唯一一眼泉里等水,然后挑回家饮用,可见当时的条件是多么艰苦。面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山村,您果断的选择,来一次大搬家,古代有“孟母三迁”,今天有您的“一迁”,足以改变我们的命运。在往后的岁月中,家人特别要感恩您当初的抉择,正是因为这个决定,才让家人在后面的发展中获得许多有利的因素,摆脱了家庭的贫困,得到了更好的教育资源。

  03

  到了90年代,随着国家落实关爱抗战老兵的一系列政策,国家也对您也特别关爱,每月也给予一部分补助,照顾您的生活。作为一名家中的长者,您依然非常慷慨的拿出自己的军人补助金,补贴家用,给我们孙辈一些帮助,自己很少独自享用,家里的油盐酱醋茶,都是您的开支。记得我们考上了县立一中后,您特别高兴,拿出自己一点积蓄,给了我们上学用,在读书方面,您历来是非常支持,而且常说“读书人不怕没饭吃”。在当时,乡村里许多人都在翻修自己家的房子,买漂亮家具的时候,但是您倡导,把钱要用到教育上,供给孩子读书方面,房子可以到孩子读完书之后盖,这一点,我要感恩当初的您,是您的坚持,才让家里破天荒的走出第一位大学生本科生,第一位研究生。

  您在世的时候,曾经倡导家里一定要修一本《陈氏家谱》,立家规,把家庭成员团结在一起,大家一起共同奋斗,按照传统礼仪,每回家人进新人,都要入家谱,读家规,传承家族血脉。就在您离别我们的后面几年,通过我们各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族谱》也已经完成修订,家庭中很多成员都列入其中,没到婚丧嫁娶,都要向家谱里作记录。我觉得,您的这个倡导,对于当下的我们依然有教育意义,还是应该尊重传统,让优秀的文化进入家庭生活中。

  岁月匆匆,转眼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年了,记得在您生命的最后阶段,我们始终忘不了您深情牵挂。在您病重的时候,正值冬天,当时天气很冷,卧床将自己的几双袜子塞给奶奶,嘱托奶奶要穿上,怕冻着,回想那一幕,感慨万千,那一刻,我读懂了爱。在弥留之际,家人按照传统乡俗,缝制的长袍马褂,但您一口拒绝,选择规范的中山装,特意嘱咐将自己的头发理成标准的部队发型,说了一句“我是共产党的人”。至今回想这一刻,让人泪目,您最放心不下的人是陪伴自己的老伴,害怕走后没有人照顾,特意给奶奶交待,当遇到任何困难之后,到县民政局去求帮助,报自己老头子的名字,因为他相信国家会照顾军人的遗孀。

  斯人已去,今年八一建军节,将您的照片非常郑重的请到我的新房子里,放在我的书架上最黄金的位置。每当看到您的照片时候,我不敢懈怠,也不敢随意,要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拍这张照片时您是一位热血的青年解放军战士,而今您已作古,70多年了,弹指一挥间,您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们面前出现,仿佛昨日。

  作为当年兰州战役的参与者,新中国的建设者,我向您深深的致敬,而今,您与您的战友已经在兰州归队,与兰州烈士纪念馆里各位首长和战友重聚。您可知,74年后的兰州,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拥有西北举足轻重的枢纽地位,您与战友浴血奋战的城市,如今焕发生机,您的孙子也在这座城市里读完大学,走向工作岗位。您可知,如今的中国大地,也是走在复兴的康庄大道上,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

  今天,在兰州战役胜利74周年之际,我愿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您和您的部队,送给那些为兰州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今天,想着通过这篇短文,向所有为兰州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们致敬!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